一、《阳关三叠》:唐代诗人王维作《送元二使安西》,流传甚广,被入乐唱咏之余更被谱为琴曲,是为《阳关三叠》。此曲初见于《浙音释自琴谱》,旋律在稍加变化后重复三次,以表达一唱三叹、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
二、《醉渔唱晚》: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泛舟松江,听渔人醉歌而作此曲。曲谱初见于《西麓堂琴统》。音乐利用切分结构、滑音指法和音型的重复来表现豪放不羁的醉态。其中有表现放声高歌的音调和类似于摇橹声的音调。全曲素材精练,结构严谨。
三、《渔歌》、《樵歌》:南宋末年著名琴师毛敏仲最有影响的两首作品。《渔歌》表现柳宗元“唉乃一声山水绿”的诗意,曾名《山水绿》;《樵歌》原名《归樵》。这两个作品在名称改变的同时,音乐本身也经浙派徐门不断加工,精益求精。乐曲中运用主题贯穿和转调等手法,显示出作曲艺术的新水平。
四、《阳春》:《阳春白雪》被称为曲高和寡的代表作品,后来被分成两个不同的作品。《神奇秘谱》的解题中说它“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
五、《酒狂》:曹魏末期,在司马氏的恐怖统治下,名人学士很难保全自己。阮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只好“托兴于酒”,借以掩饰自己。传说此曲是他的作品。乐曲通过醉酒的神态,抒发了内心愤懑不安的情绪。
六、《渔樵问答》:存谱初见于《杏庄太音续谱》。乐曲中通过渔樵对话的方式,在清山绿水之间赞美自然风光。曲中有一些悠然自得的乐句重复或移位再现,形成了问答的对话效果。还有一些模拟摇船和砍树的效果,造成了对渔樵生活的联想。近代《琴学初津》中说它“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唉乃,隐隐现于指下,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七、《潇湘水云》:作者郭楚望,南宋末年著名琴师。由于当时政治腐败不堪,对异族的侵略无能为力,作者在潇、湘水畔北望九嶷山北云雾所遮蔽,有感于时势,作此曲以表达他忠贞抑郁的情绪。乐曲中运用按指荡吟的手法,以及不同音色迭次呼应等手法所创造的水光云影、烟雾缭绕的艺术境界,十分吸引人。
八、《普安咒》:又名《释谈章》。初见于《三教同声琴谱》。根据琴谱旁的梵文字母的汉字译音来看,像是帮助学习梵文发音的曲调。古代曾有普安禅师,也可能是此曲的作者。乐曲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曲式上不同于一般琴曲,有些类似于丝竹曲中曲牌联结的形式。
九、《良宵引》:初见于《松弦馆琴谱》,为虞山派代表曲目。乐曲虽短小,却有器乐化的特点。是一曲美好夜晚的赞歌。
十、《平沙落雁》:初见于《古音正宗》等琴谱中,近三百年来流传极为广泛,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变化。乐曲描写在秋高气爽之季,雁群在天空飞鸣,然后歇落沙滩的情景,借乐曲淡雅恬静的意境引出与世无争的思想。
十一、《鹿鸣》:古琴曲。为《诗经—小雅》首篇,也是汉代仅存雅歌四篇之一。蔡邕《琴赋》、《琴操》均有此曲目。明代张廷玉将此曲收入《理性元雅》琴谱,直至清末仍有刊传。
十二、《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该书编者说,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谱中分段小标题有“取韩”、“投剑”等目。近人因此认为它是源于《琴操》所载《聂政刺韩王曲》。现存曲谱共四十五段,其中头尾几部分似为后人所增益,而正声前后三部分则很有可能保留着相和大曲的形式。
十三、《大胡笳》:唐代的著名琴家董庭兰、薛易简都擅弹此曲。当时与《小胡笳》并称《胡笳两本》。初唐琴坛流行的祝家声、沈家声,就以这两曲著称。董庭兰继承了两家的传统,整理了传谱。该曲现存于《神奇秘谱》中,共十八段。《小胡笳》:唐代著名琴曲,与《大胡笳》并称《胡笳两本》。《神奇秘谱》将它编入《太古神品》。它的谱式更多地保留了早期琴曲的面貌,与《广陵散》章法非常接近,对了解古代琴曲作品提供了难得的实例。
十四、《鸥鹭忘机》:内容原来表现《列子》中一则寓言:渔翁出海时,鸥鹭常飞下来与之亲近,后来他受人指使,存心捕捉它们,鸥鹭就对他疏远了。清代的《鸥鹭忘机》则是一首动听的抒情小品。表现了“海日朝晖,沧江夕照,群鸟众和,翱翔自得。”
十五、《龙翔操》:清代广陵派琴曲。以《蕉庵琴谱》所刊最为流行。音乐恰如标题所示。以流畅的曲调表现了翔龙飞舞,穿云入雾的情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