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之“喜”为啥无“心”?
——兼谈“喜悦乐”之异同
中国人有“七情六欲”之说。七情为“喜、怒、憂、思、悲、恐、驚”,六欲为“眼、耳、鼻、舌、身、意”。有美国学生问,为什么其中的5情都有“忄”/“心”,而“驚”和“喜”却沒有呢?这真是一个好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件事。
马受惊先说“驚”。
“驚”的简化字字形为“惊”。《说文解字》收“驚”而未收“惊”,可见“惊”是一个后起字。“驚”在《说文解字·马部》里被释为:“马骇也”,即马因刺激而失常不受控制。从“马”的角度讲就是“被触动、被打扰”,从“人”的角度讲就是“害怕、恐惧”。可见“驚”字里的义符“马”是很重要的语义提示符号。
简化后的“惊”是一个理据重构的字,从“心”会意,从“京”得声。声符“京”参与所构汉字今天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读音:
1.jing:景、鶁、鲸、惊、婛、綡、猄
2.qing:剠(同黥)、勍
3.qiong:琼
4.jiang:翞、弶
5.liang:椋、凉、倞、晾、鍄、辌、谅
大鱼将上述汉字聚合到一起就不难看出,声符“京”在参与构拟汉字时主要提供“大”义,如“景”为日光之下所有有形物体的集合,“鲸”为“大鱼”,“鶁”为“大鸟”,“勍”为“大力”,“猄”(冠系)为“大绳”,“椋”为“大木”,“凉”为“大冰”(引申为“冷”),“辌”为“大车”(相较于“轻车”),“谅”为“大言”(让人信服之言),“琼”为“玉之大者”,“晾”为“日之大者”(引申为“晒”),“倞”为“强而有力”,“婛”为“有男性气质(大力)的女子”等等。故“惊”之字面义乃为“心之大骇”想来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而“心之大骇人”其实也就是“驚”的意思。从本质上来说,“驚”与“惊”就是一组异体字——“驚”是“惊”的先造字,“惊”是驚“”的后起字。“惊”是带有“忄”的。
再来说“喜”。
说到“喜”,其实就是要辨析“喜”、“悦”、“乐”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先说“乐”/“樂”。
古琴“樂”从“木”从“丝”从“白”会意。带“丝”之“木”,其实就是“古琴”的象形,“丝”就是“琴弦”,“木”就是琴身。“白”的上古音读bo,就是“大拇指”的意思,也就是“巨擘”的“擘”bo的本字,只不过“白”是个象形字,“擘”是个形声字,二者记录的是同一个词:“大拇指”。“大拇指”是五个指头中的“老大”,所以有“第一”“大”的意思。人里边的“老大”就是“伯”,树里边的老大就是“柏”,水里边的“老大”就是“泊”,金属里边的老大就是“铂”,如是不一而足。用“大拇指”做的动作就叫“拨”——“弹拨乐器”里边的“拨”(“弹”是用除了大拇指之外的四个手指运动)。因此,“木”“丝”“白”加在一起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用大拇指弹琴”,其实也就是“奏乐”的意思,即“音乐”的“乐”。因“音乐”所生发的审美感受当然是美好而喜悦的,这就是“乐”,表示“高兴”的“乐”。所以“乐”yue与“乐”le是同源的。从感受传递的方向上来说,“乐”所表达的高兴是“由外而内”的。
再来说说“悦”。“悦”从“忄”“兑”声。从“忄”好理解,主要的秘密藏在声符“兑”里边。
蝉蜕“兑”从“八”从“口”从“人”,其甲骨文字形是“打喷嚏”的样子。所以“兑”首先表示“通脱”。“通”与“脱”都是打完喷嚏后的结果。“脱”的字面义就是“肉体”(月)“离开”(兑)了,其实就是“蛇蜕皮”“蝉蜕壳”,后来引申为“脱衣服”的“脱”以后,这个意思就由新造字“蜕”承担了。“说”是“言语离说话者而去”,“税”是“禾麦离种植者而去”,这里的“兑”都提供“离开”之义。所以,“悦”所表达的“高兴”,从感受传递的方向上来说,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高兴”。
知道了“乐”与“悦”的这种区别,我们就可以透彻的理解《论语》中,为什么孔子会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了。“读书自学而有所心得”和“朋友远道而来看我”这两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其方向是完全不同的。真不是孔子在卖弄学问,标榜自己掌握的词汇多。
最后说一说“喜”。其实最有意思的也是“喜”。
传统的文字学家认为“喜”是个会意字,其字形上面的字符是甲骨文“鼓”的本字,下面的字符是“口”。“钟鼓”表示喜庆欢乐,“口”是发出欢声笑语。这种看法比较主流。但是这个看法经不住推敲。“钟鼓”就一定能带来“喜乐”吗?恐怕不见得。我们都知道,“钟鼓”最早是征战时所使用的工具。“鼓”是“推动”,这也是一直被“鼓舞”“鼓励”“鼓动”“鼓劲”里的“鼓”所记录下来的。“钟”是“金”,“鸣金收兵”意味着“钟”是用来“召回”的。英文里的“钟”bell,直接就来源于女战神Bellona。可见“钟鼓”能带来内心的喜悦的说法,并不能够让人信服。那“喜”到底是什么呢?
红双喜汉字“树”的本字为“樹”。这个“樹”的声符是“尌”。“尌”从“壴”“寸”会意。其中的“壴”实际上是“木”与“豆”组合后的变体。“木”与“豆”的结合,传递的就是“竖”的概念。段玉裁在解释“壴”时说,“豆者,豎也;豎,堅立也。豆有骹而直立,故侸豎从豆。壴亦从豆”。这样一来就非常清楚了,“喜”其实应该从“壴”从“口”会意,其上部的构字字符“壴”为“竖立”之形,下部的构字字符“口”为容器之形,所以二者乃为性器相交男女媾和之义。男女媾和所带来的内心感受,本质上就是“性快感”,也就是“快”。但是与“快”不同的是,“喜”这种“快感”主要是“官能”的、“身体”的,而不是“情感”的、“心理”的;主要与“眼、耳、鼻、舌、身”相联系,与“意”不直接相联系,所以,“喜”当然不从“忄”。
事实上,用来标记“男女”“性”等概念的字符是“女”。比如“娱”、“嬲”、“安”等等。所以“喜”其实就是“嬉”的本字,表示“男女交媾”及其所带来的主观感受。这也正是结婚时所张贴的“大喜字”的“喜”。讲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结婚时不是“红双喜”吗?那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王安石23岁进京赶考在马家镇留宿时,遇到一个大户人家在公开招亲。怎么招亲呢?是用“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这个半幅对联来求下联。当时王安石并没有回答。
王安石在京城的考试非常顺利,是第一个交卷子的考生。当时的主考官非常诧异,为了考察王安石的才学和机敏程度,就指着厅前的飞虎旗,顺口出了一幅上联让他对下联:“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身藏”。王安石当时就立刻浮现出马家镇看到的那半幅对联,出口成章地就答出“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他的表现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叹不已。
考试结束后,回乡路上王安石又路过马家镇。此时“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这个半幅对联依然没有人对上来。于事王安石就把“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身藏”给写了上去。出上联招亲的大户人家见他对得又工整又巧妙,非常高兴,要把女儿嫁给他,并约定好了成婚地良辰吉日。结婚那天,正当新郎新娘拜天地时,前几天在京城考试的“录取通知书”也下来了,传信的人大声宣布,“王大人金榜题名”。对于王安石来说,真可谓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喜上加喜、双喜临门。于事,王安石带着三分醉意,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囍”字贴在门上,并随口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这样一来,本来表示男女结合的“喜”字也就演变成为了今天结婚专用的“囍”字。
重新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喜悦乐”三者的区别与联系。一言以蔽之:如果笼统的说,“喜、悦、乐”都是愉快、高兴的意思;如果仔细区别,则“喜”是肉体欢乐,“悦”是由内而外的愉快,“乐”是由外而内的高兴。三者有着细微的语义差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