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高山流水七十春古琴演奏家吴兆基手艺

来源:古琴 时间:2022/10/2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则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则洋洋兮若江河……

年,一个深秋的夜晚,意大利威尼斯凤凰歌剧院。这个以古老东方神话中的吉祥鸟命名的全欧洲极负盛名的艺术剧院,这个曾是贝多芬、瓦格纳灵魂漫步徜徉的地方,这个曾是卡拉扬、帕瓦洛蒂各领风骚的天地,如今,被一个来自凤凰故乡的银髯飘扬的老人所征服了……

老人用他的双手在叙述一个凄婉的东方故事:身陷番邦的文姬,日夜思念着自己的故土,以泪洗面,衣带渐宽。许多年过去了,她终于归汉有期,却又不得不承受着与自己心爱的孩子分别的巨大痛苦……最后一个音符在老人指间戛然而止后,全场一片寂静,接着,是长时间振聋发聩的掌声。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以掌声向老人表示敬意。一位噙着泪水的意大利妇女更是忘情地跑上去,深深地亲吻着这位东方琴师的面颊。

吴兆基,这位来自古城苏州的耄耋老人,退休的数学教授,使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的那个深秋变得充满温情。

古琴又称七弦琴。从古到今形成了许多的流派,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四川派、虞山派和诸城派等。吴兆基的老师吴浸阳是近现代琴史中的一代大师。浸阳字观月,号纯白,四川洪都人,少年出家为道,后云游于苏沪杭一带,琴艺潇洒灵活,自然淡远,兼有蜀、熟二派之长。兆基一直想拜浸阳先生为师,没被应允。后来,每当浸阳先生来家操琴,兆基便默记其指法特点,旋律节拍。一日,终于鼓足勇气将这两支曲子弹给浸阳先生听,令先生大为惊喜,遂收为关门弟子。在父亲和浸阳先生的悉心教授下,青年时代的吴兆基已能操奏《鸥鹭》、《平沙落雁》、《石上流泉》、《阳关三叠》等十余琴曲了。

吴兆基早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和许多民乐演奏家一样,受传统的影响,青年时代对西洋乐是持排斥甚至敌视态度的。所不同的是,一个教会学校毕业的女教师使他对西洋音乐多少有一些接触,七七事变后,吴兆基一家流离失所,各奔东西。在国土沦丧的岁月里,他常以琴遣情,最常弹奏的是《阳关》和《秋塞》。

一次,偶然从朋友寄存在家的一架“RCA”收音机里听到了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感于国家民族的巨大悲剧,他热泪盈眶,不能自已。他第一次认识到了外国优秀音乐,感到了音乐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作用。从此,他努力从世界音乐宝库中汲取养分,借鉴益处,从不同音乐样式中寻求共同的情感基调。在几十年的操琴生涯中,在保持中国古琴传统的“正中平和”、“清微淡远”特征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洋乐在演奏上凝重、厚实的特点,并融太极的精元舒巧之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操缦抚琴七十春,他与古琴有如庄生之与蝴蝶,物我相融,有着数不清的恩恩怨怨。他的一生中,为古琴掉过五次眼泪。从中不难看出古琴、琴师与国家荣辱兴衰的休戚相关。

年4月,吴兆基以八二高龄前往香港参加“琴韵”系列音乐会的演出,在香港艺术中心——寿臣剧院进行独奏会,并在演艺中心举办了两个专题讲座。香港报纸早在2月就开始报道这位老人的情况,表现出了极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