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琴与师襄,从此古琴长随孔子身侧。
孔子离鲁,愤而做《龟山操》;孔子去晋,阻而作《将归操》;孔子困于陈蔡,哀而作《幽兰》曲。
孔子这一生,与古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琴的形制有三种起源:圣人造琴(仲尼式、神农式、伏羲式等);文人造琴(落霞式、蕉叶式、连珠式等);帝王造琴(如襄王琴、潞王琴等)。
琴的形制不断变化创新,有记录于文献的形制便有二十余种。琴制变化是由于琴人审美、艺术特色不同,而对琴音的需求不同。每一种音色的古琴,也会反映出琴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感情。
仲尼式古琴与别的琴的最大区别是十分简洁,仅腰、项处各有两条凹折,其余再无修饰。直中有曲,曲中取直,体现了儒家中庸、内链的风格。也是因为仲尼式简洁的构造,其声才能清雅纯正,合君子之音。
相传仲尼式古琴便是孔子所创制,属于圣人造琴的一类,由于名字叫“仲尼”,所以难免让人联想到孔子,但这形制是不是孔子设计,还没有文献可考,但是用“仲尼”来命名这种形制,却是十分恰当的。
文人大多喜欢仲尼式古琴,概其式样简洁古朴,有文人之气;声音中正平和,是雅正之音。
高山流水,知音难求,但仲尼式是大多数文人的知音。
因此自古以来,仲尼式古琴的斫制最多的形制,《今虞琴刊》所载古琴二百余张,仲尼式十占其八,;由中国艺术研究所和古琴研究会编著的《中国古琴珍粹》一书介绍的张古琴,仲尼式就有62张,十占其六。
后书中介绍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壑松”“玉壶冰”等,其造型优雅端庄,精美绝伦,高音空灵委婉,中音圆润柔美,低音深沉恬淡。与现代仲尼式古琴特点并无二样。
如今的古琴斫制形制很多,单凡出现过的形制,斫琴师便要试制一二,琴人也乐于尝试不同的古琴,但仲尼式依然是文人的首选。
古琴在绵延的岁月里,以太古之音,响于庙堂之高,诉诸江湖之远。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千年过去,为何沧海桑田间唯有文人对仲尼式古琴的钟爱没有改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