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第16集
开吉法师主讲
台南极乐寺
/2/26
尊敬的诸位老师、尊敬的各位同学们,大家好!请掀开《圣学根之根》第一册,《弟子规》第二十二页,从第一行开始看起:
这句的课文是教导我们,平常居家的时候,所有的衣服、帽子、鞋子、袜子等等,这些衣物都要放在固定的位置。我们养成这种好的习惯,这些衣服物品就不会太过脏乱。我们需要使用的时候,特别是当时间很赶,可能会在那里翻箱倒柜,很多东西都没有办法找到。所以这是特别强调我们的衣物,包括日常所需要用的东西,平常都要养成习惯,让它都在一个比较固定的位置上面,不能够到处乱放,“勿乱顿,致污秽”。如果到处乱放,它会非常的脏乱。到处乱放东西,一个人对待这些物品也表示他对它不够爱惜,造成的结果是东西的使用寿命就会减短。
我们曾经听师父上人说过,之前在香港,师父早期是住在跑马地,那个时候,师父上人平常使用房间就非常重视爱惜物品。譬如像洗手间用完了之后,都一定会拿毛巾把水龙头、把周边的地方擦干净。这样物品它的使用时间就会变得比较长,这是爱惜物品的表现。像这些物品本身,虽然它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但是当我们善待它,它就能够使用得很久。正所谓是“爱物者,物恒爱之”。
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譬如我们的五脏六腑都保养得很好,三餐吃饭的时间很固定,而且吃饭的量也不会暴饮暴食,那我们的肠胃就会非常的健康,也可以使用得很久。对于一切物品,包括对于我们的身体,都要能够爱惜。当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摆放在固定的、正确的位置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就会显得井井有条,很有规律,有条不紊。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其实是挺大的。我们现在学习《弟子规》,是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做一个非常好的管理。这种有条不紊的、按部就班、非常有次序的生活习惯,其实是从小就扎下了根柢。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一个人的生活,如果他能够自己把它安排、规划得井井有条,那我们的心就会非常的定。因为你生活在清净的环境当中,环境它会对我们的心造成影响。而当我们心能够定下来,智慧也就逐渐能够开显。在日常生活当中,譬如房间、客厅,每样东西都摆放得很整齐,都很有定位的时候,我们想要用什么东西,马上就可以拿得到,我们的心随时都是非常平静的,都不会混乱,处理事情都是有条不紊。这个习惯是非常的重要,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也引导我们的下一代养成好习惯。
关于这一点,我们观察到,像师父上人他老人家从年轻到现在,就有这样的好习惯,生活当中的任何物品,一定是把它摆在很固定的位置。都是从年轻的时候,房间物品的摆放都是整整齐齐的、都是井井有条的。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说这个事情大概也有十几、二十年前,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刚刚成立,那时候徐醒民老师就曾经到香港来讲解儒家的课程。当时我们特地从北京飞到香港,来聆听徐醒民老师讲课。结果有一天,来了一位宗教的代表,大概是道教的一位长者,一位长老。那时候就需要帮长者去准备一份文件,一份比较重要的资料师父上人要交给他。我们就要从尖沙咀,再坐港铁到师父上人所住的跑马地的公寓里面去取这份文件。我临走的时候,师父上人很清楚的跟我交代,是在客厅的哪一个柜子,第几排第几个抽屉里面,你一打开就能找到这份文件。果然,我回去的时候,按照师父上人讲的第几排第几个抽屉去找,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份文件。
通过这些小事,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平常师父上人的生活习惯都是非常严谨、有条不紊的,任何东西都会摆放在固定的位置。而且他头脑非常的清楚,要找什么东西,一次就到位,马上就能够找得到。
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是如此,包括我们要出门在外,也要注意这个原则。譬如我们常常出国,经常是需要打包行李。打包行李,行李里面的东西,也是要把它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就每个小东西要拿收纳袋收纳好。哪一些是衣服,哪一些是文具,哪一些用品,都要有固定的收纳袋把它收纳好,然后整齐的摆放在我们行李的不同的位置。譬如我们是长途旅行,要飞十几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到的时候又有时差,人通常是很疲惫,头脑有时候也比较没那么清醒。可是当我们的行李在打包的时候,就把每样东西都摆放得很有次第、摆放得很整齐。我们到了目的地,突然间需要找一件什么东西,也是第一时间就能够想到它的位置在哪里。这种生活习惯的养成是相当的重要。
当然,除了衣服、行李,像我们比较常读书,平常的书也是要效仿置冠服有定位,书也要置典籍有定位。譬如我们前几天在讲解《弟子规》,就有一位年轻人,他很勤劳,带着一个小朋友,就开始收拾每个房间的书籍,把旧的书籍整理出来。有一些是不用的,他把它整理好,整理出来就可以拿出去流通。有一些平常要用到的,他就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按照次序把它摆得非常的干净整洁。然后等我们讲完《弟子规》出来,他还拍了张照片给我们看,就说:“您看这样子整理好不好?到时候要取书,是不是就会比较方便?”
我们特别把照片放在PPT上面。因为这个角落已经很多年大家都没有注意清理,很多旧书、新书全都堆在一起,想要找书就挺不方便的。可是当他整理完了之后,就感觉这个地方连桌子、连书好像都在放光。我们随时要找什么书,一目了然,马上就能找到。这都是很好的生活习惯。
在《后汉书》当中记载着陈蕃他小时候的故事。在他年少的时候,十五岁时,陈蕃有一天曾经独自的待在一个地方,他庭院跟房屋也都十分的杂乱。他的父亲同城的朋友,叫做薛勤,来看这个年轻人。看到他所住的庭院跟房舍都很杂乱,于是就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不把你的房间打扫一下来迎接客人?”结果陈蕃当时就说:“大丈夫处世,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够局限于整理一间房间?”薛勤当时听了这句话,他就知道这个孩子是很不简单的,才十几岁,他就已经是胸怀大志,他有远大的志向,是希望能够让世道人心都有所转变,所以就觉得这个孩子确实是与众不同。
这是《后汉书》原文的记载,后人又流传着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就是说,我们虽然有扫天下的远大的志向,要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但是志向是要从小处一点一滴的落实的。当你小的时候,连房间都没有办法把它收拾好,如果要说你将来能治国平天下,还是有待商榷的。所以我记得,在要到北京大学去读书的时候就曾经看过这个故事。当时读了之后,觉得心里非常受感动。
我们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故事,可以体会到,做为大丈夫,首先他应该有扫除天下的志向,其次他也要有整理房间的这样的谨慎,日常生活当中也要能够打理得很好。如果这两者都兼而有之的话,就更加的圆满了。
这句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请接着看下面的这一句课文:
这一句课文是教导我们,平常我们穿衣服,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干净整洁。衣服如果穿得很干净、很整洁,即使衣着很朴素,看起来也是很大方的。不必要去讲究我一定要购买昂贵的衣服、物品。就像前面学到的,“休将实用,费在无功。蝙蝠翅儿,一般有风。”你看,不要把日常所用的这些物品,把它做得太过奢侈豪华。蝙蝠翅儿(小扇子),几文钱一把的扇子,扇起来也是很凉爽,和你用贵重的扇子扇出来的风都是一样的。
因此,包括穿衣服、吃饭这些方面,着装也不要去过分的讲求名牌、讲求华丽。我们穿着是要考量自己的身份,以及我们所要去的场合。当然,要学会量力而为,要衡量自己家里的经济状况,再来决定应不应该买这些东西。即使是家里经济状况很好,也要以俭养德,这才是真正的持家之道。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福报要省着点用。当我们能够珍惜自己的福报,不要在日常生活当中花费太多,我们就有很多的余福,可以把这些福报用来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有一位长辈,这位长辈在香港是一个很大的家族,何氏家族的后代。何氏家族都是在经营银行,自己家族就是开银行的,是非常富贵的大家庭。这位长辈他从父亲这辈继承了非常多的财产,一辈子都用不完。他也经常会捐献他的这些财产,用于教育事业、用于慈善的事业,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长辈。
有一次我就听到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因为他们是富贵的大家庭,他们的社交圈接触的都是有权有势有钱的人。生活当中经常要去参加婚礼、宴会等等的交际场合。有一次,这个长辈学习了传统文化之后,他就没有经常去买名牌,他开始穿朴素大方的唐装,中式的服装,参加这些婚礼、宴会。有一次他穿了一件唐装,一件中式的服装,只有几百块钱。他的那个圈子,以前要是穿衣吃饭,穿一件衣服,几千块、上万块都是很平常的。可是那一次他去参加婚礼,他就穿了一件几百块钱的唐装。想不到到那个婚礼的现场,所有的人都夸他的衣服最好看,可以说惊艳全场,把那些几千块、几万块的名牌的服装全都比下去了。为什么?因为毕竟是中国人,一穿中式的服装,他的气质就与众不同。结果大家全都在夸,说他的衣服是最好看的。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也是给我们启发,有时候并不是你花了很多钱买了很贵的衣服才是最得体、最端庄的。
而在汉朝,我们给大家分享汉朝时候一个皇后的故事。汉明帝的皇后马氏。马氏,她是伏波将军马援的最小的女儿。虽然她出身名门,可以说是名门望族,是将军家的孩子,后来又嫁到了宫廷当中,入选到宫中,但是她一生非常的简朴。马氏她十三岁就选入太子宫中,女子有四德: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她因为从小有很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女子的四德就做得非常的好。被选入太子宫,做太子妃的时候,她生活当中很多的事情都是亲自去做的,不会让宫中服侍她的人来做。
譬如她自己做衣服,妇人穿在身上的上服,亲自去缝补做成一件衣服。做到整个手全都冻裂了,因为天气非常的冷,她自己的衣服是亲自去缝制的。从这个小事上就可以看出,她生活当中,即使是嫁到宫廷里,她依然是保持着非常简朴、勤劳的习惯。而且她生活上也是特别的严谨,非常重视防微杜渐,这都是女德应有的风范。
她的德行很好,福报也很大,最后当了皇后。当了皇后之后,她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很粗的绢所做成的。全身上下所穿的衣服、裙子也都是很简朴。包括在平常所吃的、所用的这些物品、食物也好,一概都是非常简单朴素的作风。身上没有绫罗绸缎,也没有很多的贵重的首饰。很多人他有钱了、富贵了,家里的妇女都是穿金戴银的,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马皇后她一辈子都没有这样,一辈子生活作风都非常简朴。
正是因为皇后有这样的德行,所以整个后宫也都跟她效法学习,乃至于后宫的这种作风,也影响了天下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行为,大家也都相率,生活也都过得比较简朴、比较节俭。
吕坤先生特别赞叹汉明帝的皇后马氏。她是母仪天下,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国家的第一夫人,身份是非常尊贵的。可是她身上穿的衣服,她穿着大练之衣,大练之衣就是衣服都是很粗俗的绢布做成的,她衣服的原料都是很简朴的。“无三味之膳”,包括她三餐饭所吃的食物也都尽量比较节俭,从来没有说要去吃山珍海味食品。
汉明帝的皇后马氏,她是以节俭、以简朴来做为天下女子的表率。如果不是她从小在家庭里面就受到这么好的教育,从小就能够真正以廉洁的风范来长养自己的德行,她怎么可能当上皇后之后还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
古时候的明君圣主和后妃,确实他们的德行都是非常的深厚。不像现代人,现代人稍微有点身份地位,或者是稍微赚了点钱,就非常的挥霍、非常的浪费。古人不是这样,古人是崇尚以俭养德。
这是马氏的风范。刘向则是说,做为明德的皇后,她在后宫里面,可以统领后宫的嫔妃们,是她们的学习的榜样、表率,而在一个国家,她就可以做为全国的女子乃至全国人民的榜样,这是真实不虚的。后世常常会提到一个词“马后练服”,指的就是汉明帝的皇后马氏。“马后练服”她的衣服都是用绢布所做成的,贵为皇后,她也不穿绫罗绸缎,而是穿绢服,穿着非常朴素的衣服。
在中国,现在的第一夫人,在许多外交场合也经常是穿着中式的服装,看起来非常的端庄、得体、大方,而且很多的衣服的设计、制作也好,也都是国产的服装,看起来既高贵典雅,而非常得体大方,不失一个大国的风范。而以她的身份,她的衣着也是相对比较得体的、比较朴素的,这都是很好的榜样。
在唐朝的时候,唐朝的节度使柳公绰的夫人是韩氏夫人。韩氏她也是出身于名门望族,她是唐朝的相国的孙女,也是出自一个大家庭。在古时候,往往大家庭的家教、家风、家规都特别严格,所以养出的子孙都是非常有德行,也是崇尚节俭的。韩氏她治家非常节俭,也非常的严谨,在官宦人家来讲她是很好的榜样。
她嫁到柳氏家族,三年的时间,在历史上记载她是“未尝露齿”,从来没有露齿笑。在古时候女子笑不露齿,这是女子的仪态应该要这么端庄。不但如此,她平常身上穿的衣服也是很节俭,不穿绫罗绸缎的衣服。有时候她要回到她的娘家去看望亲人,她出门所坐的轿子也是很简朴的古时候叫做“竹兜”,竹兜就是有座位而没有轿厢的轿子。用现在的话来讲,出门她所坐的车子也不是名牌的车子,都是很普通的车子。而她两个儿子身上穿着青衣,就是青衫,虽然是大家庭的子弟,但是孩子的衣服特别节俭。而且两个儿子是走路,跟在母亲的身边,跟她回到家里去看望家人。
吕坤先生特别赞叹说,韩氏她是大唐王朝相国的孙女,用现在话来说她是官二代,而且又是嫁给了唐朝的节度使,是节度使的夫人,她出门的时候,要是很豪华的仪仗,非常贵重的轿子,穿着绫罗绸缎,都是很正常的,因为她的身份、地位在那里摆着,人家也不会说她是很奢侈。但她不但没有用这么贵重的东西,她平常穿衣吃饭一切的用度,衣食住行简朴到这个程度。而且她嫁到柳家之后,三年都没有露齿笑过,这是说她平常非常的端庄,言笑不苟,不苟言笑。从她的行持跟态度,就可以看出她治家,家法、家规是非常严整、非常严谨的。
吕坤先生谈到,在近世的妇女,有很多富人女子,每天身上穿的是绫罗绸缎,而且衣服要天天去换新的,相互的去攀比。德行不去跟人家攀比,衣服天天去跟人家攀比。家里不能够管理得很好,不能够治得很好,而每天都跟人家去比到底谁长得漂亮、谁穿得比较豪华。他说这样的女子,古人是非常忌讳的,希望家里的妻子、家里的女儿,培养出来都要有简朴的作风,而不能学其奢侈浪费的作风。
所以古人确实是非常有德,特别是做为母亲。为什么中国古时候能够代代相传,有这么多贤德的子孙出现?前面我们学过,“非此母不生此子”,正是因为有很多非常有德行的女子,这样的母亲才能够培养出圣贤的子女。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做为母亲、父亲,他在孩子的面前所显现出来的德范、他的德行,他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是做身教,做孩子最好的榜样。正是在古时候有很多贤德的母亲、贤德的父亲,他们的身教才培养出贤德的儿孙。
师父上人的老师,雪庐老人,他老人家一生的行持当中也可以体会到,我们今天学到这句课文,“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于这句经文,师公雪庐老人也是做得非常的好。曾经有一年,我们到台中去参观雪庐纪念馆,当时徐醒民老师非常的慈悲,特别安排了管理纪念馆的一位老师来给我们介绍参观,我们当时有看到很多雪公老人他生前所穿的衣服,所用的用品,都是非常的朴素、非常的端庄。包括老人家生前所住的房间,都是原封不动的从原来的地方搬到纪念馆的二楼,所摆的位置也都是按照雪公老人生前他房间的摆设去摆的。所以走到里面就仿佛又回到了老人家当年在世,看到房间的样子,所有的东西都摆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真的是参观过一次,一辈子都忘不了。
当时雪公老人刚刚到台中,他是住在奉祀官府日式的平房。几年之后,就在台中和平街租了一栋木楼,一室一厅的房子,兼作佛堂,与朱斐先生他们全家当邻居。后来在正气街购得砖造的平房,这个平房是一个小客厅,一间卧室,还有半间佛堂。和我们当时去雪庐纪念馆二楼参观的陈设是相同的。走廊的墙壁都是放赠送的书籍,房间其实是很小,可是摆放得特别整齐。老人家他用的佛法类的书,历史类的、国学类的书,都把它分门别类的排好。小客厅里面房间虽然很小,但是特别有正能量。中间是小佛堂,再走进去就是老人家的卧房,房间非常的简单朴素。
雪公老人他生前每天吃饭也是特别简单,每天早晨跟中午吃两顿饭,每顿饭都是一个馒头,一菜一汤,一生当中生活都是非常简朴。而且平常穿的一身的布长衫,遇到有庆典就穿中山装。所以老人家的衣服,在雪庐纪念馆里面也有看到。去参加活动他就穿着长衫或者是中山装,看起来都是非常简朴,也非常端庄的。
而平常他老人家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除了在奉祀官府,因为他是主任秘书,要工作之外,晚上还要在不同的道场讲经。同时他还兼了很多大学教授的职位,去讲授国文、《礼记》课程。甚至连《黄帝内经》,因为他是一位很高明的中医师,在中国医药学院还讲过《黄帝内经》。一直到九十多岁的高龄,都还一直在讲经、一直在讲课。
有一年我们去拜访徐醒民老师,也曾经请教过徐老师,有没有什么雪公太老师生前的故事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我们请徐醒民老师分享给我们听。徐老师非常慈悲,他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他说老师在往年,每个星期讲课、每个星期讲经都是有固定的时间。早期学生是用小三轮车带着老师来讲课,后来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就开始用摩托车,学生后来也找了一辆摩托车,带老师到讲堂、到课堂去上课,而老师每次都是非常准时的。
可是有一次学生在那里左等右等,到了要上课的时间却发现老师还没到,学生在那里一直等,就很着急,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老师才姗姗来迟,来给大家讲完了一堂课,学生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讲完课之后,老师的身体,雪公老人的身体就坚持不了了,医院去治疗。学生才知道,老师上课之前发生了一起车祸。有一个年轻人他也骑着一台摩托车,把雪公太老师的车子给撞倒了。因为年轻人他是违反了交通规则,而且又撞倒了一个老人,照理说情况是很严重的,当时雪公老人身体已经有伤了。可是这时候老人家就对骑摩托车肇事的年轻人说,说你赶快走,你再不走,等一下警察就来了,就要把你送到警察局去治你的过失,要去惩罚你的过失了,所以你现在赶快走,再不快走就来不及了。老人家非常慈悲的原谅了肇事的年轻人,然后他就挺着伤,继续回到教室,坚持把那堂课讲完,讲医院,去进行治疗。
徐醒民老师当时讲到这段故事特别的感动,老师他一方面对于年轻人肇事,他这种宽恕、慈悲的精神;再来,做为一个老师,身体已经负伤了,他还继续坚医院,这是一个老师他负责尽职的师德、风范。徐老师缅怀雪公老人一生的德行,真的是无比的敬佩,也无比的感动。
我们参观雪公太老师生前的房间,在纪念馆二楼是按照原来房间的原样去摆设的,进到里面,完全可以体会到雪公老人生前所住的房间原来的样子。看了这个房间,我们内心里面就会想起刘禹锡所写的那首“陋室铭”,“陋室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个房间虽然它很简朴、很简陋,但是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住在这里面的主人他的德行非常的好,所以他德行的光就照亮了整个陋室了。
刘禹锡先生写了“陋室铭”,也是体现了古代的读书人他们的一种真实的心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生活在陋室里面,陋室能够看到绿色的青草,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而更重要的是读书人他们品德、学问都非常好,他们所结交的朋友也都是鸿儒,道德学问都很好的读书人。在陋室里面,他“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拿着一把古琴就可以在这边怡然自得的弹奏,还可以读一读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国古时候的读书人很向往的隐居生活,每天都是在道德学问当中去和这些朋友们在一起切磋、谈论,也不用天天去做官、去官场上处理这些公文等等的。刘禹锡他本身就是很廉洁的官员,但就是这样,他内心当中所向往的还是那种读书人的隐居的生活。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庐是诸葛亮所住的地方,子云亭是西汉的扬雄他所住的。这些人都是很有道德学问的人,他们住的房子虽然简陋,但是他下面说:“孔子云:‘何陋之有?’”最主要是里面住的人都是有德行、有学问的人,所以虽然房间很简朴,但是却是光彩照人。读这篇文章,我们就仿佛跟着古人一起隐居,心境是非常的怡然自得。
我们现在学到“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这其实也是古人的一种知足常乐的、俭以养德的作风。衣服还有居家的用品,都不要去追求太奢侈、太浪费的东西,能够实用就好,干净、简单、朴素就好。
前几天有一位长辈,他给我们分享一篇文章。这个文章是讲了一个学者,她在法国巴黎的生活当中,所体悟到的一种巴黎人的生活态度。这篇文章挺有启发性的,名字叫做“更多不等于幸福”。我们看标题,“更多不等于幸福”,也就是我们要知足常乐。作者来到巴黎的时候,她就觉得巴黎人的生活给她的一种感觉就是大家都很知足,什么东西都够了,因为他们觉得更多并不等于幸福。
这位作者她第一次到巴黎,她就带着她爷爷在读书时代的期望,让他的孙子到巴黎去寻找当年爷爷在法国留学最喜欢去的一家咖啡馆,叫做“梵卡咖啡馆”。她觉得一家咖啡店能够开五十年以上,好像让人有点不敢相信。可是当她到了这家咖啡馆,发现它居然还存在,连地址都没有改变。就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在那里专心的磨咖啡,而五十年前她爷爷在这里留学,喝咖啡的时候,这个女店员就是这个老太太。她觉得一个地方,咖啡馆能够开半个世纪那么长,连咖啡馆的女招待都没有变,门口那个花仿佛都还是当年放的同样的天竺葵当时她就问女店员,她说:“你们这个咖啡馆开得这么好,为什么不把它做大做强?至少也可以挂个百年老店的老招牌。”女店员就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的咖啡还能让你的爷爷念念不忘吗?”在他们的观念当中,很多事情他们不希望去比较,再去攀比,或者说再不断的去扩充她的咖啡店,而是非常认真的就去做她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做五十年,也不愿意去模仿别人、复制别人,总是做着她自己。
还有一家在巴黎的乳酪店,叫马修乳酪店。每次去买乳酪的时候,都要排很长很长的队伍。而这家店的主人他说:“我只是一个非常喜欢做乳酪的人,我每天都埋头苦干,远离麻烦。我在这里觉得非常快乐、非常满足,因为我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感到很满意”,他说这样就够了。虽然他并不是非常的富有,但是他觉得钱太多对他来说也没什么用。
在这些不同的店家身上,作者就看到了每个人的心态里面就有一种“够了”,知足常乐的感觉。其实这种“够了”,也就是知足常乐,这是一种很难的哲学,为什么?每个人他都喜欢做这件事情做得很开心,譬如她磨了五十年的咖啡,或者是做了一辈子的乳酪,他觉得这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他并不想要去扩张他的店面,或者是去赚更多的钱,而是在一种知足常乐之中,保持着幸福快乐的心境。
而作者她自己还有一个同学,她是玛莲娜家族,在巴黎经营着刺绣的工坊。在巴黎只有两家传统的刺绣工坊,他们的工艺是做得非常非常的好。在当时巴黎有很多奢侈品的厂家都一直来找他们,希望收购他们刺绣的手工坊。可是这家的主人他们并没有同意,为什么?因为她觉得人生并不是只有赚钱就好,如果她同意了奢侈品牌的收购,她就不断的要去生产产品来满足生产链的需求。可是这家主人觉得,她说我如果这样做的话,我就没有时间帮我的女儿亲手做她的毕业礼服还有结婚的礼服。而且她还想为孙女缝制她结婚的时候穿在身上的婚纱。这是这家刺绣工坊的女主人的愿望。
所以作者她就觉得在巴黎生活的时间久了之后,她感觉到这里的人的价值观以及人生的观念,都有他固有的定位。也就是说他们的这种自信,并不是建立在追求金钱、追求物欲的观念当中,也不是建立在跟别人不断的比较的生活里,而是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愿意去追求他们所要追求的生活。所以我们说她在这里说的“够了”,以及她标题里面讲的“更多不等于幸福”,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知足常乐的感受、观念。
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房间里面摆上很多美丽的花,而且也喜欢去欣赏一些艺术,闲暇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孩子,会带着家人,在阳光下,在草丛当中,去晒晒太阳,去聊聊天,喝个咖啡。这种心态可能有时候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人走到任何地方,可能心里想的都是我要怎样赚钱,我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把它节省下来,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种观念可能在欧洲人的眼光当中,和亚洲人有很多地方是有差异的。我们看到这是知足常乐的心态。
这句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大家请接着看下面的这一句课文:
这句课文是教导我们,日常饮食的方面一定要注意,营养一定要均衡,而且要多吃一些蔬菜跟水果,减少肉类、海鲜食品的摄取。特别是现在社会当中有很多严重的病毒、严重的传染病,也都是跟我们饮食不当有非常直接的关系,譬如我们杀生吃肉,或者是吃野生动物,都有连带的关系。所以我们对于日常的饮食一定要非常的注意,另外就是不能挑食,也不能偏食。
“食适可,勿过则”,则是强调,我们三顿饭的摄取吃八分饱就好,不要吃得过量。否则,我们饮食过量,就会增加身体的负担,这个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会造成比较大的危害。所以饮食,“食适可,勿过则”,饮食是用于充饥,不能够吃得太过。饮食要营养均衡而不偏食,吃东西的时候也不要吃撑了,否则会伤到胃口。对于日常的饮食,我们需要有所节度,不能够太过,也不能不及。所谓病从口入,平常我们吃这些东西,有自己的判断力,这样摄取到体内当中的都是对身体有益的营养成分,而不是很多的毒素。所以饮食跟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关系的。而在现在,这些传染病、病毒肆虐的情况确实是很严重,所以有很多人也在这个时候劝导大家要减少肉类的摄取,多吃素食,多吃蔬食,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帮助的。
而我们在《论语》当中,也看到孔老夫子他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孔老夫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我们在饮食方面能够简朴,养均衡,摄取的都是人体所需要的养分。并不是吃山珍海味或者是大鱼大肉,才能够满足自己身体的需求。
我在小时候,饮食方面母亲也是调配得很好,所以小时候就吃得很健康,吃得圆滚滚的、胖嘟嘟的,样子看起来就是特别健康可爱。可是到了我九岁,搬到东北去生活。因为当时在八十年代,东北,我们在大连,那个地方海鲜是特别特别的多。甚至于吃海参鲍鱼,因为那个年代大家都还不太认识这些名贵的海产,所以吃这些东西都是特别便宜。在市场上买来,天天都是吃海鲜。吃海参鲍鱼,有时候吃鲍鱼就像吃口香糖一样。母亲总是冻一大包冰在冰箱里,然后每次蘸沙拉就当口香糖在吃。现在很名贵的海鲜在那个年代是特别便宜,就吃了很多年海鲜,各种各样的海鲜吃了非常的多。
到了十几岁,身体就出现了状况。为什么?像海里的海鲜,它用中医的角度来讲,因为都是水里的动物,其实湿气,它的肉质也是比较偏寒性,比较湿,所以吃了几年之后,整个身体的状况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现在我们大家都是吃素,吃得还挺健康的。并不是吃很多山珍海味对身体才会好,有的时候真的身上的病也都是吃出来的。
所以饮食我们吃得简单、吃得清淡,反而对身体是非常好的。而且吃东西要有一定的时间,一个人他三顿饭,生物钟就固定在固定的时间,而不要从早到晚吃得没完没了,这个习惯并不好。
“饮食以时”,我们一天的作息,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工作,时间都把它安排得有条不紊。“饥饱得中”,吃的东西要适量、要适当,不能吃得太过饱,也不能吃得不够,可能到时候就肚子会饿了。饮食过多往往会造成我们脾胃的伤害,譬如伤到脾、伤到胃,这对于我们身体的健康,确实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三寸不烂之舌很短,可是人往往就是为了口腹之欲,最后造成了对于自己身心的伤害,确实是非常不好。所以很多病也都是吃出来的。
现代人统计出来所谓的十大垃圾食品当中,有很多的食品是对于我们的身心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这些食品都是建议不要摄取,或者不要吃得太多。第一种是油炸类的。油炸类特别是现代,外面的餐厅或者是小店里面,他所用的油都不一定是非常的干净。再来,吃太多的油炸类的食品,对于我们的心血管也会造成伤害,甚至于中风或者是动脉硬化,这些疾病都跟油炸类的食品摄取太多是有关系的。所以油炸类的东西要少吃。
第二是腌制类的食品。腌制类的食品,当然这也是要分情况,有一些腌制类的食品确实是不错,做的过程也很干净,而且里面还有人体所需要的酵素,很好的微量元素,像这些是很好的。可是如果是加工的过程不够干净,或者是他放了很多化学的物质在里面,这一类的腌制类食品就要尽量的少吃。
第三是肉制品。当然肉制品会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在这个时代非常的明显。特别是现在畜牧业的养殖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动物从小都是打激素,打各种各样的化学的成分在它身体里面,这些肉吃了之后对人体的伤害是很大的。特别是有一些肉制品在外面卖,在这些肉类腌制的过程当中,有国内的同修也有反映过,这里面放的调味料、化学成分就非常的多,对自己的身体是很不好。以前有卖过炸鸡的同修,他自己的孩子都不让他吃这些食品的。
第四是饼干类。饼干类,当然也是有分情况,有的饼干是比较健康的,而有的饼干里面放了很多糖精,有很多热量,放了很多化学的物质。这些食品也要注意。
第五是饮料。饮料譬如像汽水、可乐这些食品。特别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真实的案例。有一位长辈,他平常因为工作压力比较大,再来就是生活习惯不好,他几乎一辈子都是喝汽水饮料来当水喝。他平常不喝白开水,每次口渴了,就是开一瓶可乐,喝一瓶饮料。每天在身边都是堆满了饮料,堆满了薯片,很多的零食。一方面,喝冰的饮料对脾胃会有伤害,中医一般都是不太同意去喝生冷的饮料,吃生冷的食品,中医是比较忌讳的。再来就是,这些汽水、可乐、饮料,这里面所放的糖分以及化学的物质是很多的,喝久的话,喝的时间长,血糖升高,三高很多的问题全都出现。
后来这位长辈他的健康就出了状况,完全可以说是饮食不当、生活作息不当所造成的。后来他就接受了中医的调养,完全把自己的生活习惯调整过来,不喝这些饮料,不吃这些零食,不摄取过多的糖分,后来整个体质才有所改善。所以这是非常的要小心。
第六是泡面、方便面。我们觉得它的口味非常的好,特别是出国在外,思念家乡的味道,很多人都喜欢带泡面,买整箱的泡面,天天煮泡面吃,煮方便面。有一位老师,他年轻的时候就出国,特别想念家乡的食品。后来他就是特别爱吃泡面,也特别爱吃零食。吃到后来,也是把自己的脾胃都吃伤了,把身体也都吃伤了,因为没有摄取到足够的营养。他吃进去都只是泡面的味道,但实际上里面没有营养,所以后来吃得身体出了很大的状况。当然它本身的热量比较高,再来有一些泡面里面有很多防腐剂,特别是里面有放的这些味道,有很多都是化学的成分,对身体也是不好的。
第七是罐头类的食品,里面放了很多防腐剂。这些罐头的鱼、肉这一类的,我们小时候也吃过很多。但是像这些食品,因为它都要放许多防腐剂才能保存得比较长久,所以这对于人体也是会造成伤害。
第八是话梅、蜜饯类。这一类主要就是,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它的生产环境比较脏乱、比较不干净,这种食品当然对于身体也不是特别的好。如果说它确实是有机类的,或者是它加工的过程非常干净,所用的材料也是对身体很好,拿这些话梅、蜜饯来品茶,倒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们要注意食品制造的过程跟环境,如果是在很脏乱的环境里面生产出来的,可能这些食品里面也都会有很多的细菌。
第九是冷冻食品。其实我们现代人吃冷冻食品吃得非常的多,甚至于像冷冻类的食品,直接就拿到微波炉里面加热。这对于我们的身体,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一方面它没有什么营养;再来它冰得愈久,寒气就愈重。所以我们摄取太多的冷冻食品,时间久了之后,身体不知不觉就变得愈来愈寒。身体愈来愈寒,加上我们吃很多零食、糖类的,又是变成酸性的体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的癌细胞、病菌、病毒,就很容易在我们的身体里面生长。再加上有的人吃冰,特别是年轻的女孩子,有时候不注意。吃这个冰,直接就吃冰淇淋,喝冰镇的饮料,吃冷冻的食品,直接就把它吃到肚子里面去,耗损身体的能量是耗损得非常的多。我们年轻的时候感觉不到,到了年纪大了,这些慢性病,还有各种各样疾病就会随之而来。因此病从口入,是真实不虚的。其实很多的病都是因为我们饮食不注意,特别是现代的女众,女性身上有很多妇科的疾病,往往跟饮食、吃不当的食品是有关系的。
另一方面也是现代社会女性的工作压力也很大,所以对于整个身体也会造成很大的损伤。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一条关于冷冻的食品,尤其是女性,一定要减少摄取这类的食品。否则,妇科这些方面的疾病,都是跟吃这些生冷的食品有关系的。
第十是烧烤类的食品。烧烤类,现在很多小孩子很喜欢吃烤鸡腿、烧烤的肉食。其实这些食品有很多的成分,是会导致癌症。这是烧烤类的食品。
这十大的垃圾食品,我们在平常饮食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要避免。
除了饮食方面,我们的身体跟我们的心理它是相互影响的。古圣先贤也教导我们,一个人他为什么会产生疾病?其实是跟他本身的心理是有直接的关系。我们造作很多恶业,譬如杀、盗、淫、妄、酒这些恶业;贪嗔痴慢疑,这是我们生病的原因;而心理的方面就是怨恨恼怒烦,这是我们生病的缘。如果我们本身造了很多杀盗淫妄的罪业,心里又充满了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很容易就会产生什么结果?会产生脏腑失调,甚至于天地的变异都是前面的这几条原因所造成的,疾苦、短命、自然灾祸这是病报。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哪个方面着手?当我们生了病,它的药究竟是在哪里?除了正常的去看医生、去开药方之外,最重要的是我们心理的调适。所以古圣先贤教我们,仁义礼智信是一切的病药。为什么要这样讲?这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也是非常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当我们能够随顺自己的性德,真正的去落实仁义礼智信,它对于我们的脏腑就会带来非常正面的影响。
譬如仁,一个人他很仁慈,这种仁慈仁爱的心是养肝,对我们的肝脏非常好。义,义就是合情、合理、合法,我做什么事情都是符合道义,符合做一个人应该要有的准则。所以一个人正义是养肺,对于肺部,真正是用这种德行来滋养我们的五脏六腑。礼,礼乐是养心。当我们守礼,当我们也去聆听非常典雅的,譬如古琴、这些音乐,它对我们的心脏,让我们的心脏得到很好的滋养,这是礼乐。而智,智慧是养肾。肾跟脑部其实也是有相关性的,在中医的角度上来讲是这样。如果仁义礼智信,我们智能够真正做到,做什么事情都很有智慧,很理智而不会感情用事,真正是循从古圣先贤所教导的原理原则来处理事情,他对任何事有智慧的判断、正确的抉择,对我们的肾气就自然会带来滋养。最后一条是信,诚信,诚信是养脾胃,对我们的脾胃会带来很好的滋养。
有一年,当我们去新加坡见到许哲女士,当时她一百零一岁,每天吃得很少,用得也很少,但是一百零一岁,她耳聪目明,身体健康,头脑特别的灵敏,而且也很有智慧。当时我们到北京去见一位老中医,就跟他谈起许哲女士,说她每天吃的东西那么少,她身体那么健康,又这么长寿。老中医跟我们说,像许哲女士这样的人,她一生当中都是落实仁义礼智信,都真正把它做到,所以她每天不用吃很多,她自然能够摄取很多来自宇宙当中的能量,而且她的能量不会耗损。所以仁义礼智信,确实对于我们五脏六腑带来很好的滋养。
而反过来,如果我们是违逆性德,譬如很喜欢发脾气,怒是伤肝,对肝脏会带来损伤;悲恼,一个人他经常忧伤烦恼会伤肺,对肺部就不好;如果一个人他怨恨心很重,恨则是伤心,对于心脏不好;烦恐,一个人他烦恼、恐惧则会伤肾;怨天尤人则是伤脾胃。因此我们看到,一个人如果落实仁义礼智信,相对来说,他的肝脏、肺脏、心脏、肾脏、脾胃都会滋养得非常的好;反过来,如果是怨恨恼怒烦充满了胸中,他的肝脏、肺脏、心,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也都会被损伤。因此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我们的心行一定要随顺伦常的道德,这样才能够带来天清地宁的效果。而对于我们人体来说,结果就是能够身体健康,所以这是很好的养生之道。
我们今天学到这句课文,“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也引用古代的母亲教导儿女的小故事来引证,来说明这个道理。
在古时候,二程夫子的母亲侯夫人,她是一位非常贤德的女子。她嫁到夫家之后,对公公婆婆非常的孝顺,而且把家里都治理得井井有条,而她的性格是非常的谦顺,非常的谦虚、恭敬。在日常生活当中,即使是一点点小事,她也一定要跟她的先生大中公禀报,然后才去落实,她绝对不会自己做主,而是一定要向先生报告。她生性是非常的慈悲,仁慈宽厚,也不喜欢惩罚或者是鞭打这些奴仆、佣人。对待在家里的佣人,她都是以慈悲仁爱的心照顾他们、对待他们,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
如果她的孩子因为一些事情去斥责奴婢,侯夫人就一定会教导她的儿子说:“做为人,虽然我们的身份比较高贵,他们的身份比较贫贱,但是都是同在天地当中,天地人三才之一,都是同为人,不要对于他们过于刻薄、过于苛刻。”可是侯夫人对于自己的孩子,如果犯了什么过错,犯了小错,侯夫人就直接来惩罚他;如果犯了大错,她一定跟自己的先生大中公报告之后,夫妇两个人一起来教育自己的儿子,一定要让他把坏的毛病习气都要改过来。
侯夫人她非常的明理,她曾经说过:“做为儿子,之所以家庭里面教不出贤才、教不出好儿孙,原因是出在哪里?原因都是出在母亲太过溺爱孩子。当孩子犯了错误,母亲都会替他掩盖过错,而他的父亲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之下,儿女在小时候没有得到父亲跟母亲对他很好的教育和导正他的习气,孩子长大之后,不好的习气就很难再改正过来。”
侯夫人她生了六个孩子,最后只有两个儿子活下来了。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只有两个儿子存活下来,一定是会对他很溺爱的,可是侯夫人她从来没有溺爱过自己的孩子。两个儿子才几岁,正在学走路,跌跌撞撞的跌倒,家里的人赶紧就把他抱起来,怕孩子跌倒之后就开始哇哇大哭。可是侯夫人每次看到这个情况,都呵斥自己的孩子:“汝若安徐,宁至踣乎?”如果你平常走路就非常的安稳,安安稳稳的,怎么会摔倒?
吃饭的时候,两个儿子就坐在母亲的两旁。小朋友吃东西总是难免想要找一点调料来蘸,或者是吃东西他要挑吃,挑喜欢吃的,不喜欢吃的他就不吃。遇到这种情况,母亲侯夫人也会责备两个孩子,说:“幼求称欲,长当何如?”从小就这么挑食,什么事情都要符合自己的欲求,那你长大之后怎么办?不允许自己的儿子挑食,或者要吃美味的食品,小时候就把他这些欲求严加的管束,不让它滋长。
小朋友难免彼此之间会吵架,即使是侯夫人自己的儿子有理,她也从来不袒护他,而是特别强调“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大丈夫能屈能伸,侯夫人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任何事情都不要去跟人家争、跟人家抢,事事要让人,要学会忍让、礼让、谦让,而不是从小就得理不饶人。
二程夫子小时候因为受到母亲严格的管教,所以他们在穿衣吃饭这些方面,从来都不会去挑挑拣拣的,不会有所要求,而且也从来不会出恶口骂人、说脏话,这些不良的习惯就完全都没有,等他们长大之后就成了一代的大儒。
因此“至要莫如教子”,一个家庭把自己的孩子真正教育好,是家庭真正兴旺的景象。古人对于孩子的教育,从小就不让他滋长贪欲,在饮食、衣服各个方面,都要让他过着比较俭朴的生活。
宋朝的范仲淹先生,年轻的时候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在他还没有在朝廷做官,在长白山的僧舍里面读书。那时候的范仲淹先生,生活是非常的清贫、非常清苦的。每天他的食物只有一碗稀饭,而且这个稀饭还不是一顿饭就吃掉的,他每天把这碗稀饭分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吃两块。而配稀饭,每天每餐只是用一点酱菜或是咸菜之类的,一点点的咸菜配着吃。他三年的生活都是这样过的。
我们以前在求学的时候,生活上面也是比较清苦的。那时候刚刚接触到了传统文化的圣贤教育。那个时候已经吃素,在学校其实素食还不是很多,所以读书的期间,饮食方面也是挺辛苦的,有的时候很难吃到比较好的素食。因为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又觉得生活要节俭一点,每天吃多少的饭、用多少钱,自己都有规划,不敢用太多。这样每个学期生活费省下来,还可以拿这些钱再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跟推广传统文化教育有关的事情,每个学期还能省出一点生活的费用。虽然生活过得比较苦,但是在这种环境之下,人的志向、志气,以及读书求学的心就会特别的恳切,在有限的时间当中,要学的知识都要把它学好。虽然功课压力很大,但是自己的成绩也都还保持得挺好的。这种清苦的生活确实是非常磨炼人的。
范仲淹先生他曾经说,他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一定会计算他这一天当中所吃的、所用的费用,以及他白天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相称的?如果是相应的,他那个晚上就会睡得很好;如果觉得自己今天吃的用的都很多,但是他真正为国家、为百姓做的事情却很少,他就整夜都睡不好,到第二天,他一定要再赶紧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弥补昨天的过失。古时候的圣贤之人,他每天都会反省、都会改过,就像赵清献公、了凡先生一样,他每天晚上都会反省自己一天到底都做了哪些善事,做了哪些恶事,凡是他不敢向上天禀报的,他白天就不敢做。古人的反省改过,知耻的态度,确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
司马光先生教育他的儿孙,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做“训俭示康”,这是写给他自己的儿子的。而司马光先生在这里就谈到了“以俭养德”的重要性。他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一个人他生活俭朴,就能够长养他的德行。可是反过来,如果他生活很奢侈浪费,同时他的许多不良习气,他的许多恶心、恶念、恶行也会由之而滋长。所以德行是由俭而来,从艰苦朴素的生活当中才能够历练成就一个人的德行。
一个人很节俭的话,他的欲求就很少,“俭则寡欲”。而“君子寡欲”,“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他的欲求很少,他不会被外在的物质所控制,而可以直道而行。君子,像孔老夫子教给弟子所要行使的道,就能够在德行当中养成。而“小人寡欲”,就能谨身节用。一般的人他如果是欲望比较少,他的花销就少,他就不用过多的去贪求更多的财富、更多的物质,他可以“远罪丰家”,也可以减少他的罪过。
俭是德之共也,节俭是我们应该具有的重要的美德。而奢侈,一个人非常奢侈浪费,说明他的欲望是非常多的。君子如果欲望非常多,他就会去贪恋富贵。他贪恋富贵,自然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会违背正道。违背正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就会招来灾祸、招来祸患。而小人,如果他的欲望非常多,“则多求妄用”,他的生活就会非常的浪费、非常的奢侈,最后导致的结果是败家亡身。
在这个时代很多人富不过三代,现在恐怕还不到三代,可能这一代家庭就败亡了。这就是说,孩子从小没有让他养成节俭的习惯,父母亲可能辛苦一辈子的家里的产业,就会让不孝的儿孙一夜之间败光了。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是非常多的,所以说是“败家丧身”。
小人多欲这种情况,一旦他得到了高位,做官做得很大,最后他会怎么样?他一定会接受别人给他的贿赂,就变成贪官,“居乡必盗”。所以说侈,一个人他养成奢侈浪费、贪欲很重的人,他必定会带来很多的祸患。所以古人都是以节俭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司马光先生他对历史有深入的研究,所以他在这里就列举了很多古人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譬如正考父,是孔老夫子的祖先,是春秋时候宋国的大夫。“正考父饘粥”,做为宋国的大夫,他当时佐了戴、武、宣三公,他地位是很高的,可是平常他的饮食方面却很节俭,是饘粥以糊口,平常喝一点稀饭来糊口。孟僖子见到正考父就知道,像这样有德行的长者,他的后代一定会出人才。果然他的后代就是孔老夫子,成为了万世师表。而从他祖先的生活行为,从他祖先的德行当中,孟僖子就知道他后代一定会出人才。
“季文子相三君”,鲁国季文子辅佐了宣公、成公和襄公这三代的国君,可是他自己家庭的生活是很节俭的,妻子儿女身上所穿的都是很简朴的、很朴素的衣服。“马不食粟”,马吃的东西也是粗粮,都没有吃很精细的食品。“君子以为忠”,这样的一个人,季文子他辅佐当时的国君,他自己的生活这么节俭,这样的臣子他必定能够为国尽忠。
“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管仲,镂簋,“簋”就是盛黍稷的方器,也就是盛食品的器皿,器皿就很奢华。朱纮,“纮”是指古时候系在他的帽子下面的帽带,这个帽带也是非常好的材料和颜色。山节藻棁,“山节”就是刻柱头为斗拱,形状就跟山一样。“藻棁”,一个是水草有文饰的,“棁”则是梁上的柱子画成藻文。换句话说,管仲他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是很奢侈浪费,所以孔老夫子对他的评价就不是很好。“孔子鄙其小器”,这样的人是器量狭小之人。
“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鳅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公叔文子也是如此,这是在春秋时候卫国的大夫公叔发。公叔戌,公叔文子之子。在《左传》的定公十三年就谈到这段公案,当时史鳅就谈到说,他一定会招致祸患的。为什么?“子富而君贪。其及子乎。”他生活太过富有了,不知道节制,最后一定会得罪君王。果然最终公叔文子的遭遇就被他料中了,最后是以富得罪出亡,祸患都随之而来。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何曾,字颖考,他是陈国阳夏人,在今天的河南省。在晋武帝的时代,他的官位做到太傅。在《晋书》当中记载,何曾这个人,他生性就是非常喜欢享受的,他的生活的用度都很奢侈浪费。他每天所吃的就要达到万钱之多,而且他还觉得都不知道怎么下筷子。吃的是山珍海味,他还觉得不够,还觉得不能够满足他的享受。而他这种奢侈的家风也影响到他的孩子,所以他的子孙都是非常奢侈傲慢的。而石崇就更不用说了,他也是因为太过奢侈浪费,最后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莱公也是一样,他家里从来没有烧过油灯,即使是在厨房、厕所里面都是烧蜡烛,这在古时候是非常奢侈浪费的行为。但是因为他功业很大,大家也都不去说他的不好。可是他的儿孙效法他这种奢侈浪费的风气,最后导致家里就非常的穷困。
司马光先生就举出了这个例子,很多因为节俭而能够成就德行,因为奢侈而最后招来祸患的例子,在历史上是非常多的。司马光先生就举了几个例子来教导他的儿孙,希望儿孙都能够以节俭的作风来长养自己的德行,让他能够通过历史吸取教训。这是一位非常明智的父亲,用他人生的经验和历史的教训,来教导儿子一定要谨记俭以养德的家风、传统。
好,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