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如古琴》
命若琴弦。
一本书了解:
蜀派古琴艺术家
杨清如的艺术实践及其传承
01:15近日,新书《清如古琴》由中山大学出版社推出。
该书重点介绍二十世纪著名蜀派古琴艺术家杨清如的艺术实践及其传承。是新年不可多得的,介绍古琴艺术的图书。
图:演奏古琴中的管平湖先生
本书主要介绍二十世纪著名蜀派古琴艺术家杨清如的艺术实践及其传承。
杨清如(-),重庆人。生于书香门第,幼承庭训,一生操缦近七十年,尤擅弦歌。在继承急浪奔雷、俊逸飚扬的蜀派琴风基础上,融入渊懿沉著、古淡从容的演奏风格。
图:琴家杨清如
由琴家、古琴、琴曲组成的古琴文化,是古琴音乐保护的三个重点环节:
《清如古琴》书中所讲故事的主人翁就是20世纪的蜀派古琴名家杨清如。
川中之地,自古以来是古琴的重地,名家甚多。历代传承,至清末民初,重庆琴家迭出,各有盛名,如著名的杨氏世家,自祖父杨庭五、父亲杨少五至孙女杨清如,皆是古琴爱好者,不但家藏唐宋元明清以来数十张古琴,且家传琴技之外,或拜名师,或广交琴友,成为一代佳话。
图:古琴资料图
杨清如植根蜀派,博采众长。杨清如出生于重庆,祖父辈都是重庆古琴名家,她在古琴艺术上的审美意趣自然很大程度上受到蜀派的影响并体现出急浪奔雷、俊逸飙扬的蜀派琴风。杨家的地位显赫,让她能够广泛接触各地名家,博采众长。
当时重庆天风琴社名家汇集,还有遇见影响她最大的老师何儒学,这些都为杨清如扩展艺术视野提供了机缘,融入渊懿沉着、古淡从容的演奏风格。
图:古琴琴谱(资料图)
古琴,古称琴、瑶琴、玉琴、七弦琴,柔韧地流转了三千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亦是最早的弹拨乐器。古琴属于八音中的丝,它最有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最具中国古代文人气质,亦最得中国古典美学意趣,高古、清逸、淡雅,更居“琴棋书画”之首。
据载,古代圣贤在古琴研制之中往往巧妙地融入哲学思想,一定角度和程度上体现、浓缩了传统的宇宙观、社会观、价值观。古琴以其质朴的造型、婉转而具穿透力的音色,堪称中国古老乐器中的精华,其本身也成为完美的艺术品。
▲摄于年天风琴社成立一周年(插图翻拍)。
前排:左一杨少五、右一徐元白、右二杨少五夫人魏氏、右三杨清如(杨少五之女);二排:左二高罗佩、左三冯玉祥、左四于右任;后排:右一杨次乾(杨少五长子)
本书编者,也是杨清如唯一嫡传弟子方文伟,全面整理继承杨清如所传各类古谱和手抄谱。其中《访子期》《慨古吟》《渔樵问答》等手抄传谱是不可多得的古琴文化宝藏。
图:年冬杨清如在重庆谢家湾方文伟家中留影
杨清如传谱《访子期》,有刊印本,亦有其手抄本。中华书局出版的《弦歌雅韵》,选自王迪整理的弦歌,其中就载有杨清如传谱《访子期》,归于抄本琴谱之类。王迪于年随查阜西古琴采访组辗转各地,杨清如《访子期》录音在其列,有明确记载。
图:杨清如手抄本《慨古吟》,曲词与其他地区传抄本略有不同,不同之处更显洒脱出尘之风骨。
杨清如所传《渔樵问答》弦歌,是她老师,四川国学专修馆雅乐教授常德何儒学很有心得的一曲。此本凡八段,注明为理琴轩钞本谱,有题注:“(此曲)流传甚广,人手一谱,互有异同。而以文合声,字谐调叶,要以此谱为胜。”
《清如古琴》
方文伟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刘丽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