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绘画大师马远创作的绢本山水人物画《踏歌图》,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少有反映“农乐”题材的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踏歌图》所画是雨后天晴的郊外,奇峰、田埂、翠竹、垂柳、溪水、石桥,四位老农酒后微熏,一边歌唱,一边用脚踏地打着节拍,姿态各异,动作和谐,浑然不顾道旁立有两个掩嘴而笑细细观看的小孩,他们为丰衣足年、春光祥和而手舞足蹈。《诗经·大序》有“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之句,《吕氏春秋》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烂漫老叟恣意趣味的垅上踏歌,远胜于“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的丽人踏歌,什么叫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唯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民,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古琴曲中的《醉渔唱晚》与《踏歌图》有异曲同工之妙,为古琴曲中为数不多的“渔乐”题材。《西麓堂琴统》中记述此曲为陆鲁望与皮日休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遂写此曲。《杏庄太音补遗》中《醉渔唱晚》解题:杏庄老人曰,此曲盖本张仲宗词云,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忌昏晓,醉眼冷看朝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之意。
我只道古筝曲的《渔舟唱晚》已将渔猎之乐、湖光山色之美道了个完整明白,得知贵阳琴家刘汉昌先生意欲授我《醉渔唱晚》,我心中疑惑,不知先生何故在我习练繁复的《流水》后,反来学习简短的《醉渔唱晚》。直至先生为我详细解题和示范其中一些绰注细节,方觉识文断谱并不是简单的看花即花,看雾即雾,谱中的手法处理另有诀窍,雾中有花,花中有雾,手法的处理不同便会另生乾坤,琴声也便丰满有趣起来。
琴声里的渔父,皮肤多半是古铜色的,胡须上许是洒了星星点点的酒水的。似乎可以看到晚霞满天,一叟一舟行于青山绿水之间,曲调苍古,偶尔有略带调皮,烂漫之心不去、步伐踉跄的醉渔神态;又有啸傲烟云,醉乡酣美的豪放不羁、佯狂之态。或许那一刻洒满了金光的湖面,犹如万道琴弦拨动了他的心扉,令他醉情于山水;或是鱼儿在鱼篓里上跳下跃,面对供养他生计的湖水,心旷神怡,于是放歌。
渔父这一生有菩萨低眉时,也有金刚恕目时。步履行过之处,大处是悬崖峭壁,小处是桃源圣境,难能可贵的是历尽世事沧桑仍然未泯赤子之心,一些微小的喜悦便足以支撑着他的整个人生,南风但吹草木香,便得万物皆欢喜。这一切恰好被两位文人的目光敏锐地捕捉,文人的满腹经纶和悲天悯人的品质,促使他们用曲谱传神地刻画下来。如果说古筝曲《渔舟唱晚》是丽人行,顾盼有情眉目生辉,古琴曲《醉渔唱晚》则是《踏歌图》,抱朴见素心豁万象,是瓮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随汉昌先生习琴数载,先生教我从《归去来辞》中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无羁。从《山居吟》中体会“空山清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澹然忘世;从《平沙落雁》中体会“游心于四海,寄傲于岩穴之间”的胸襟宽广;从《神人畅》中体会天人合一的神秘宽宏;从《梅花三弄》中体会“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的高洁凛冽……这一次先生教我从《醉渔唱晚》的琴声中,领会了布衣白丁“踏歌声度晓云边”的沧桑豁达。
清风树影间,先生始终悠然安定,从不因琴艺天成而自以为是、高高在上,也不会因为你资质笨拙、领悟迟钝而勃然怒斥或言语挖苦,施教如一,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言一行俱是君子风度,“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先生可当也!世间的懂得,关乎一草一木,先生亦慈亦让的品格让我时时提醒自己,无论为人为文,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以先生为榜样,学会放低身段,用一颗温暖心、平和心去体察世相万态,用一颗有情心去观照万物之心。
文/木兰
文字编辑/陆青剑
视觉编辑/彭芳蓉
编审/李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