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舜网」
年谱,是用编年体裁记载个人生平事迹的著作。大多是后人就其著述及史籍所载事实考订编次而成。
一部惹人注目的名人年谱近日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说其引人注目,是因为这部年谱的“主人公”——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这部年谱就是《金庸年谱简编》。
这部书的作者严晓星是江苏南通人,媒体编辑。业余从事古琴历史与文献研究,著有《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近世古琴逸话》《梅庵琴人传》《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金庸识小录》《金庸年谱简编》《条畅小集》《舟榻编》等,执笔《秋籁居忆旧》,辑订《庄剑丞古琴文稿》,编有《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大家国学·金克木》《孙子二十讲》《唐诗之美日历》等,主编《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稿钞校本》(10册)、《现代琴学丛刊》(已出15种),执行主编《掌故》(已出8集)。
编著《金庸年谱简编》,源头要从年出版的《金庸识小录》说起。在该书的最后刊有“附录”,内容就是《金庸年谱简编》。但是,那个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和条件所限,材料并不充足,这部“年谱”非常“简编”。
自那之后,近20年的时间里,有关金庸生平的材料大量出现,作者除了细心搜集外,还曾面询金庸先生本人,亦多方寻访其故交,在那本“简编”的基础上披沙拣金,扩充四倍,更用珍贵图片数十张进行了展现,从而形成了目前最为翔实的金庸的生平经历及点滴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本部年谱没有作者个人情绪掺杂,不注出处,不作考订,只限于最扼要地交代谱主的言行和创造,在体裁上是更纯粹的年谱。
金庸的一生,就是近七十年来的香港史,而近七十年来的香港史,又是中国史的一面镜子。他是当得起“在这里读懂中国”这句话的,不止“有华人处皆有金庸”而已。《金庸年谱简编》的价值因此而愈加凸显。
金庸先生逝世于年10月30日,至今已经3周年,《金庸年谱简编》此时出版,当是一份最好、最真挚的纪念。
另外,《金庸识小录(增订本)》和《金庸年谱简编》此次同时出版。
作者酷爱乱读书,尤好金庸小说,阅读中随手考掘故实,索隐发微,出入于文学、历史、风俗、博物、西学之间,虽以短小的札记体裁写出,但能免于陈言,而富于趣味性与知识性。
作者写金庸,小处着手,循旧有体例,就金庸著作进行解读,数百至千余字一篇,道出金庸小说中种种人物的原型、情节的蓝本及典故出处。虽是附着在金庸小说而进行的阐释,但旁征博引,涉及种种器物、名号、典故、引语等,有出于小说之外的价值。
本书内容大致分为议论与考证两部分,有理有据,翔实可信,是不可多得的小品文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