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盛极隋唐巅峰
古琴经过上古时期的滥觞,三皇五帝的极力推崇,又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轫、发育和发展,到了汉唐时代古琴日臻完善、成熟,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从此结束了分封诸侯制国家,进入了郡县制的中央集权时代。在统一的文字、法律、轨道、计量、货币、吏制等规范的国度里,也给古琴带来了空前的发展。
汉代,古琴的形制被固定下来,基本定型。琴弦已由五弦确定为七弦。出现了共鸣箱和标明音位的琴徽。而且,开始正规办学,有了“乐教”。
这一时期无论是琴曲的创作,还是理论的总结,都有了很大进步。留下了大量的琴曲和论著,如《鹿鸣》、《渌水》、《坐愁》等。并且,创作了大量的琴赋、琴赞、琴论,如蔡邕的《琴赋》、《琴操》,桓谭的《新论·琴道》,杨雄的《琴清英》等。汉代琴曲作品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故事性强。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出现了一些传世之作,如《广陵散》、《酒狂》、《长清》、《短清》等。
隋唐时期,由于进入了太平盛世,古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文人雅士,大斫古琴。而且,对琴谱作了更大的改革,由繁冗的文字谱改为减字谱=琴曲题材也大大拓展,名曲有《捣衣》、《风雷引》、《阳关三叠》、《离骚》等。
隋唐琴学著述颇丰,赵耶利著有《弹琴右手法》、《弹琴手势图》等专著,详细记述了古琴的指法、技巧及演奏。还有陈康士的《琴书正声》、王大力的《琴声律图》等。这些琴家理论,为古琴的发展和继承起了重要作用。
汉唐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宽松的政治环境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使汉唐盛世文学、艺术得到了发展,诗、歌、赋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古琴就在这种文化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迎来了琴的辉煌时代。
历代永续世代传承
古琴由于有了汉唐的发展高峰,到了宋代就向各种流派发展。宋代古琴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风格独特、流派繁多。主要有浙、京、江西三大派。
而最具影响力的要数浙派大师郭楚望,他是古琴艺术的一个集大成者,他的《潇湘水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郭楚望一生创作了大量古琴曲,主要有春雨》、《步月》、《泛沧浪》、《秋鸿》等作品。
宋代琴学理论著作在这一时期有了重大突破,朱文长写了一部《琴史》,其中收录了从古至唐末宋初的琴人一百多位。又从“音”、“调、“弦”、“形”等多方面阐述了古琴的原理和技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与历史价值:
宋代还有许多其他理论著作,如朱熹的《琴律说》、朱文济的《琴杂调谱》、则全和尚的《节奏指法》等,使宋继汉唐以来进入了又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宋代琴师也是人才济济、薪火相传。朱文济被誉为宋代“天下第一大师”。他培养了大批琴徒,特别是培养了一批有造诣的僧琴大师,如知白、义海、照旷等。欧阳修、苏轼也是鼎鼎有名的文豪琴家。宋代古琴之盛,也是琴坛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元时期,皇家贵族也都是嗜琴如命,最有代表性的有苗秀实、耶律楚材、贯云石等。他们都有很高的琴学水准,也写下了不少学术著作。
明清时期,琴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受到朝野的欢迎与重视,使琴艺充满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明清两朝,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也促成了古琴艺术的快速发展。
大量的琴谱集成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如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汪芝的《西麓堂琴统》、严徵的《松弦馆琴谱》和周鲁封的《五知斋琴谱》等。许多优秀作品被保留下来,如《平沙落雁》、《渔樵问答》、《良宵引》、《梧叶舞秋风》等。
明清两代的琴学理论也极为丰富,硕果累累。有《琴书大全》《鼓琴八则》《琴学内外篇》、琴声十六法》和《溪山琴况》等,无论是史料价值还是学术价值,都超过了_『万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优如一块丰碑,屹立琴坛。
中华民国由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琴学也步人了衰落阶段,除少量艺术著作,如《琴史补》、琴史续》、《琴学丛书》等之外,没有更多的建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