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过一些地方,由此所产生的思绪需要附着在一些物件上面,就像人的肌肉要长在骨骼的关节之上,才能屈伸自如。没有了可以伸缩的基点,记忆岂不成了一堆肉泥?——毕淑敏
关于“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六朝的“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的诗句,其主要指个人意志支配的,以游览为前提的旅行。但是在东周时期,旅游分类更加清楚,现指“旅”称为商旅,“征”为军旅,以“归”为婚旅,以“巡”为天子之旅,以“迁”为迁徙之旅。
不同的人出行,有着不同的称呼,比如外出求官之游,称为“宦游”;帝王或皇室巡游天下,称为“宸游”;僧人、道士行踪不定的漫游,称为“云游”;有识之士怀抱壮志游历四方,称为“壮游”;在春天或节日里男女相伴外出游玩,称为“冶游”;风尘仆仆、四处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或道德文章,称为“周游”。宅在家中以欣赏山水画代替游玩,称为“卧游”。
那么古人称的旅行与我们现在说的旅游有什么区别呢旅行包括游学、踏春、出游、远行探亲、访友、游玩、归乡等一系列在路上的行为都叫旅行;而旅游只是旅途上的游玩,游览,概念没有旅行的概念广;旅行要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旅游只是一种娱乐活动,任何外出游玩都可以算。世界旅游组织指旅行的定义是某人出外最少离家55公里。所以啊,我们现在的人对旅行,还真没有古代人有情调。
首先我们来看看古代有哪些特别牛的超级驴友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公元前年,正值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变革时代。孔子因和当时鲁国国君政见不合,郁郁不得志而离开鲁国。为实现其政治理想,孔子历时十四载,周游了宋国、陈国、蔡国、楚国、齐国、卫国、曹国、郑国、杞国等。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跋山涉水周游列国,显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他的征程,是怀着大抱负啊!所以说,孔子的出游堪称是一次伟大的思想文化之旅。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是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官至大行,封博望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亚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从中国甘肃、新疆到今天的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
作为“跨国驴友”的鼻祖,张骞不仅给我们带回了核桃、葡萄、石榴等植物,以及大宛的汗血马等,而且他超强的“自救”能力堪称“驴友”楷模,几次被抓都没向皇帝喊救援,而是成功逃脱。
风餐露宿算啥?能“自救”才是真本事啊!牛!
西汉司马迁考察采风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从20岁开始,他的游踪就已遍及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寻幽探古、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他曾漫游到汨罗江畔,在当年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高声朗诵屈原的诗。回到长安以后,他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跟随皇帝到过平凉、崆峒,又奉命去了巴蜀,他到的最南边的地方是昆明。读了万卷书,走了万里路,彪炳千古的《史记》,就是在如此艰辛的旅程中孕育而生的。
《史记》曾被鲁迅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尽管司马迁的志向不是职业“驴友”,而是做一名优秀的史官,但其“驴友”生涯不是司马迁成功完成《史记》必不可少的积淀,起码也算是重要原因之一。
东晋谢灵运探奇览胜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想必大家听闻过,他常常呼朋唤友,出入于山水之中探奇览胜。其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开创了文学史上山水诗一派。他发明了一种人称“谢公屐”的登山鞋,也就是一种有齿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谢灵运游山时常穿的其实就是一种有齿木屐。后来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还曾提到过这种鞋:“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谢灵运之所以被公认为超级“驴友”,不仅因为他一辈子酷爱登山,还在于他不断发明“驴友”装备。除了“谢公屐”,他还为自己设计了登山服,将衣服宽大的袖口改小,将肥大的裤子改为束脚裤,可谓最注重装备的“驴友”。
北魏郦道元觅水寻渠
郦道元是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少年时就爱好旅游,一生足迹遍及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不过,他的旅游与众不同。每到一处,他都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并阅读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通过古今对照,发现变化。为此,郦道元以《水经》为蓝本,以作注的形式撰写了长达四十卷的《水经注》。内容不仅包括了全国各地的地理,还记述了一些国外的情况,涉及朝鲜、越南、印度、伊朗、俄罗斯以及蒙古沙漠等。
郦道元的“正差”原本是当官,而且当得非常出色,执法清正、平定叛乱、不惧权贵。可他更痴迷于“觅水寻渠”当“驴友”。不过也正缘于他的这种业余爱好,留给了后世一部不朽的《水经注》。
唐朝玄奘玄奘三藏像
玄奘,唐代著名高僧。因感各派学说分歧,难得定论,玄奘决定赴天竺学习佛教。太宗贞观三年(公元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抵达天竺国。玄奘游学于天竺各地,钻研佛教典籍,历时十余年。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贞观十九年(公元年)回到长安,长途跋涉十余万里。撰有《大唐西域记》等。玄奘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其经历在民间广为流传,成就了吴承恩的《西游记》。
玄奘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当“驴友”的出家人哦,但是影响最大的一个。这不仅是因为他佛学造诣深厚,还因为他受到了吴承恩的青睐,一本《西游记》让他名垂千古。但也有遗憾,被本来辅佐他去西天取经的大徒弟孙悟空抢走了不少风头,“孙行者”一路上降妖除怪,使他这位师傅成了最笨的“驴友”。
下面我们来整理下,古人出行之前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在古代,能够长途旅行的普通百姓少之又少。驴友们都是些什么人呢——李白漫游,结交了赏识自己的伯乐贺知章,被推荐给唐玄宗;玄奘西游,为求取佛经;苏轼贬官游,一路往南,最后被贬到海南,以自然风物和诗酒自娱;秦皇巡游,宣德扬威,安定天下。
古代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漫长路途、交通不便、天气恶劣、路遇劫匪、露宿山中……问题好像层出不穷。他们的旅行,与我们现代人到底有多不一样?
行前准备:卜一卦,择吉日吉时
出行前问卜可以追溯到殷代,直到晋代,这也是人们出行前不可或缺的步骤。到了明代,一批专门为出行准备的问卜书籍开始大行其道,只需要在出行前翻阅查询即可。
旅游攻略:旅行手册大受欢迎,古代驴友执攻略走遍天下
“描摹各地名胜风景”的游记类作品兴起于魏晋南北朝,自唐代起,记录“旅游路线”的作品也开始兴起,为了介绍得更详尽,旅行书还出现了配图版。它们除了介绍行路路线,还搜罗了一路途经的名胜古迹,并细心地给出投宿建议、食宿交通的收费标准,以及注意的事项。这些书籍不仅仅起到了旅行指南的作用,更诱发了许多人出游的热情和决心。
明末文学家王思任就是在读了张肃的《台游草》之后,立刻“投袂而起”,撸起袖子就去收拾行李,坐船揽胜去了。
行李清单:行李宁多勿缺,夜壶也是必备品
古代的客栈没有专门的厕所,所以夜壶马桶是旅行必备。他们随身的行李,不仅有生活用品、床上用品、还有蜡烛、茶叶、棋子、折叠棋盘和中药等。“熟艾、大黄、芒硝、甘草、干姜、蜀椒”这些中药,按照《千金要方》、《医说》等众多医术的说法,都是“居家旅行必备良药”,大多有芳香开窍、除秽杀虫的作用。
资深驴友沈括“行李示范”:除以上物品,还有笔墨纸砚、酒器、茶盏、斧子、锄头、刀子、油筒、虎子(即尿壶)。
旅伴:携带家奴,或与友人同行
古人旅行很少独行,一般都会携带家奴,或找志同道合的友人结伴而行。一来是出门在外,行李繁重,需要肩挑担扛;二来路上万一遇到歹人劫匪,也好有个照应。
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号称“万里独行”,实际上也是有仆人从江阴一直跟到云南的。仆人队伍更为壮观的也大有人在。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游太湖时,雇了三艘游船,竟有两艘都用来盛载行李和仆从。
住宿:住宿条件良莠不齐,民宿大行其道
说到旅行中的住,解决方案真是五花八门。官家住驿站,商旅住客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民宿和寺庙、道观都是不错的选择,而露宿野外或夜宿船家也时常在所难免。正因为住宿条件良莠不齐,所以被褥、枕头、蜡烛、洗漱用具通常都会被收纳在行李中。
民宿是最常见的选择,民间有大致的收费标准。也可以宿在寺院道观,不过并非免费,有的寺庙会用香火钱的方式收取费用,有的则会直接表明佣给。走水路的,或是情趣所致,或是为节省费用,干脆直接宿歇在船上。
交通:走水路舍近求远,马或马车不是谁都坐得起
古人只要能走水路,就算绕远道也在所不惜。为什么呢?坐车颠簸、翻山越岭危险,水路要惬意多了。到了隋唐时代,大运河开通连接南北,明代时,租船服务也普遍起来。不过水路也因为天气、水流方向的变化,会影响出行,这时上陆地即可。
说到车,也有很多种,以速度取胜的“包赶程”,多为耐力持久的骡车,即便是千里长途,戴星而行,数日可达。以稳著称的“太平车”,重大粗陋,以牛牵挽,每天行程不超过30里。车身悬挂铁铃,行进时发出声响,数里之外可闻,宛如喇叭,好让对面来的车辆有预先避让的准备。我们最常见的“马或马车”,都是有一定身份和经济实力人群的选择。
“镖局”和“邸店”:出门在外行李怎么办,财产安全也有办法
旅行路上艰险不断,明朝时出现了镖局,为商旅护航,价格不菲,惠顾者多为运货商人。到达目的地,再随身携带行李也不方便。南北朝时就已经出现了专门储货纳客的场所,相当于“仓库”,被称为“邸店”或“传舍”。唐代还有专为客人保管钱币的“柜坊”。
古会玩:下棋作画写诗,古人游浪漫风雅
自唐朝起,伴随着旅行活动的频繁,人们对旅行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仅要游,还要游得雅,游得巧。古琴、围棋、纸墨笔砚,甚至还有歌姬,都成了随身携带的游具,与景致相互应和,增加旅行的乐趣。
酒菜伺候:酒肆食店虽兴起,食物炊具有备无患
民以食为天,旅行更是如此。唐代起,酒肆食店遂渐普及,为旅人出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即使饮食业再发达,古人出门旅行还是习惯随身携带食物以防万一。徐霞客包中装有胡饼、笋脯、茶叶等食物和酒水,以及烹饪美食所需的炊具。
看了上面,你是否觉得自己对古人的旅行理解的过于狭隘,我们应该从古人身上学习更多积极的东西。有句话说;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旅行上面,不知是哪一个先走。但无论哪个先行,都是一种愉快的逗游,其中这里的旅行更多的指的是一种观光或者郊游。
旅,是旅行,外出,到其他的地方走走,逛逛,消遣心情,进行一种占据的居住式样子的形式。游,是外出游览,娱乐,侧重于一种消费观光。但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实现的有目的的旅行。
修行养心,尤其是在一定年纪的中年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很大,旅游使为了放松心情,把自己上半辈子的生活整理一下,将自己下半辈子的生活畅通一下,修养身心,怡人养性,旅游是对他们心灵的一种奖励。
增长学识,一般旅游的地方不是崇山峻岭的名胜之地,也是古刹圣山的有名之所,一个地方记载着这个地方的历史,有着文化的内涵,所以旅游使一种增长学识的过程。
广交朋友,促进友情或者增加亲情,旅游是为了交友人,拓展视野,遇到贵人,将自己的人生阅历与他人一同分享。
旅行,是一个踏青的过程,有目的的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在另一个地方实现自己视觉的享受,然后将这一状况进行分享。
旅行是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这个是试用于二十多岁的自己,人生这一阶段处于迷茫的自己,才会说,旅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在观光的时候,你可以选择,选择不同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选择自己让人信任的一个地方,然后放松,然后发泄,将自己身上多余的排泄物去掉。这就是要遇见一个更好自己的前提。
想想,你的旅行是为了什么,不要高大上,只要内心稳稳地坦白,你的旅游是为了什么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