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刘伯温的良桐,琴卖了百金,做琴人却哭

来源:古琴 时间:2025/7/28

工之侨擅长制琴,某日得上好桐木兴奋至极,立即动手制成琴,弹奏一试如金玉之声纯正悦耳。他将琴献于宫廷乐师,乐师不屑试音:新琴哪有古琴好?欺骗皇上你活腻了吗?

工之侨非一般的制琴师,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弹琴懂琴更会制琴。他认为这一张刚做的琴自然无修饰,音质优美如天籁之音,人间简直稀有。

可宫廷乐师只爱古琴,认为古代的琴音才有高山流水的韵致。工之侨抱琴回家,无奈地叹了口气。

难道这张天下少有的琴就此蒙尘?不不,绝对不行!我定要让它一鸣惊人,让世人见识它的奇美音质!

工之侨思来想去,决定将琴“复古”。他先在琴的漆面上巧妙地做了许多断纹,又请篆刻师在琴上篆刻了古代题款。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工之侨将琴放于木匣内,木匣置于地下用土埋之。

过了一年,工之侨取岀地下的琴,果然有那么一点“古”貌了。他抱琴到集市上去卖。

围观的人很多,大家都在猜测这张“古”琴岀于哪个朝代,也许还被哪位著名文人或高官收藏过呢!

一名穿着华丽的有钱人恰好经过,听大家都说琴如何古老值钱,他也不会弹奏,手摸了一下琴身的断纹和篆刻,便叫工之侨跟随他到家取一百两金子。

“不用这么多……”工之侨刚吐几个字,后面“金子”两字被有钱人打断了。

“当今皇上喜爱古琴,我要花重金买下它,方显我忠心。”

这张“古”琴经此人之手呈于宫廷,先前那位乐师一见便惊喜地大声赞叹:“好琴!好琴!很古老啊!”

这乐师评琴却不弹琴,不闻琴音,只看它是不是古老。只要是古琴,都胜过当今的新琴!

乐师兴奋地说:“这张古琴是稀世珍宝,陛下见了一定会高高兴兴的!”

乐师和献琴的有钱人都得了重赏。这张琴终于如他工之侨所愿,闻名于天下。

而工之侨却非常难过,说:“一张琴的命运是否公平公正,那是小事!如果以小见大事,我们不敢创新不能创新,只一味盲目崇古、泥古,对国家将是大祸事!”

看人看事不重本质,而只看其表面,这是许多人都会犯的错。

尊古崇古没有错,我们的先祖留下了无数的宝贵财富,需要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而泥古啃古,便束缚了创新创业的脚步,实不可取。

这篇故事即便是今天,仍然有它积极的参考和教育意义。

本故事见明朝刘基刘伯温的《郁离子》。刘伯温的文章最擅长以小见大。深刻的事,娓娓地说,是他的一贯风格。

无论是上上篇的《道士救虎》,还是本篇《良桐》,无一例外。刘基写完《郁离子》后即离家,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平定天下,建立大明王朝。他的故事十天半个月也说不完,我们先从他的《郁离子》读起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0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