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缦古琴魏老师表示,自己的理想就是让所有琴友带着琴走遍天下。鑫缦古琴致力于传播古琴文化,打造出古琴可以流传后世的古琴,让古琴文化走向世界,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向全世界。
古琴的声音按照演奏方法的不同,分为“散、泛、按”三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存世的“三声论”,多从音色审美和哲学的角度来解释的。而唐代的陈拙,则重点从指法运用的角度,来阐释古琴的“散声”、“泛声”和“木声”(即“按声”)在实际演奏中该如何操作。
一、“散声”
《唐陈拙指法》中载:“如作散声,右手下指与木声同,左手虽不按抑,亦不得离琴面,用中指倚着十徽,以掌虚笼其弦,大指藏于掌底。”
陈拙在解释散声的演奏方法时,重点讲左右手的姿势,尤其是左手的姿势,比如“不离琴面”、“中指倚十徽”、“掌虚笼弦”,甚至左手大指的姿势都有明确的要求。
二、“泛声”
《唐陈拙指法》对于“泛声”的解释相对散声而言,更为详尽。陈拙从泛声的左右手取声位置、左手的姿势、点泛的技巧等方面,将泛声的主要运指诀窍一一阐明。
陈拙在“泛声”的解释中提到,关于泛声的取声,从左右手的位置而言,右手当“靠岳取”,而左手则应当正对徽位,“徽正则鸣,徽差则塞”。
除了“徽正”,在作泛声时,左手的姿势非常重要,而如果想要达到“蜻蜓点水,落而复翔”的姿态,陈拙认为,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手须低近琴面,不可高而下”。其次,大、食、中、名四指触弦的姿态和位置也非常重要。陈拙认为,“若用名指,掌藏大指,有大指靠食指者,单用大指,食指微曲覆之,余三指并直,大指、食、中、名四指皆用中节往之上泛。”只有这样,弦声所发之泛声才能够达到“清圆”的效果。
除了正确的姿势以外,下指的轻重亦同样重要,左手下指过重,“按而不起”,那么泛声则不会发出,如果下指过轻,根本没按着弦,也不成泛。
三、“木声”(“按声”)
陈拙总结,木声根据按弦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用按”、“单按”、“并按”、“历按”、“两按”、“应律”、“飞弦”这七种。
细览陈拙所说的这七种按弦指法,可以看出,同泛声一样,陈拙从按弦的姿势、位置、对徽按弦的要求以及下指轻重等角度,对按声的指法技巧进行了分析说明。
总体而言,陈拙认为,“但凡用按,腕臂与手齐动,弦高处微近徽下,弦低处微近徽上,得中则对徽用按”,而按弦的手指,则一般要求“曲指”,即“按指往里曲”、“关节外弯”。关于下指按弦的轻重,同样有一定的规律。
不管是泛声还是散声,抑或是按声,在琴曲中,都不是一个独立的音,散声相互交错、连接,时聚时离,根据琴曲意趣的不同表达,都各有轻重。正如陈拙所言,“如散声入泛声,散声轻作一两句;泛声后入散、木声,散、木声轻作数句;若骑句作者,亦要轻作”。
鑫缦古琴魏老师对于手工制琴过程中挑选适合制琴的木料,通过敲击、听声,来辨别木料品质,选好料后再经过斫制、涂漆、风干、打磨等工序,每张古琴需要历时一至三年时间才能完成。“古琴制作选料需要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都要精雕细琢。鑫缦斫琴技艺刻苦钻研,对待每一把琴仔细把关,确保每一把琴的工艺和音质。鑫缦古琴,品质过硬。与你做终生朋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