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扬州才女,远嫁到遥远的西域,她成为史书记载的第一位和亲公主,也是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女诗人。
才艺双全的江都公主
刘细君出生在扬州,她是汉武帝兄弟刘非的孙女,被称为“江都公主”。其父因谋反被处死,家族受牵连,细君因年幼得以幸免。
公元前年,刘胥被封为广陵王,派人找到了侄女刘细君。美貌的细君已出落得高雅清丽,广陵王非常喜爱她,安排专人教细君学习礼仪、典章、歌舞和音乐,使其成为一位才艺双全的才女。
乌孙与汉结为兄弟
两千多年前,乌孙在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今天新疆温宿以北伊宁以南,西至苏联境内),距离长安里。西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希望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张骞建议送乌孙大量的金银,招引他们逐渐东迁,与汉朝结为兄弟,这样就斩断了匈奴的右臂膀。只要联合乌孙,那么,它以西的大夏国都可以招来作为蕃臣。汉武帝认为有理,任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带着几万只牛羊及价值几千万的钱财、布帛出使乌孙。
张骞带着礼物来到乌孙,对乌孙昆莫(乌孙首领)说:“如果乌孙能够东迁,那么就将一位诸侯的女儿嫁给昆莫做夫人。”
后乌孙派出使者向汉朝进献马匹,希望能够与大汉结成兄弟之国,并为昆莫娶一位汉朝诸侯之女。
汉武帝打开《易》进行占卜,卜辞上说:“神马当从西北来。”汉朝得到了乌孙的好马,将其命名为“天马”。后将乌孙马改名为“西极”。
乌孙用一千匹马当作聘礼来娶汉朝的女子,汉朝派出宗室女子细君下嫁给乌孙昆莫,昆莫立她为右夫人。匈奴也送来一个女子嫁给昆莫,昆莫立她为左夫人。
万里穷愁天一方石痕不烂胭脂节
公元前年,汉武帝亲自为细君公主送行。庞大的送亲队伍前呼后拥十几里,旌旗逶迤婉转,随风飘扬。随嫁宫娥彩女、乐工、裁缝、技艺工匠、护卫武士、宦官等多达数百人,皇室用的车马、日常器物、食物等一应俱全,陪嫁首饰、丝质锦缎、帷帐等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细君公主临行前,汉武帝命令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古琴、古筝、击弦乐器、拨弦乐器等创制一种能够在马上弹奏的乐器。让细君公主把汉音带入乌孙。工匠们研制出一种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以石为槽、鹍鸡筋作弦的乐器,用铁拨弹之,当时称秦琵琶,便是后世的阮。细君精通音律乐理,为琵琶设定了音阶等。大唐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讲到:“琵琶,始自乌孙公主造,马上弹之。”
车队行经安徽灵璧时,细君公主在一处山崖前黯然伫立,手抚巨石,不忍离去,以至在巨石上留下了一枚清晰的手印。据说,这枚手印经匠人镌石为模,能清晰地看到手指关节。因此,此地成为一处景观,名为“灵璧手印”。元朝诗人钱惟善在《灵璧手印篇》中记载了此事,以“万里穷愁天一方,曾驻鸣镳倚灵璧,灵璧亭亭立空雪,石痕不烂胭脂节”的诗句,感叹细君公主离乡背井的心情。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乌孙是中国古族之一,聚居的地区天气寒冷,常年多雨。他们以游牧为生,马匹较多,牧民随着牛马游牧住在毡房里,多食牛羊肉,喜欢打架、野蛮强悍。
当时乌孙昆莫猎骄靡年纪已老,而细君与才二十岁出头。两人语言不通、习俗不同,夫妻之间一年会面仅一两次。细君来自十里荷花、鱼肥水清的江南扬州,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又是宗室之女,面对这样的生活,心中的孤苦与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无处倾诉,于是,写下了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细君常常弹着琵琶,边弹边吟唱,声音忽高忽低变换曲调,身边的宫女闻声垂泪,泪水从横交错在脸上。叹息一声来排解忧郁,却更加哽咽,只好拖着鞋起身四处徘徊,举起衣袖遮住满脸的泪珠,放弃思虑回房就寝。枕着用散发着幽香的香草做成的枕头,慢慢入睡。
此诗传到长安,汉武帝读后很感动,不禁心生怜悯。于是下达诏书,每隔一年就派使者送去汉朝的食品、书籍、丝绸、锦缎、棉被等用品去看望细君。
在乌孙国,细君命工匠按大汉宫殿的样式建造房屋,请木匠制作室内家具,请泥工制作陶瓷、餐具,请缝纫工制作丝绸、锦缎,还赏赐王孙贵族及大臣们金钱财物及丝织品、绸缎、棉被、陶瓷等用品,逐一教会他们使用及保养的方法,因此,备受乌孙百姓的爱戴,百姓尊她为“柯木孜公主”,意思是洁白美丽、如同马奶一样纯美的公主。
使于西域不辱君命
猎骄靡年事已高,自知来日无多,欲把细君嫁给孙子军须靡为夫人。深受汉文化熏陶的细君,尤重伦理,“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所以执意不从。她上书向汉武帝说明情况,天子报曰:“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
细君遵旨,后来嫁与了军须靡。猎骄靡死后,军须靡继立为王。刘细君与军须靡生下一女,名少夫。后来细君公主思乡心切,悲愁郁结于心中,加上寒冷潮湿的生活环境,不久便忧伤而亡。
细君公主将汉文化带入乌孙,使得乌孙人民由争强好胜、打斗渐渐变得谦让和睦、民风好转,生活安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