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劳动报
泛黄的宣纸上布满淡淡的纹理,身着唐代服饰的乐人席地而坐,手持各色民族乐器,他们的神态怡然自得……这幅如千年古画般精美的图片是自得琴社的演出海报。8月26日,他们将携《琴为何物·唐音乐会》亮相宛平剧院,用千年古乐奏一曲活色生香,带领申城观众在古韵新声里走进盛世大唐。
从B站“出圈”到数度登上央视舞台,作品全网点击率破亿,成立短短几年,自得琴社为何如此火爆?演出前,记者与两位创始人聊了聊,听他们讲述了这支宝藏国风乐团爆火背后的蝶变。
创始人竟是IT理工男
自得琴社的社长朱里钺读书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年前后,身处IT行业的他还是一位标准的理工男,刚刚接触古琴不久,即将迈入不惑之年,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自己的追求。
后来在古琴、象棋等多个雅集活动中遇到了蔡珊和唐彬。前者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古琴演奏者,而唐彬则和朱里钺一样是“半路出家”。“原来是一位电影摄影师,高中时看了张艺谋的《英雄》,印象最深的是李连杰和甄子丹雨中对打的场景。”特别是背景音乐古琴声,更是让唐彬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后来他便毅然决然从北京“漂”到上海,师从国家级非遗项目古琴艺术传承人龚一正式转行。
因为共同的爱好,年,三个人在上海新天地一处弄堂的小房间里创办了“自得琴社”,以古琴教学为主。靠着圈中熟人的口耳相传,队伍逐渐壮大。但奇妙的是,除了蔡珊,之后加入的新成员也都是跨界而来。数学、中药学、历史学、营养学等等,因为志趣相投,这些斜杠青年走到一起,做着一些回归本心的事,自得其乐。
“诊所”转型“流动古画”
自得琴社是通过短视频“火”起来的,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们最初的视频并不像今天这样美轮美奂。因为当时在琴社教学时,朱里钺经常遇到演奏习惯不规范的学生,要花很大的精力去纠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是一个诊所,他们就像是我们的病人一样。”
这让朱里钺突发奇想,为何不借助唐彬的影视拍摄经验,把常见的演奏错误拍成短剧?于是,自得琴社的首个视频《古琴诊所》面世,这一系列讽刺琴界乱象的黑色幽默迷你剧很快获得了大批年轻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