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古代奢侈品器物的螺钿工艺青铜器家具

来源:古琴 时间:2022/8/30
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282.html

年,中国考古学家在河南省洛阳市的涧西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有一个文物让人咋舌。倒不是它“年纪”非常大,而是特别精美,其上面装饰几乎与本身融为一体,堪称古代的奢侈品。因为它是一个闺阁里用的镜子,时间是唐代的。在那时,能用得起这种镜子的,非富即贵,不是奢侈品是什么?甚至,有些螺钿漆器,连宋高宗作为皇帝都嫌奢侈!

此物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是一面球形铜镜,现在名称叫“花鸟人物螺钿铜镜”。中国古代的铜镜见于今日的很多,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商代圆形铜镜,总共四件,比这镜子时间久远多了。虽然都是青铜镜,但很少有这面镜子这么奇特的。

因为这镜子“身上”镶嵌满了各种装饰——镜背嵌螺钿圆像,两个老人坐在花下,饮酒作乐。花间有鸟飞翔,花荫下有一猫。右侧一女侍立,前方有鹤蹁跹起舞。

最令人称奇的是,装饰中的人物面目、服饰都清晰可见,简直美如一幅画。

唐代花鸟人物螺钿铜镜中国历史博物馆

唐代,最鼎盛的时代,螺钿镜是这一时期的创造。

这种镶嵌装饰的工艺,就是螺钿工艺了。

01

螺钿其实是个新词,意思就是镶嵌装饰。但也只是在宋代的书里面先见到的,此前少见,甚至未见过。宋代的桌椅家具非常讲究美观,螺钿工艺是常用的。主要是把螺蛳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有天然彩色光泽的花纹、图形。

“八宝倒掛珊瑚鞭,九重螺鈿浑雕漆。”

这是清代的诗了,可见清代已经很熟悉这种工艺了。

但螺钿工艺绝非是唐宋开始的,名词随新,手艺却老。

明代黑漆螺钿休闲图经盘上的螺钿人物

因为螺钿工艺的应用,跟蚌器是分不开的。蚌器是新石器时代、商代的人工制品了,主要用蚌壳来刮或者削东西。类似一种工具,据沈从文的考证,锯的最早使用,一个是细细的石片镶嵌在骨柄上做成,这主要在西北地区;另一个就是用蚌壳做成,为中原和南方某些地区特有。

蚌壳这材料非常容易获得。所以在新石器时代、商代被普遍应用。目前出土和发现的此类古文,有红山文化、二里头文化。

蚌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光泽柔美——蚌壳的内部有珍珠光泽,所以也有用蚌壳培育珍珠的。而且硬度合适,非常适于处理。青铜时代的人们非常善于利用大自然,所以,蚌壳就从工具演变为镶嵌装饰工艺的材料了。建筑以及其他器物上也常运用。

作为镶嵌材料,蚌壳主要是使用壳中间部分。

最初青铜器的装饰,主要是雕文刻镂。但人追求美观的心是不会停止的,比如有了华美的衣服,人们还想着要做做头发,化妆面部。

古代人对那些“奢侈品”的华美追求,也是如此心理。于是,各种材料被拿过来做材料而综合镶嵌。

以青铜器的镶嵌来说,目前出土器物能验证的,加工材料大概有三类:

松绿石、美玉、骨蚌片。

当然,还需要混合一起其他的油漆矿物粉末等材料,因为这种材料常带有不同颜色。所以,也叫彩料。

选择这些作为镶嵌材料的主要是实用,简直是就地取材,而追求美。

骨和蚌壳,古代人早都用惯了。松绿石也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青铜器有红、黄、青、白几种,颜色变化,主要就是看锡在铜中含量的多少,同时是否有其他原料。青绿色的青铜器,里面一定是含有松绿石的。

以上三者综合运用,就可以达到一种调和的美。当然,单独使用的也不是没有。主要是玉器镶嵌的时候,单独使用某一种材料,比如戈、矛、斧钺、箭等,这是作为象征性的器物,都是玉做的。玉斧钺本来就是一种礼器,不是打仗用的,只是将一柄斧子化作权杖、神器而已。

这些玉器物上面的镶嵌装饰物,主要是清白美玉。柄,一般是青铜的。这个青铜柄上,依然需要镶嵌装饰,那就用松绿石颗粒,拼成各种花纹图案。

斧钺玉器

拥有了礼器,相当于权力移位。武王伐纣,纣王失败,据《周书》的记载是武王用玄(黑)钺素(白)钺亲自把纣王的头砍了下来,悬旗示众。楚庄王问王孙满周鼎之大小轻重,鼎是权力的象征,所以才有问鼎中原一词。

所以,这种象征权力的器物,必须隆重,要大加装饰。以示尊贵威严。

这过程中,用松绿石的时候,也用蚌壳。大型的斧钺——青铜钺,因为刃非常宽大,有的将近一尺,中心有个圆孔,直径大约二寸。

这个孔里,一般镶嵌玉璧,玉璧中间也有一个孔,孔中镶嵌松绿石,蚌壳则在其他地方镶嵌。

镶嵌蚌壳、贝壳的这个过程,就叫螺钿。

02

螺钿工艺被大量应用,是在漆木器物中。宋元明清,尤其广泛使用。那时候,蚌壳的最大作用已经是装饰作用。通过螺钿工艺,使器物、家具美观,甚至一跃成为老百姓用不起的“奢侈品”。

但最初,它是有实用价值的,蚌壳通常是片状形的,把这种带式装饰物钉固在器物上,不但美观,还能增加器物的坚固性。中国古代的木器物,主要以榫卯方式,蚌壳很有这个作用。

螺钿工艺在铜器上,装饰作用要大于实用作用。

早期螺钿工艺的使用,商代一般用圆泡状的蚌壳饰品,大致有两种:一种像是椭圆的一半(沿长径切开的半椭圆),一种像是一个椭圆。

半椭圆的,一般镶嵌在方形、圆形的木器物上,平板状的器物也用这个。

椭圆状的,就镶嵌在青铜斧钺上。

少数的,有把蚌壳切割成长方形的,用来做转折龙纹。

有些还直接制作成三寸长的蚌鱼样子,跟玉鱼没区别,直的弯的都有,眼的部分穿孔,尾部做成薄薄的刃状。用来做一个装饰物,蚌鱼眼睛孔里可以穿绳子,用来佩戴。

战国后期,就很少使用蚌壳了。换成其他的材料了。但这个工艺传了下来。

虽然蚌壳为材料的螺钿不见了,但是螺钿工艺却一直延续流传。目前能发现的,以魏晋南北朝比较流行,到了唐代,完全成熟,而盛行天下。

因为这时候,螺钿工艺已经普遍应用于家具之上了,比如文首所说的唐代“花鸟人物螺钿铜镜”,镜子主要用来正衣冠、化妆,其实用功能是能照见人,一大堆人物花鸟镶嵌上去,那只能是为了美观,让它成为贵妇人所用的“奢侈品”。

镶嵌物可谓无所不具,青玉、蓝田璧、金银、珠玉、松绿石、红宝石、水晶、玛瑙、玳瑁等,无不能成为镶嵌物者。

这种猴子献宝一般的螺钿,主要是为了政治上的排场,真正的奢侈品,王室贵族才能用。而且器物也变得稀有了。因为以蚌壳、蚌片做材料,极为方便,材料多啊,蚌在淡水湖泊、河海之中都有,简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光彩夺目,技术上也不是很复杂。宝石之类材料可不是随意能得到的。

唐代的螺钿工艺,大量使用宝物的,跟佛教的发展也有关系,比如佛祖的讲经座,就要杂宝镶嵌,镂金布彩。

而且,唐代很注重讲螺钿工艺与其他镶嵌工艺配合使用,比如花纹图案,因为比较复杂,鸾含长绶、串枝宝相、踏鹊枝、云龙等图案都比较复杂,螺钿工艺还需要搭配其他工艺使用。

这种好处很多,因为活泼。螺钿工艺原本只使用蚌壳、蚌片,就会显得刻板呆滞,现在金银珠宝无所不用,样式就多了许多。

03

螺钿工艺在宋元明清时期达到全盛。

宋的很多工艺未必比唐高明,但宋的各种工艺使用,更加普遍,陶瓷就能说明。宋人大肆喝茶,谁家没个喝茶的瓷器?宋又更讲究服饰,丝绣大放光彩,非常普遍。漆工艺更是如此。

因为宋的家具发展很快。

我们读《三国志》甚至《三国演义》等汉之后的书,古人还大多是席地而坐的,唐前期,椅子等家具也不是很普遍。到了宋,桌椅家具遍地开花,“太师椅”就是宋代椅子家具出名的代表。

所以螺钿工艺也普遍在这些家具上使用。宋的宫廷里,除了金银器之外,有大量的漆器。而且,这种漆器只有中原有,宋还需要给金进贡,包括镶嵌了珍珠的百戏弹弓,都是当时宋贿赂金兵统帅的礼物。宋高宗赵构到臣子家中去,臣子进献的贡品中,有两个锦缎垫着的螺钿盒子。宋高宗觉得太奢侈了。

(见《武林旧事》,武林,是杭州旧称)

这时候螺钿工艺的主要材料,是珍珠。宋对海域的控制权非常大,所以,宋代海上贸易非常发达,这就能得到大量的珍珠。

这些珍珠,都被拿来做珠翠凤冠首饰,甚至椅披到踏脚的垫子都用珍珠绣件。珍珠袍服、衣裙、马具等都常出现在《宋史》中。(《宋史·舆服志》)

元代的螺钿工艺也主要用在漆器上,而且分门别类,各有名称,蜔嵌、陷蚌、坎螺等。

工艺方法也很多:

描金加蜔(蜔同钿),也就是描金边,加螺钿饰品。

其次,描金加蜔错彩法、描金错洒金加蜔法、填漆加蜔金银片、金双钩螺蜔法等等,这都是螺钿工艺综合其他工艺,共同加工器物的方法。

桌椅不用说,光床,就有“螺钿雕漆、彩漆大八步”等各种形式的床,还有“螺钿大理石床”、“堆漆螺钿描金床”、“嵌螺钿有架亭床”(放置在亭子的有架子的床)等等。

据笔记小说记载,沈万三被抄家时,抄出了一大堆大件的螺钿漆器。能记载沈万三的笔记小说肯定是明以及明以后的人,能有这个记载,说明当时螺钿工艺在漆器上非常流行。严嵩被抄家是,家具清单里,螺钿屏风、床、榻一大堆。

大漆嵌软螺钿描金山水人物纹屏风

目前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几个明代螺钿大床和案(桌)。基本上是硬螺钿工艺和软螺钿工艺(金银镶嵌螺钿法)。

硬螺钿,就是用大片蚌片嵌大丛牡丹花树,不加金银。这种螺钿工艺主要在黑漆器物上用,因为黑漆不退光,黯沉沉的,花朵布置也比较狂野,装饰气魄和元明间青花瓷图突还相近。

软螺钿,就是金银镶嵌螺钿法,上面有人物故事、楼台、花鸟,做工非常讲究,很精细。

有些用飘霞屑金蚌末技法,并用大金片做人物身体。构图布置谨严细致,活泼典雅。八尺立柜,丈余长案,人物不过寸许,不仅富丽堂皇,也异常秀美精工,可称一时综合工艺登峰造极之作。惟时代过久,因之部分金片多已脱落,修补复原不免相当困难。(沈从文《沈从文的文物世界》)

清代基本继承明的全部螺钿工艺,并且大加发扬。

清红木嵌螺钿理石罗汉床

大到屏风、大床、长案——清代这些宫廷用物,往往都是剔红器物。

小到圈椅、交椅、香几、首饰盒、镜匣、盘盒。

无不应用螺钿工艺。比如清代的圈椅,往往黑漆,剔出白地,然后螺钿山水人物花鸟,也可作博古图,边沿上以小花小草衬托。镜框的座架,用紫檀、花梨、红木等等镶螺钿做成。

清代有那种报时的自鸣钟,外部要有个盒子,也做螺钿。还有屏风——案头插屏——螺钿用的材料是平板玻璃,反面粉彩,画上人物或者山水、花鸟。

清代的硬木家具,不管是八仙桌,还是圆桌、条案、太师椅等等,都用螺钿,材料大部分是灰白大理云石或者豆沙色云石。

清代的陈设品,几乎都用螺钿工艺。

04总结

除螺钿工艺外,器物的其他工艺,如剔红、斑犀、刷丝、戗金、雕填等工艺也大放光芒。一件漆物的装饰完成,必然经过以上几个步骤,最后是螺钿。

如此繁复的工艺工序,做成的器物怎能不是“奢侈品”呢?而螺钿比较其他几个工艺,更加复杂精细,所以传下来的文物并不多。

最初的螺钿工艺,螺蛳、蚌壳、贝壳都被大量使用,而且有很多政治作用,有古书记载周文王被囚禁期间,是用像“车轮大蚌壳”以及其他东西贿赂当时官员,而逃出来的。唐代诗人爱喝酒,李白就是酒仙,他们爱的是海南出产的红螺杯、鹦鹉螺杯。有一个词叫“大吹法螺”,法螺,实际上就是佛教举行仪式时用的大玉螺。

唐代五弦琵琶与古琴_螺钿

曹植有一篇文章,叫《车渠碗赋》,是赞一个碗的——车渠椀。车渠,是一种玉石,产于古代大秦国及西域诸国,纹理细腻柔和。以这个玉石做成的碗,当然很珍贵,更重要的是,它使用了螺钿工艺以及后来被用来做螺钿的材料,是一件真正的奢侈品,我们可以用曹植赞碗的华美辞章来作为结束——

“华色灿烂,文若点成。郁蓊云蒸,婉蜒龙征,光如激电,影若浮星。何神怪之巨伟,信一览而九惊。”

(按:曹植《车渠碗赋》节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