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坐地铁游绍兴品宋韵”全国主流媒体代表、达人采风活动在绍兴沈园启动。
活动现场,以宋韵为主题的“沈园寻宋”沉浸式体验活动开展,伴随着韵味悠长、意境悠远的古琴演奏,嘉宾与游客听宋事、品宋韵,听琴、点茶、投壶、览胜、鉴古……宋代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在这里一一展现。
“坐地铁游绍兴品宋韵”全国主流媒体代表、达人采风活动为期两天,采风团于7月14日至7月15日,根据特色宋韵游线路,先后到访鲁迅故里、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石语堂博物馆、柯桥古镇、绍兴博物馆、宋六陵、曹娥江等地,在绍兴别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近距离感受宋韵遗风、宋韵之“潮”,提炼宋韵文化的绍兴样本,为绍兴打造宋韵文化高地、深度传播宋韵文化魅力凝心聚力。
为让绍兴宋韵飞向寻常百姓,近年来,绍兴以保护为前提,有序推进宋六陵等一批宋韵文化遗址的考古工作,并成立宋韵文化研究中心,解码宋韵文化基因;以活化为导向,与杭州联办宋韵文化节,开发出酒店民宿、主题景区、特色线路等一批宋韵文化产品;以共享为主线,打造大型交响诗《惜怀岳武穆》等一批宋韵文化艺术精品,建设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陆游故里等一批南宋文化新地标,让宋韵文化从历史走进生活,成为人人可触、可感、可享的独特生活体验,在浙江逐梦共同富裕的伟大征途中写下精神富裕的绍兴注脚。
绍兴之于宋韵,宋韵之于绍兴,它们早已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绘就“解码”篇章,千年宋韵传下来
绍兴历史悠久,夏朝时,称“於越”,简称“越”;春秋时期,是越国的中心区域;秦置会稽郡;晋称会稽国;隋大业元年置越州。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年),宋高宗驻跸越州,次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并授府额“绍祚中兴”,意为“继承帝业,中兴社稷”,绍兴之名由此而来。
伴随着这里成为南宋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所在,一时间,绍兴变得熙熙攘攘。“北宋越州州城32坊,南宋绍兴府城96坊;与府城河网相应,当时绍兴的桥梁有座。这些桥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南宋时期建造,有的建桥技术已相当先进。”绍兴博物馆如是记录。而且,彼时城内外商贾云集,店铺林立,陆游有诗《上元雨》云:“城中酒垆千百家”。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绍兴的酿酒业、造纸业、丝绸纺织业、雕版印刷业、制盐业、造船业等皆称盛于世。科技、经济、文化、商贸等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前两者为例,南宋绍兴出产的名酒有竹叶青、瑞露酒、蓬莱春等,时人有“滑镜流之香洁兮,贮藏秘色之新瓮”的赞誉;当时的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镇和会稽县三界镇等地都设有官营造纸作坊,与徽州、成都一起并列为全国三大造纸业中心。
而在宋人的生活方面,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最能体现其文化趣味的“四般闲事”。茶艺闻名,绍兴产茶历史亦悠久,至南宋时,已遍及各县,且出现了规模化、园区化的趋势。嘉泰《会稽志》中记载,“日铸岭……产茶奇绝,故谓之日铸。《青箱记》云:‘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
此外,南宋时,绍兴培养出了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不朽文章。
南宋统治者还把皇室陵墓建在绍兴府城东南三十五里稽北丘陵的宝山,叫作攒宫,在整个南宋时期,这里前后葬有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南宋六个皇帝及北宋徽宗永佑陵、宋哲宗后陵、宋徽宗后陵、宋高宗后陵,人称“宋六陵”。
南宋朱熹曾说,“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近代学者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造极说”是着眼于整个宋代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曾经到达的高度而给出的总体评价。
如今,漫步绍兴城内,南宋遗址随处可见——迎恩门: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历史上从杭州进出绍兴的主要水道关隘和物流人流的聚散地带;府山:旧时是越国王宫,南宋临时皇宫;八字桥:立此,可南望会稽山,西眺大善塔,在南宋的《嘉泰会稽志》中,此景被称为“河梁风月”,有河、有桥、有船、有人家,无限风光入画来……同时,在绍兴,宋韵文化贯穿于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宋韵在绍兴有迹可循、有据可依,源于绍兴市不断做好保护和挖掘工作,绘“解码”篇章。
以江南最大的皇家陵园宋六陵为例,考古发掘成果先后荣获年度和年度浙江十大考古重要发现之一,年,更被列入“十四五”国家大遗址。
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俊杰介绍,宋六陵是宋韵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绍兴打造宋韵文化突破性的抓手。绍兴将尽快完成宋六陵考古工作,并于“十四五”期间,推进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构建“一心(南宋皇陵博物馆)四片”的展示结构框架,将宋六陵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之成为宋韵文化最动人的风景,成为延续中华文脉的绍兴标识。
绍兴市还早早成立了宋韵文化研究中心(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致力于陆游与南宋文化名人研究、南宋浙东诗路影响研究、南宋戏曲文化研究、南宋绍兴望族研究、南宋循吏名宦研究、南宋六陵文献整理、新见南宋墓志研究等,构造南宋文化研究理论体系。
推动宋韵融入公共文化体系,千年宋韵“活”起来
绍兴作为宋韵文化的重要承载地,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活”起来,是时代赋予的命题。那么,绍兴是如何破题的呢?
全国主流媒体代表、达人到绍兴“坐地铁游绍兴品宋韵”采风活动正是基于此打造的城市特色主题游线。
“宋韵是沉浸的文化,它不能只是挂在墙上的阳春白雪,更应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男女老少都能近距离触摸宋韵文化的脉动,体验绍兴的历史文化底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杜毓英在启动仪式上说。
事实上,为激活绍兴血脉里流淌千年的宋韵基因,绍兴在重塑城市文化体系的进程中,牟定“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通过展览展示、文艺演出、专题讲座等一系列工作,推动宋韵融入公共文化体系,推进宋韵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宋韵故事,高质量推动精神共富。
伴随着国潮出圈,热爱宋朝生活美学的人士越来越多,绍兴市系统整合古城内宋韵遗存和资源,串联构建“宋韵文化”特色游线,打造南宋文化体验圈——相继举办过“风雅南宋·绍兴仿宋斗茶雅会”、“宋韵流芳绍兴有戏”绍兴非遗集市、“南宋轶事”故事会及“何处青山是越中——绍兴经典诗词绍剧音乐演唱会”等活动,通过展示展演、互动体验等形式,彰显南宋风雅集气韵。
同时开发宋韵文化产品,改建打造宋韵特色文化主题酒店、主题民宿和主题旅游景区,研发一批宋韵主题的文化和旅游商品。全国首家宋韵美学民宿六和藏院在绍兴应运而生、当地博物馆展售原创IP产品、推出《陆游与唐婉》等舞台艺术产品,全方位展示绍兴宋韵文化。
围绕“名人名居”,绍兴启动陆游故里建设项目,即在前期环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基础上,重点建设陆游故里,编制相关开发利用方案,再现诗人笔下的山村风光,将陆游故里打造成为具有中国古典诗意、山水环境、浓郁历史感的南宋文化主题公园,打造南宋文化新地标。
绍兴文旅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与绍兴中、小学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开展“宋韵文化进校园”活动,或者创作“宋韵绍兴”主题剧本杀,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宋韵文化,爱上宋韵文化,有效推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建设。
跨越地域藩篱,千年宋韵走出去
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绍兴还超越地域的藩篱,向更广范围讲述宋韵文化。
一条钱塘江,将杭州与绍兴连在一起,在传播宋韵文化的过程中,绍兴积极“融杭”,打造“江南文化圈”,自年起,绍兴与杭州联合举办宋韵文化节,先后举办了以“南宋遗韵”为主题的“宋画寻宗·南宋美学——书画小品展”“遇见绍兴——绍兴建城年特展”“金石永年·岁岁永和——全国名家砖铭题跋展”等专题展览,同时以长轴雄文《绍兴赋》为撬动点,把五十余年书、画、印作品和南宋“绍兴元年”的古钱币展示作为载体,激活绍兴文旅中的南宋基因。
同时,加强与开封的互动交流,年10月,第六届两宋论坛上,绍兴与杭州市文广旅游局、开封市文广旅游局签署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协议,共同搭建两宋文化旅游发展平台。
更久以前,绍兴还走进深圳、香港等多个地方进行文化旅游推介;近期,亦看准时机果断出招。目前,绍兴已经制定好抢占疫后上海旅游市场宣传推广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进绍兴,了解绍兴。”绍兴文旅相关负责人表示。
绍兴要做的,不仅是走出省域,更是走向世界。
年以来,绍兴文旅新闻宣传工作聚焦“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主题,有效聚合融媒力量,大力打造海外宣传矩阵,持续打造“研学旅行”“东亚文化之都”“历史文化名城”等文旅IP,向世界充分展示绍兴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传递“名城绍兴越来越好”城市品牌形象的独特魅力。
围绕“东亚文化之都”,绍兴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绍兴文创大走廊、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浙东运河文化带、古越文明文化带等,对标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大力推进以鲁迅故里、阳明故里、书圣故里、徐渭故里等为核心的绍兴古城建设,全力将绍兴打造成为具有国际风度、江南特质的国际文化名城,借此把宋韵文化推向国际。
杜毓英也在启动仪式上提出新的要求,创新活动载体,深度解码宋韵文化基因,提升宋韵文化传播力。这隐隐约约地指示着,为进一步增强宋韵文化的传播力,绍兴文旅的目标将更深更远。
所以,启动仪式上,绍兴文旅启动“古城最宋韵”打卡活动、官宣绍兴文旅发布穿“越”宋“潮”短视频征集令或就是提升宋韵文化传播力的解法之一。“欢迎大家带着镜头,走过街角巷尾,捕捉在绍兴收藏了千年的宋韵风光!”活动现场发出呼吁。
“我们的目标是让绍兴人、来绍兴的游客都能随时随地品味体验南宋生活,让宋韵文化贯穿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甚至成为他们固定的生活方式。”绍兴文旅相关负责人表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