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十开册页》局部清石涛
昨晚暄桐教室的课堂上,我们听小林老师弹了古琴,大家听得开心不?
小世界之前做过一篇关于古琴的内容,今天想与你重温,一起来看琴的种种,看历代的文人,他们的琴声,月夜,知己,与所照见的自己。
周五,一起来听琴吧
来,先听一段《流水》
▼
流水(多版本欣赏).mp:14来自林曦的小世界这是《流水》中的一段泛音。
依次是管平湖先生,龚一先生,李祥霆先生,成公亮先生,曾成伟先生所弹奏的版本。
同一段旋律,但由不同的人弹出来,是全然不同的面貌。
与你分享这五段琴声,也想与你说一说古琴。
琴的样子
这是琴的样子。
两足,七弦,十三个徽位,全箱式。
这种样式,是从汉时就有了的。历史流传里虽有过很多模样,但最常见到的,还是它。
桓谭在《新论·琴道》里记,“昔神农继伏羲王天下,梧桐作琴,三尺六寸有六分,象期之数;厚寸有八,象三六数;广六寸,象六律。上圆而敛,法天;下方而平,法地。”
古人常借着物,见天地万象,便在琴上,寄喻对万物运作法则的理解,也投注对周遭规律的观察。“琴本制起法象”,琴的形制里,每一处都有象征的意义。譬如琴面为天,琴底为地,琴头宽六寸,象征六合。琴尾四寸,象征四时。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四年一次的闰月。也如人身君子,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足。
放置在琴桌上时,琴头在右,琴尾在左,琴轸要悬空于桌子右侧,不能放在桌面上哦。像这样。
▼
常在书里、画里,看古人书屋里悬一张琴。不弹奏时,古琴可以悬挂安放。将琴头朝下,琴底向内,琴轸贴住墙面。就像这样。
▼
三种声音
00:58琴的声音很奇妙,随意拨弄,只是听那声响,也觉得心里安静。无怪《遵生八笺》里说,一间书屋里,“无论能操或不善操,亦当有琴。”
古琴有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泛音轻灵,很像是宇宙深处传来的声音,而散音如大地深沉,按音则能生出无比丰富的变化。古人说,这三者是天籁,地籁与人籁。
我们觉着,这声音,用言语形容不尽,来听一听吧,最直接了。
余地
▲明时《太古正音琴谱》中所记的《白雪》谱
古琴谱难识认,外行人看许会觉得如同复杂晦涩的天书。
这是“减字谱”,借由汉字偏旁、部首的组合,来告诉弹琴的人,该以哪一指弹,该弹哪一弦,该如何弹。只是它有别于西方音乐的记谱方式,并没有在其中对时值与节奏做明确的标识。
▲谱字
其实,一首曲中,最见情绪的,往往就在对每一个音,或长或短,或缓或促,或轻或重的处理,些微不同,便能看出来心中起伏。
古来,我们并非没有长于记录板眼节奏的记谱方式,多见于戏曲中所用的工尺谱就是一种。但自从唐代时曹柔制谱起,减字谱沿用千百年了,弹琴的人惯用的,依然是这种未标节奏的记谱方式。也许就是看重它在最初时,便为后来的弹奏者,留下了表达性情、审美与趣味的自由与余地吧。
所以,后来者也享受将减字谱弹奏成曲的过程。不仅要将音一一弹出,也要在某种含混当中,摸索出与曲谱,与自己,都契合的节奏。这过程,虽然往往是“大曲三年,小曲三月”,费尽心神,也需时日,但在弹琴的人看来,也正是乐趣所在。管平湖先生形容这过程,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而他要做的,是让每一颗珠子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管平湖先生
历朝历代的琴家,因个人的理解不同,弹奏同一本谱子,会长出来完全不同的样子,正如我们所听到的五种面貌的《流水》。
这种不同,大约也是古人的用意吧。
画下界限,也留有余地,任你们各自散怀抱。此处沉吟,此处畅怀,此处安静,此处高了兴,都依着此时此地此身。
这就像是行于漫漫道,你会与古人晤面,也会与自己相见。
给自己的
画里,独坐幽篁的,夏日听泉的,冬日负暄的,闲时访友的,那些个文人,总是与琴一道的。
无论是儒家典籍里,说“士无故不撤琴瑟”。还是文人笔记里写,“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居士谈古”。都是在讲,在文人的心里,琴很必要。
文徵明有一幅画,叫《停琴待月图》。
画里,有一个人孤身坐在亭中,琴与书都在,周围山石草木都是安静的,是晚上了。他刚刚停下了弹奏,现在,在等月亮。
▲《停琴待月图》局部明代文徵明
人们爱琴,也许就是在爱这样的月夜,这样的安静,和这样的自己吧。
那一刻,不是为着别人,而是由心声到琴声,与月色相应,与风物相应,与周遭相应,觉察到自然万物和自己的心,都那么安静。我与我自己在一起,琴是友伴,并不孤单。
所以白居易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也说,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这七弦琴是我的好友,我的两耳是我的知音。我自己弹琴的时候,没有先想着要给哪一位听,因为首先,它是给我自己的。
想起,陶渊明也爱琴。他有一张素琴,没有琴弦,也没有琴徽。携琴赴会,别人问起,他就回答:“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也许这也是画里那位可爱的人,之所以要停下琴来,等待月亮的原因——
我的心在这里,月在,竹在,夜在,风在,感受丰盈。琴不琴,已经不要紧。
▲
《抱琴图》局部明代沈周
明朝有意抱琴来
▲水墨作品林曦
很喜欢李白的那首诗。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后来,那么多的文人画里,都在画这句“明朝有意抱琴来”。友人相对时,不可以没有琴。抱着琴迢迢而来,敲门,相引,坐下。朋友,我先弹一曲。
▲
《陶渊明诗意图册》局部清代石涛
《世说新语》里记过一则故事。
说西晋文人张翰,字季鹰,爱弹琴。有天在东吴金阊亭闲坐,听到江上有人弹琴。弹得很好,张翰很喜欢。上前攀谈,原来是名士贺循。
聊得兴起,张翰问贺循,你打算去哪儿呢?贺循说,我去洛阳。两人就一道去洛阳了。
家里人找不到了,多方打听,才知道了张翰的去向。
▲《苍崖高话图》局部明代沈周
在另外一则我们都知道的故事里,琴师俞伯牙遇见樵夫钟子期,于是琴师弹琴,樵夫听。
俞伯牙弹琴,心念高山时,钟子期能听见,会说,峨峨兮若泰山。
心念流水时,钟子期也能听见,会说,洋洋兮若江河。
这是高山,这是流水,彼此知音。
《琴学问答》里,说琴的珍贵难得,在“宜戒机心”。弹琴时候,心事无可隐瞒,回到天真本性,只听琴音便可识得一人。所以,那画里二三人相对,会有琴。因为那么懂得,有些话就不必说,“何不于君指上听?”
▲《听琴图》局部宋代赵佶
就像张翰与贺循。喜欢你的琴声,实则是欣慕你的性情,便可以二话不说,成为同道。是《遵生八笺》里说的那句,“惟知琴趣,贵得其真”。
就像俞伯牙和钟子期。多么幸运,你听出来了,在我心里,高山是峨峨,江河是洋洋。是一个人于世间的感应,真心托付在琴声中时,忽然间有了灵犀与默契。
总归是,琴声照见了自己,也遇见了你。
一起来听几首吧
▼
《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幽兰》是最早有记载的琴谱,由南朝梁代丘明所记,通过文字来描述弹琴的手法与音位,浩繁复杂,一曲即一书。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也有典故,《晋书》和《世说新语》都记载过。
桓伊是东晋的将领。他喜欢音乐,颇有造诣,会作曲,很会吹笛子。王徽之是王羲之的儿子,记载里的他,是魏晋中特有的不羁狂士,狷狂而博闻。
王徽之一直知道桓伊的笛声好,但两人并不相识。有一回他乘船进京,船还泊在码头上,有人来告诉他,桓伊正在岸上。王徽之遣人去传话,说听说你笛子吹得很好,请为我吹上一曲吧。那时桓伊身居高位,是显贵之身,他也知道王徽之其人,于是坐上马扎,为他吹奏。
曲罢桓伊就上车走了。两人也没有交谈一言。
后来的人把桓伊的笛曲谱成了古琴曲《梅花三弄》,它的曲谱最早见于明人朱权的《神奇秘谱》,其中写着:“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古琴为三弄焉。”
《酒狂》
古琴真正兴盛,是自魏晋时候起。
那个时代名士辈出,却也动荡无常。身处时代洪流之中,烦扰忧惧时,或琴书自娱,琴酒消愁,或鸣琴山林,以琴会友。记得米兰·昆德拉曾经说,一个心灵的哭泣只能由大自然的非敏感性得以慰藉。琴声与自然相应,也与心灵相应。想来,他们已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酒狂》据《神奇秘谱》记,是由阮籍所作的。阮籍善饮,但实不是贪杯,只是借着酒醉佯疯,躲过一些无可奈何的事。想借《酒狂》一曲,听一听阮籍所留下的话语,那也是魏晋风度为我们所留下的片羽啊。
《广陵散》
《广陵散》是一首叙事曲,讲的是聂政刺韩傀的故事,记于《史记·刺客列传》。琴音悲壮,古琴曲中,少见的有戈矛杀伐气的一首。大家对它有感情,也在它与嵇康的渊源。
嵇康爱琴。他曾经说,“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
世间物事有兴衰,这一样不会。滋味会有厌倦时,这一样不会。
他游洛阳时,曾夜宿华阳,独自弹琴。有客来,自称古人,将《广陵散》教与他,也叮嘱他莫将这首曲子外传。
后来,嵇康遭人谗言,司马昭将他判处了死刑。
行刑那天有日头,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司马昭“不允”。刑场上,嵇康看了看日影,还有些许时间,索来一把琴,奏了一曲《广陵散》。弹完说,《广陵散》于今绝矣。遂行刑。
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据说是嵇康外甥袁孝,趁着嵇康夜里弹奏此曲时,偷偷在一旁听了,所得的一版。
后来经管平湖先生打谱,我们得以听见它。
最后,推荐两张古琴专辑
▼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老八张)
《管平湖古琴曲集》
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居士谈古。若无古琴,新琴亦须壁悬一床。无论能操或不善操,亦当有琴。渊明云: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吾辈业琴,不在记博,惟知琴趣,贵得其真。
——《遵生八笺》
文章、视频等内容为Lstudio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
联系我们:Lstudio
VIP..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