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周厚宇用普通话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

来源:古琴 时间:2023/2/8

本文转自:彭城晚报

本报记者董晓王艺宸

■编者按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响应国家号召,在山区践行教育初心;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满怀激情和梦想,让“青春之花”在西部绽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衷公益事业,前往边远地区播撒知识的种子。这个无私奉献的特殊群体中既有人民教师,也有大学生和志愿者,他们共同的名字叫“最美支教人”。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我走进大山,是为了让你走出大山》系列报道,将带着我们一起走近这群最可爱的人,听一听他们的支教故事。统筹/赵丽

人物档案

周厚宇,男,中共预备党员,江苏师范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现服务于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塘初级中学。曾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候选人”“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支教地广安市前锋区“百堂好课优秀讲师”等荣誉称号。

作为江苏师范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周厚宇于年7月份来到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塘初级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在支教学校的第一节课上,周厚宇发现了班上学生们习惯使用方言,普通话的发音很不标准。面对这样的问题,他积极应对,精心采取对策。

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学生讲好普通话

周厚宇在支教学校主要负责初一年级的语文和初二年级的体育这两门课。第一次上课,就发生了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

“这位同学,请用普通话朗读文章。”

“老师,我不会讲普通话。”

课堂上,周厚宇请同学们依次起立朗读课文,可是这里的孩子都操着一口地道的四川话来朗读,令他颇感意外。原来,这边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缺少学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更习惯于用方言来交流。

播音专业出身的周厚宇没有想到,语言沟通问题会成为教学上的一大障碍。

“对于语文这样一门语言类的学科来说,语感的培养以及情感的表达十分重要,与方言比起来,普通话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普通话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项技能,只有掌握了标准的普通话,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周厚宇决定,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班里的孩子讲好普通话。

经过与孩子们的交流,周厚宇发现他们不愿意说普通话的原因,除了有语言环境的问题,还有就是语音问题。“受四川话的影响,方言的发音习惯早已是根深蒂固,所以每次尝试说普通话,讲出来的都是不怎么标准的‘川普’,有时候还会遭到周围人的嘲笑,所以,开口说普通话这件看似简单的事,孩子们却从内心深处产生了抗拒。”

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周厚宇开始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

他从发音入手,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四川方言对普通话发音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调值”和“舌位”两方面。“由于长期说方言,使得学生混淆了部分字词的方言声调和正确的普通话声调,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考试大纲和日常使用的需求总结出了《四川方言最容易读错的字》,帮助他们加深印象。”周厚宇回忆道。

此外,周厚宇还创编了一套专门纠正平翘舌发音的口部训练操,在每天早读前的十分钟和午休前的十分钟带着学生们一起练习。很多孩子都惊讶于自己这么多年对许多字词的读音竟然是错误的,从而更加认真地去识记每个字的正确读音,并努力练习口部操,改善自己的发音习惯。

从诵读入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周厚宇从课文诵读方面着手。除了书本上的古诗词外,他还会在课堂上拓展课外的内容,并布置下去,让学生背诵。一开始,学生们背诵的积极性并不高。“背不下来”“不想背”“感觉没有什么用处”……学生们频繁的抱怨令周厚宇开始思考其他的办法。

课上,周厚宇对每一篇需要背诵的文章内容和背景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让学生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感受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增强代入感,从而提高背诵的兴趣。

在背诵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周厚宇引导学生们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景进行“情景再现”:想象自己就是作者,身处在一片美好的春天景象中,将一段段文字转化成一幕幕场景,以讲述的方式,将想象的内容表达出来;在学习王维的《竹里馆》时,便想象自己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发寂寞的情怀……这样新奇的学习方式引发了孩子们强烈的兴趣,背诵效率大大提高。

班上的小新(化名)一开始十分抗拒背诵课文,觉得枯燥无味,而如今,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进行背诵已经成了他学习语文最喜爱的方式。语文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的同时,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提升艺术素养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观塘初中由于师资较为匮乏,没有专职的艺术老师,更没有兴趣类的社团,学生们普遍缺乏艺术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周厚宇在班级中组建了“课内外文学诵读小组”,并在课余时间指导他们朗诵技巧,每周二下午的自习课就是班级的诵读交流大会,学生们轮流上台,将这周自己读到的文章或者诗词用标准的普通话诵读出来,分享给大家。

交流大会既起到了鼓励学生们练习普通话的作用,还能够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在学生们的普通话有了明显改善之后,为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周厚宇又在班里举办了“诗词朗诵大赛”,学生们积极踊跃地报名,并精心挑选作品,认真准备。课后,经常会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来到办公室,让“周老师”听听他的朗诵有没有进步。

走在楼道里,碰到班里的孩子,周厚宇也总是会被追问:“周老师,下次比赛什么时候啊?”“老师,我稿子都已经背熟啦,我现在背给你听!”

而令周厚宇感触最深的则是班上一个名叫小涵(化名)的孩子。小涵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从小跟奶奶一起长大,不会讲普通话,性格也十分内向。起初,周厚宇在课上点名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只是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肯讲。课后周厚宇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原因,才得知他对自己的普通话很没有自信,担心大家会嘲笑。周厚宇鼓励他:“你的声音条件很好,只要坚持按照正确的方法纠正发音,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从那以后,小涵便经常在放学后留在教室里,独自练习朗诵。周厚宇被他的这份热爱和坚持所深深感染,经常抽空去指导和帮助他。慢慢地,周厚宇发现了小涵身上的变化:之前对学习完全不上心的他,课上听讲变得认真起来,课间还会主动找老师问问题。几个月过去,他的普通话水平和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对语文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在之后班级举办的朗诵比赛中,小涵标准的普通话和富有张力的表演赢得了在场所有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获得了一等奖。当周厚宇把奖状颁发给小涵的时候,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班里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为他的蜕变点赞。

周厚宇直言,有时候上完一天课,嗓子已经累得说不出话了,但对于孩子们的请教,自己依旧是有求必应。“看着孩子们从一开始害羞腼腆不敢说话,到现在能够自信从容地站在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诵,我感到无比欣慰,感觉就算再累也是值得的。”

周厚宇表示,语言是心与心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普通话,拉近了自己与孩子们心灵的距离,彼此都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和感动。接下来的日子,他将继续保持支教初心,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做好支教的各项工作,在祖国西部的沃土上,描绘出绚丽的青春画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