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宜放水养鱼
苑利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如果都是一条鱼,那么物质文化保护就是把鱼做成标本,不腐不烂便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则不但要使鱼活跃在水,还要能让鱼生鱼……
这就叫“非遗活态”。在苑利看来,要使非遗文化活起来,传承人显得至关重要,在日本称其为“人间国宝”,在中国,我们也应像国宝那样对待他们。试问,如果没了传承人,宁波的“三金一嵌”,这最好的镶嵌工艺、最好的泥金工艺,还会有生机与活力吗?
非遗:活态形式传承至今
新侨报: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天坛祭天、泰山封禅等活动在历史上蔚为壮观,但现在没有了,它们能否再申请非遗?
苑利:这也是困扰许多学者的问题,事实上学术界已有定论,非遗必须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因此天坛祭天等就不能申报了。但有人会质疑,活态就那么重要吗,从文字记录中把它复原起来行不行?不行,因为活态比文字记载来得更准确,比如我要学个爆炒腰花,可以买本菜谱来学,菜谱说盐少许、葱少许,但少许到底是多少?谁也说不清,因此炒出来的腰花也是风味各异。活态传承对非遗来说非常重要,为何申报非遗时要看你的传承谱系,看你的祖代三辈呢,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新侨报:活态传承固然重要,在传承的同时,是否接受“革新”?
苑利: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非遗项目不接受革新,因为它必须要原汁原味传承至今。比如说到北京我请你吃烤鸭,传统的烤鸭一定是用果树的枝来烤的,梨树枝、枣树枝、苹果树枝等都可以,它烤出来后会有果木的香味。但现在改成什么了?改成德国电烤炉了,这肯定不是非遗了,把传统北京烤鸭的制法及工具改变,就等于改变了它的基因。
保护:老瓶亦能装新酒
新侨报:你十分推崇非遗的历史价值,亦是国内非遗保护的主要推手,相比于史籍及考古,你觉得非遗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方面,有哪些独特作用?
苑利: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许多人觉得史籍及考古已能帮我们认识历史,还要非遗干嘛?其实不是,因为这两方面有不少“短板”。不错,通过《史记》、《汉书》等,确实可以学习历史,但史籍毕竟过于笼统,光靠文字很难完美感知历史,史书有记载秦国,却没记载士兵穿什么铠甲,怎么系扣,缺乏活生生的细节。考古亦如此,虽然唐代古琴经常出土,宫廷音乐在画上也有表现,但你知道古琴弹什么曲子吗?知道乐曲的起承转合吗?考古在认识历史上也出现了短板,这时就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曾有国家级古乐调研组去西安郊区,来到聚贤镇,发现那里的老头老太都会吹拉弹唱,乐器和现在的都不一样,看看曲谱连宫徵谱都不是,调查完发现他们是唐代宫廷女艺人后代,安史之乱祸及皇宫,但这帮人从战火中逃了出来安顿于此,世代演绎古乐,是历史活的见证,所以说非遗是人类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是典籍及考古所无法取代的。
新侨报:你曾说过,一个社会当它高速发展的时候,就一定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为什么呢?
苑利:因为高速发展的社会每天都会诞生新的产品,所有新产品都靠自己创新研发显然不现实,这时就需要我们扎根民族土壤,从老祖宗地方找方法,那活的土壤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建议老板们,创新是好的,但说实话太难了,最简单的办法是去传统中找真知,比如那些祖传秘方,都是些好东西。
比如上次我去贵州,当地人说这个地方山高皇帝远,没人来投资,但一个企业却暴富,它叫贵州神奇,做脚气水的。据说这家公司老板年轻时带着哥们去苗寨玩,到那以后脚痒难忍,当地阿婆立马上山揪回许多叶子,煮了一锅水后给他泡,神奇般好了。半个月后他又来到苗寨,取走些阿婆的叶子,回去后给老中医检验,配方马上出来了,于是他一锅锅地开始烧,售价十元一瓶,很快发展起来。
——————————————————
——————————
文章来源:
新侨报数字报刊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