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一曲山水情,祝老师节日快乐

来源:古琴 时间:2025/4/27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http://www.znlvye.com/
山阳琴人,李家祥-山水情05:00来自兰心琴舍

中国特有的水墨山水技法创作的动画片,全片无一对白,轻灵优雅、虚实相生、情景相融的中国式表达,至今是无人超越的典范。

《山水情》里,古琴声和风声中,上演了一出中国式的相遇、相知与相别,其诗一样的气质、幽远清淡的画面,堪称“会动的山水长卷”。

是这样一个故事。

老琴师在江边偶遇渔家少年,借渡下船后,却病倒在岸上,渔家少年将其接回自己的茅舍里歇息。其间,蒙其教授琴艺,技艺精进。离别之时,老琴师将古琴留给徒弟做纪念,孤帆而去。渔家少年也终于在离愁别绪之中抚琴相送,任泼墨山水在琴声中恣意展开,荡气回肠。

少年被琴者的琴声吸引,推门而入,只见琴者指尖拨动着琴弦,有如蜻蜓点水般轻盈,又如仙鹤掠翅般淡定。

琴者见少年对琴有悟性,便欣然教他抚琴。

在徐徐路经的山峦间,琴音平和。

在湍急的水流中,琴音剧烈。

从层峦叠嶂的山间转出后,琴音欢畅。

琴者病愈,向少年提出离去,少年伤心不已。琴者抚着少年的头,将自己的琴交与他。

少年思念离去的琴者,坐于山峰上弹起了琴者教他的《山水情》。少年思念的琴音,却荡在山谷间不绝于耳。

琴者站在山巅,远望天际。天空中,两只山鹰在琴者的注目下,各自分开。琴者知道自己也该放手让少年自己去飞翔了。

琴者与少年作别后,坐在扁舟上随江流渐行渐远,随着这段缘分一同消失在天地间。

山水,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极大地丰富中国的文化,也丰富了中国文人的生活。

孔子《论语·雍也》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古人将人的品格、气质、胸怀、志趣都同自然界的山水联系起来,将个人的审美情趣与道德修养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让山水人格化,以人格化的山水来自喻人的节操、格调、品位。在道家的理念中,对于自然山水,追求“无为”的“逍遥”状态,倡导一种回归自然的状态,在畅游山水的过程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把自己融入到自然环境中。

《山水情》里,

山水是缘分。

少年与老琴师因水而相遇,因琴而相知,因远山的苍鹰而分别。山水之于我们,是有着比风景之外,一个更美妙的所在。

山水是心境。

为点拨少年琴艺,老琴师带少年在山水间穿行,惊涛拍岸是勇敢,轻舟过重山是平和,转角处的高山流水是惊喜。看过山水才学会形意相融,这不仅是少年成长的课题,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课题。

山水是知音。

老琴师与少年在茫茫山水间相识,继而发现少年天分,授他琴技。少年知琴者琴下的“峨峨兮若泰山”,琴者知少年心中的“洋洋兮若江河”。知音不在于年龄之别,亦不在于茅庐,只在乎心灵相识。

一曲《山水情》,懂得山水,懂得情。

水墨动画中,山水惊鸿掠影的美,古琴声悠悠化作清风明月,时而入怀,时而飘远。山水早已不是我们眼中的山水,而是我们心中的山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3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