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永陵石刻伎乐复活再现霓裳羽衣曲神

来源:古琴 时间:2022/8/29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吴晓铃摄影衡昌辉)4月13日,由成都永陵博物馆出品、四川“天姿国乐”等演出的国乐观念剧《伎乐·24》,在四川省锦城艺术宫公演。雕刻于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石棺上的二十四伎乐图,在舞台上几乎被完整复原。“这台演出既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探索,也是对古代音乐之都成都的魅力重现。”天姿国乐团长唐文婷直言。

为了让观众梦回千年,演出方耗时一年多时间寻访古曲、制作古乐器,终于高度还原了千年前成都的繁华音乐图景。#SplitPageHere#

千年前“音乐之都”的寻根之旅

[镜头]年,永陵作为全国第一座科学发掘的大型地上皇陵,曾经引起巨大轰动。除了“玉大带”等国宝级文物,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二十四伎乐图。学界经过考证,认为这组浮雕定格的极可能就是唐及前蜀宫廷乐队演奏《霓裳羽衣曲》入破瞬间的场景。

年,作曲家朱舟、俞抒、高为杰等以二十四伎乐石刻为基础,携手创作了大型民族管弦乐《蜀宫夜宴》,再现了前蜀宫廷歌舞的盛大场面。时隔37年,《伎乐·24》以此为蓝图,全面“复活”千年前的“音乐之都”。

“二十四伎乐图只是千年前成都音乐繁荣的缩影。”唐文婷说,从杜甫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到张咏在《悼蜀四十韵》中的“歌声和月落”,不少古诗词都描绘了当时的音乐盛况,“我们所要做的,不过就是尽量再现,来一次音乐寻根之旅。”

《伎乐·24》共三幕。第一幕《问道》中,有两首作品根据道家的音乐改编。其中《竹海清风》采用了前蜀文人杜光庭编撰的《广成南韵》之《南清宫》创作。杜光庭在前蜀时曾官至户部侍郎,晚年辞官隐居青城山。至今,《广成南韵》的音乐仍在青城山道家音乐中保留。第二幕《蜀宫》,用音乐再现了前蜀的繁华盛景。第三幕《悟禅》,主要体现音乐的禅意。

《伎乐·24》专门邀请了四川大学唐宋文学研究专家向以鲜担任文学撰稿,“由此我们知道了著名的花间词人韦庄歌颂过‘锦城花满’,唐宋时有‘扬一益二’美誉的成都,那时就有大量胡人来此做生意,带来了西域的音乐……”唐文婷说。

根据唐朝的雅乐音阶,成都音乐人吴军创作了《锦城花满》,琵琶、阮咸、笛、笙、吹叶等乐器与韦庄的词一起,清丽而不失柔媚;在《胡音旋舞》一曲中,吴军则根据土耳其的音乐风格,带来了具有鲜明异域风情的旋律,以及唐朝最具标志的胡旋舞;而在《宣华吟月》中,则请出了非遗南音传承人蔡雅艺演唱了五代诗人顾夐的诗词,成为全剧的一大亮点,仿佛看见了后蜀国君孟昶之妃花蕊夫人在宣华苑边浅唱低吟。

当然,《伎乐·24》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二十四伎乐图全阵容合奏的古曲《蜀宫乐舞》,以及演出压轴的打击乐合奏《西风东韵》。前者将唐代古箜篌、毛员鼓、答腊鼓、羯鼓等古乐器一一复原,后者则让人得窥《霓裳羽衣曲》的神韵。#SplitPageHere#

唐代古乐器一一复原

[镜头]《霓裳羽衣曲》被誉为唐代的音乐精品,后来失传。然而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中,保存了《霓裳羽衣曲》的中序部分。年的《蜀宫夜宴》中段,便是根据这个中序的风格创作。《伎乐·24》的打击乐合奏《西风东韵》,截取了《蜀宫夜宴》中演绎《霓裳羽衣曲》的部分。

唐文婷说,选择《西风东韵》作为压轴,其实也传递了一个概念:真正的古乐复活并不现实,但今天的音乐人可以融贯古今,重现当年的音乐神韵。

这种意境的重现,除了音乐、舞美,最重要的就是乐器。为此,年底,演出方专门请出了主管技术与质量的原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副厂长沈正国负责乐器复原工作。

“在国内博物馆,唐代木质乐器除了古琴,几乎没有任何遗存。”沈正国说,尽管有的乐器名字还一样,“但严格意义上而言,唐代乐器从样式、音域范围、用材等方面已经没有传承。”在此背景下,沈正国想到了日本正仓院,那里保存有大量的唐代乐器。然而正仓院每年只开放一次,一次约10天左右,一次只展示一两件展品。要现场一睹乐器真容,必须凭运气。

幸运的是,上世纪60年代,日本正仓院的乐器遗存曾经出版过图册,沈正国通过图册复印件研究了三四十年。5年前,他在网上发现图册旧版,如获至宝,花元人民币买下。这本图册中,不仅有唐代乐器的照片,有的还有详尽的尺寸,乐器数量有近30件。

然而,完全根据二十四伎乐图复原乐器并不可行,“很多乐器只是写意地存在,有的比例并不写实。”沈正国曾认真研究过二十四伎乐图上的一幅古筝弹奏图,“根据史料显示,唐代古筝高度可达1米7,但文物上的古筝,根据比例测算就只有1米。”为此,二十四伎乐图中的乐器,只要正仓院有实物或提供了尺寸的,几乎全部原样复制。而正仓院没有完整尺寸的,沈正国只能将目光瞄准韩熙载《蜀宫夜宴图》以及宋代陈旸编纂的《乐书》等史料,根据工笔画以及乐书上的乐器形制大致仿制了。

复原这批古乐器,材料也是一大难题。“唐代乐器主要以栗树、桑树作乐器面板,但现在更爱用泡桐树等木料,二者相距甚远。”沈正国再次把目光对准日本,“因为日本传统技艺把唐代作为非常标准的模本,民间还有少量唐乐器的制作。”为此,这批乐器的材料有三分之一来自日本。#SplitPageHere#

二十四伎乐还会更美

[镜头]13日晚,《伎乐·24》揭开面纱。国乐与国画、国绣、国服、诗词及书法等跨界融合,呈现或意境空灵、或典雅华贵的东方美学。总导演周文军却觉得原汁原味还不够。

沈正国直言,“从乐器开始,就不可能完全做到百分之百复原。比如琵琶,千年以前用的是丝弦,如果小范围内演奏,麦克风调得好,尚能达到一定音量。若是上千人的剧场演出,只有换成现代琵琶用的钢丝。而有的乐器,如果严格按照唐宋版本,演员训练估计两三年也难以演奏。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商量一步一步来:如果一个乐器复原的音响效果相对成熟,再慢慢替代。”

事实上,沈正国制作的古乐器,在演出前一周才全部到位。在此之前,天姿国乐的演员,便根据日本古琵琶弹奏等各种录相,进行虚拟训练。对专业演员而言这并不太难,“比如现代琵琶用假指甲弹,以前只是换成专门的木拨弹奏而已。”对于唐乐器的三种绝版乐器:唐尺八、五弦琵琶和阮咸,沈正国也根据正仓院收藏作了复原。

在周文军的构想中,“好几首作品都可以全部使用古乐器。”这次《伎乐·24》的演出,因为唐尺八的演奏太难,不得已换成了箫,“我们专门请了老师教,以后就可以换回尺八演奏。此外,《竹海清风》三重奏原本就是为复原乐器设计的,只是箎这种乐器尚未到位,才改成了笛子。未来,竹笛、箎、笙将同台亮相,而古法制作的笙声音柔和,更像风吹竹叶的沙沙声,而非现在的明亮辉煌。”

此次《蜀宫乐舞》节目中,即使24伎乐全阵容亮相,但每一种乐器的形制和声音,对观众而言也还陌生,“未来,我们完全可以让文物图中的23种乐器单独亮相,让乐器的‘复活’更加直观。”

据悉,重新修改后的《伎乐·24》预计将于6月再度亮相。而今年底,由沈正国根据二十四伎乐图制作的所有古乐器,将在永陵博物馆展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