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耳熟能详的国学《三字经》大家都不陌生吧?那其中“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这段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了呢?
21:35吴文光·胡笳十八拍
在封建社会
女人没有地位,人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个女孩子要读书学艺是非常困难的,蔡文姬和谢道韫两人都是女子,可以想见她们在当时能够打破常规潜心学习是多么不容易啊。当然她们二人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若是没有家中长辈们从小的教育和培养,也不会“天下才女”之称。
多说无益,今天小编就将“蔡文姬,能辨音”这个故事详细展开分享一下吧~
文姬辨琴
蔡文姬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从小就是出了名的女神童。蔡邕是曹操的朋友兼老师,是个很有名的大学问家。这样的家庭环境,给了小文姬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她从小就表现出不凡的天赋,看过的书过目不忘,说起书上的道理也头头是道,并且经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还对音乐十分精通。
十岁的时候,蔡文姬就在音乐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她只听声音就能辨别出弹奏的是哪一根琴弦。
有一次,蔡邕在院子里弹琴,正弹得入迷的时候,琴弦忽然断了一根。正在房间里读书的小文姬马上大声地说:“父亲,你把第二根弦弄断了!”
蔡邕非常吃惊,想不到女儿这么聪明,一下就说中了。于是他又故意弄断了第四根弦,然后笑呵呵地问:“女儿啊,你猜猜,这回是第三根,还是第四根呢?”
小文姬在房间里乐了,说:“父亲,别考我啦,是第四根!我说得对不对?”蔡邕这才心服口服。
从这天起,蔡邕开始用心教女儿弹琴。虽然小文姬的天赋极高,人们都说她一定可以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家,但小文姬对自己的要求仍很高,一点儿也不放松,甚至比那些天赋一般的孩子还要刻苦。
早晨,太阳还没出来,她就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在书房里,温习昨天学过的曲子;晚上,父亲去休息了,她还在书房里苦练指法,琢磨每一个音节,希望能弹出更好听的音乐。
两年后,小文姬的琴艺已经很出色了。父亲让她弹奏一支很难的曲子,以此来考验她。听完女儿弹奏的曲子,蔡邕很满意,把自己最珍爱的焦尾琴奖励给了她。除了表扬,蔡邕还告诉小文姬,尽管她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了,但还应该继续努力,不能满足于眼前的小成就。小文姬认真地点点头。
有这样刻苦学习的精神,到十四岁的时候,蔡文姬的才华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她精通音乐和书法,又会写诗,还懂得很多礼仪,口才也特别好,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才女。
知识小卡片: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才女)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东汉音乐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
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传,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谢道韫(字令姜,又名韬元东晋时期诗人)
少博学,聪颖有才智,以大雪天吟出“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得到谢安的赞赏,后世遂称女子文学才能为“咏絮才”。安西将军谢奕之女,东晋政治家谢安的侄女,王凝之的妻子,王羲之的儿媳。
婚后,丈夫王凝之之弟王献之与宾客谈论,词理将屈,谢道韫在青绫屏障后参加议论,发挥王献之前议,宾客不能折屈。其谈锋之健不让男子。后在孙恩起义中,其夫与子均被义军杀害,她率领侍女挥刃入敌群,手杀数人。后被俘,坚贞不屈,被孙恩释放,重归故里,一直寡居于会稽。谢道韫所著诗赋诔颂,原有集,已失传,今仅存数篇。如《古诗源》收录的《登山》诗、《拟嵇中散咏松诗》。
声明:此文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