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一个美国人的墓地,一座中国祠堂

来源:古琴 时间:2023/4/29

(图片来源:壹图网)

陈祥/文

年9月21日,秋雨绵绵,慈谿县(今宁波慈溪市)城外战火激烈。停泊在浙东运河上的“勇敢”号炮舰猛烈炮轰城墙,掩护常胜军的进攻。长江流域加上江南水网地带,使用轮船(当时都是明轮船)来快速运输兵力,顺便提供火力支援,这一战术让湘军、淮军、雇佣军战斗力倍增。

首领飞特烈·汤森德·华尔(FrederickTownsendWard)挥舞一根藤条,带头冲锋,这是他的指挥风格。华尔年出生在美国港口城市塞勒姆,自幼熟悉航海,年从中学退学,成为一名海员。他在年进入佛蒙特州的美国文理军事学院,受到军事教育,但翌年退学回到海上。他的整个年代生涯丰富多彩,除了掌控商船,还在墨西哥军事冒险,入法军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年春,华尔在上海组建洋枪队即常胜军前身,以高薪吸收了数量众多的逃兵、海员、冒险者,从上海军火商处购得最先进的武器。华尔在军事上的努力,最初只收获可悲的结果,因为洋枪队规模太小、训练不佳,只能依靠武器优势和突袭作战模式。

汲取经验后,华尔重建洋枪队,一支由华人构成、在洋人指挥下的混编部队,规模远比之前大。军队总部设在松江,华尔加入了中国籍,娶了富商杨坊的女儿,获得清廷军衔——副将,洋枪队被清廷改名为常胜军。新军投入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是年1、2月击退了包围松江的太平军。

慈谿之战,常胜军与往常一样拥有火力优势,己方炮弹从他们头顶呼啸而过,把防御工事砸粉碎,战斗胜负没有悬念。然而,一颗步枪子弹击中了最高指挥官的腹部,伤势严重。常胜军顺利占领慈谿,华尔被“勇敢”号走运河送医院。虽然经手术取出弹头,他还是于后半夜即9月22日天亮前伤重不治。

中西合璧的隆重葬礼

华尔的遗嘱全是在计算钱:“上海道台欠我11万两,泰记欠我3万两,总共14万两。章妹我爱妻得5万两,其余由我弟和妹平分。何伯提督、蒲安臣公使,我请他们任我的遗嘱执行人。”雇佣军头子想得很清楚,讨债是天下最难之事,财产必然出大问题。果然,这场财产纠纷最终在年才解决,还是从庚子赔款里支付。

清廷的“孔夫子”号炮舰装上华尔的遗体,从宁波赶赴上海,途中发生插曲。美国舰长是邦联的支持者,而华尔是联邦的支持者,两人政见不合,他受不住华尔副手法尔思德上校的逼迫才同意这趟任务。船故意没有加煤就出海了,途中耗尽燃煤而失去动力。法尔思德一怒之下把船长关押起来,自己接管了船。他下令拆除甲板上的木材,加上货仓里的50桶猪肉,一起投入炉子里,船总算抵达目的地。

华尔的遗体最终来到基地所在的松江府,全城商店歇业以示哀悼。葬礼是纯西式的,棺材放在炮车上,乐队哀鸣,全军送葬。一位美国籍的常胜军军官记录葬礼现场:“到达孔庙时,棺材浮厝在庙堂入口左边,在择定较好墓地之前,这是大清国政府所能提供的最尊重的地位。在这里,英国旗舰上的牧师朗诵了英国教会祭文,然后炮步兵按例鸣炮致哀。”

军营里的纪念活动,就充满中国风情。常胜军全体穿丧服3个月,华人士兵鞭子上扎白带。中国人选好墓地和下葬日期后,坟墓建在孔庙旁一块空地上,有一块简单墓碑,墓碑几年后倒塌。

淮军不仅跟常胜军并肩作战,还从常胜军身上学到许多,淮军领袖李鸿章上奏为华尔说了不少好话,建议在宁波和松江两地建立专祠。朝廷一口答应,但没有实际行动,松江祠堂在华尔阵亡14年后才建起,宁波祠堂沦为空想。祠堂建设计划如此拖沓,责任不在清廷,在于牧师出身的美国驻华公使馆(北京)临时代办卫三畏(SamuelWellsWilliams)从中作梗。卫三畏认为,祠堂是异教徒的纪念方式,而华尔是基督徒。

“本公使以沉痛的心情向阁下报告华尔副将的死耗。华尔系美国人,以其才能和勇敢在清帝国军界中擢升副将高位。他率领部下在宁波附近进攻慈谿城,当他亲临前线窥察敌情时,中弹受到致命的重伤。”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AnsonBurlingame)年10月27日给林肯总统写信,“他代表大清国政府组织并训练军队,身经百战,每战必捷。的确,他教导清帝国当局如何转弱为强,并奠定了他们政府能够寄予希望击败叛军的唯一军队的基础。”

林肯没有回复来自北京的信函,国务卿苏厄德(WilliamHenrySeward)回复:“你可奉告恭亲王,总统对大清国皇帝褒扬我国杰出公民华尔的诏书深感满意。他远在异乡危险地带为国争光而捐躯,因此,美国人民对他早年凋谢深感哀悼。”

蒲安臣一并送上了同治皇帝褒扬华尔的诏书抄本,但华尔的故事得不到政界和报界的青睐。此时的美国人正和中国人一样忙着打内战,一边是南北战争,一边是太平天国战争,且林肯麾下的联邦军队正处于军事不利的阴影里。

土墓经历14年风吹雨淋后已经不像样,上海道台冯俊光在年9月给美国驻沪总领事写信,告知中方的修祠堂意愿。美方同意了,而卫三畏赶巧在下个月离职。

前英国海军军官奥古斯塔斯·弗雷德里克·呤唎(AugustusFrederickLindley),离开海军后前往太平天国地盘经商,成为李秀成麾下的洋教官。站在对立面,他在回忆录《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里评价华尔:“华尔副将的过失姑且置之不论,他尚不失为一个勇敢坚决的人。他只是过于效忠于他的满清雇主,最后终于丧失了生命,结束了冒险而诚实的一生,他的死足以蔽其所有的罪辜,令人感叹他没有为一个比较更有价值的宗旨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海外奇男”与清廷“同仇敌忾”

年5月10日,星期六,上海道台冯俊光通过一场中西结合的仪式,让华尔正式供入祠堂。海关的巡逻舰“国兴”号,把参加仪式的中外要员送到南桥,改由吃水浅的两艘汽艇拉着几只画舫继续前行。一行人在松江城角上岸,道台的卫队在前面清道。鞭炮响起,要人们坐在轿子上,周围挤满看热闹的民众。

祠堂外观没有什么特色,就是一般祠堂,四周有一圈矮墙,进大门后是一个天井,天井对面便是祠堂,穿过祠堂后是放置坟墓和种植绿化的天井。祠堂里有华尔的神主牌位,蓝底金字。两边各有一幅木框对联,上联“海外奇男,万里勋名留碧血”,下联“云间福地,千秋庙貌表心丹”,横匾“同仇敌忾”。这样的中文表述,看上去颇有喜感。

松江府各知县早早聚集在祠堂口等候,几百名清军充当仪仗队,场面隆重。

《北华邮报》报道:“虽然是白昼,庙堂屋顶挂着十二盏烛光明亮的灯,八盏列成一排而后四角各一盏。此外,四根大而红的蜡烛燃烧着,香烟缭绕着。仪式是祭祀,对死者灵魂供奉整羊一头,大猪一头,烤豚一头,火腿一只,鸭七对,野禽若干对,还有二十盘水果、蜜饯和蔬菜,这些也是成对的。”

祭祀开始,一位和尚扮演司仪角色,在和尚吟咏声指挥下,道台和知县们走到神龛下,往华尔牌位前献上几杯热酒。接着,道台献上菜,其余官员三跪九叩首。浓浓中国风的古乐开始齐奏,包括七弦古琴。曲终意味着祭祀结束,前后花了20分钟。然后,鞭炮烟花响起,锣鼓震天。全部贡品收拾打包,全数运回道台衙门。

一位美国人就这样戏剧性成为儒家先贤、中国战神。

回程船上,冯俊光拿出自己写的纪念华尔的颂词,念给外国客人。他感念华尔力挽狂澜,当时李秀成军威正盛,长三角的民众以为太平军能夺取最终胜利。

此后8年里,华尔祠堂得到周全的管理维护。直到年,清廷遗忘了此地。祠堂无人看守,更不再有每年的祭祀。屋子被乞丐和流民霸占,他们睡在神龛里,在天井里搭土灶烧饭,一地狼藉。很快有人来结束了破败景象,常胜军的一个华人伍长发财不忘老领导,他雇了一个人专门去看管老领导祠堂。

从美国卫理公会分裂出来的监理会,有个牧师叫贝克,年来到松江。他自告奋勇担当华尔祠堂的保护人,超过半个世纪。但个人能有限,贝克最初做不了什么事。辛亥革命后不久,英国人威廉·卡尔勒来松江旅游,记录了华尔祠堂的荒芜破败状。

虽然有看门人,但墓地杂草丛生。看门人说自己没有报酬,但他显然在收取场地租赁使用费,借给他人办私人庆典活动。卡尔勒和同伴们此后又来一次,看到一群道士在举办仪式,华尔的牌位被别的宗教画像盖住。

最关心华尔祠堂的人,是美国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美国的军事力量在逐渐崛起,开始重视那些在海外代表国家作战的先辈,即便他没有美国陆军或海军成员身份。如冒险家华尔,虽然违背国家的中立政策,但他的军事传奇生涯可是实实在在给美国长脸,化作本国军事传统的一部分。

年4月20日,美国欧战退伍军人协会组建了华尔支部一号。协会出面,跟中国政府联系,取得华尔祠堂管理者身份。一旦有了合法身份,行事就方便多了,美国人很快把祠堂修缮一新,在天井中种下树木和灌木,整体看上去像样多了。

整完场地,该有一次重要的纪念活动了。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美国的阵亡将士纪念日,年的纪念日是在5月29日。它在美国不仅象征爱国主义,还代表夏季正式开始,该小小的狂欢庆祝一下。这一天,多个支部成员及其友人,坐船从上海来到松江,专程举办纪念仪式。

当华尔祠堂遭遇日本侵略者

从这一天起,在沪美国人将这一惯例延续下去,直到年终止。因为年8月爆发淞沪会战,上海变成百万大军厮杀的血肉熔炉,上海战事虽在当年11月底结束,但在沪美国人在兵荒马乱中失去了游览松江的心情。

日军占领松江后,贝克牧师去拜访了驻地指挥官,请求日军不要劫掠和破坏祠堂。日本军官一口答应,还陪贝克走了一趟祠堂,并脱帽致敬。不过,这位军官的承诺并未落实,骄横跋扈的士兵们闯入祠堂,洗劫一空,还随便破坏取乐。其实,比起即将发生的“帕奈”号事件,几个小兵的无纪律性乱闯行为算不了什么。

年12月12日,南京沦陷前一天,安徽江心乡以北的长江江面上,载有美国使馆人员的“帕奈”号内河炮艇,以及3艘载有美国侨民的美孚公司油船,被日本海军的飞机攻击。“帕奈”号被击沉,尽管它挂着三面国旗,那天也阳光灿烂。飞机炸沉船还不够,日本陆军开着汽艇过来扫射落水者,美国海军死伤多人。

日本陆海军的碰瓷行为激怒了美国人,日本政府赶紧恭谨道歉,赔偿了万美元。美国驻日本大使是约瑟夫·格鲁(JosephGrew),他在第一时间就华尔祠堂被侵犯、炮艇被击沉事件向日本高层强烈抗议,都得到完善合理的回应。年初,日本出资修缮了华尔祠堂。

美国和日本终于迎来彻底翻脸的一天,日本海军在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留在中国沦陷区的美国人及其资产倒霉了,包括华尔祠堂。日军气势汹汹开拔到祠堂,纯粹出于发泄,毁了华尔肖像,搬走任何可搬走的木料。随后,日军又懊悔了,何必一时手贱毁了好好的房子。又经过简单修理,日军两次将此地作为小小兵营。

贝克牧师跟所有在上海的美国同胞一样,进了日军的集中营,饱受虐待,并且落得营养不良。他运气不错,因为年迈,在年12月被遣送回美国。贝克记得,一开始被关押在闸北,半年后被运往熟悉的松江,且就在自己教堂隔壁的一间小屋子里。同屋还囚禁着11个中国人,室内没有家具,只能睡地板。他在年写信回忆,一个中国人送了他一条棉褥,每天只能吃米饭,虱子很多。

日本投降后,华尔祠堂已经被美国社会遗忘了。松江监理会一位杜姓中国牧师,在年10月第一周专程去走访了华尔祠堂。“坟墓还在哪里,似乎并未因战事遭受损失。石碑还竖立在墓上。坟墓两旁表面上当然需要用水泥敷一下。坟墓四周八根砖柱中有一根倒在地上,木栏杆被拆去。坟墓四周的树木被日军砍去。四面围墙看起来还可以,上面刻有‘由于将士团海德成员慷慨捐输此墙才能于年完成’的石碑还嵌在墙上。前门口墙上铜牌几年前被偷走,华尔副将在祠堂里的相片不见了。除了通向墓地两扇门以及前门四扇大门都被兵拿去了以外,祠堂其余部分尚完整。门口木栅依然存在。”杜牧师在报告中描述了一幅衰败的景象。

他还提到一段插曲,两户穷人战时居住在祠堂里,日本人一来就被赶出去,日本人走了又搬进来。“在战争时,有两户贫苦人家住在祠内。他们屡次被逼迁出去以便让日本人迁进来,或者让他们把屋料拆下在别处去盖茅屋。这两家妇人竭尽一切力量使日本兵相信他们是穷苦无告的寡妇,无地可去,无工可做。这样,他们一直住到今天。”台湾电影编剧、报纸编辑杜云之描述了华尔祠堂的最后形象:“在抗战兴军后,无人照料,就渐圯废。胜利后返乡,每次车过,但见蔓草丛生,荒凉难识。”再往后,华尔祠堂彻底不见了,消失在历史尘埃里。

(主要参考书籍:《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三辑》、《十九世纪中国的常胜军:外国雇佣兵与清帝国官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