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天给大家分享了古琴十大名曲的前两首故事,今天我们接着讲十大名曲之三——《平沙落雁》的故事。
这首曲子呢也有叫《雁落平沙》的,不过都是一个意思,因为都有沙漠和大雁嘛。这首曲子在古琴曲里面可以说非常的有名,并且它的版本是所有古琴曲里边最多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个版本呢,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交通不像现在这么的方便,信息交流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古代的琴谱所记载的方法是直接告诉你左手按哪根弦,右手用什么指法才能把这个音给弹响。(最近很流行的影视作品《陈情令》里的古琴曲就很像《平沙落雁》)
但是他没有节奏的标注,没有具体的音高。所以呢当不同的人拿到这个琴谱他们不像现在有音频有视频,他们只能根据谱子上的技法弹,弹出来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所以才会产生非常多的版本,这也侧面证明了这首《平沙落雁》流传的范围非常广。
那么古琴曲《平沙落雁》,最初是谁创作的,他的艺术创作源泉又是什么呢?对于原作者,古琴界一直没有定论,有的说是唐代的陈子昂,有的说是宋代的毛笔种,也有人说是明代的宁王朱权。我们都知道无论是绘画、写小说或是写音乐作品都需要有采风的素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平沙落雁》的名字作为线索去寻找答案。
就我个人而言比较偏向于朱权,理由是什么呢,因为朱权曾经在内蒙古当过宁王,再想想什么地方有沙漠和大雁,内蒙古的阿拉善有沙漠,而昭乌达盟、呼伦贝尔盟都有大雁,他的经历和生活的环境是非常符合这首曲子所表现的场景的。
还有个依据是古琴在明代之前的琴谱都非常少,秦汉春秋时期的古琴曲也有,但是极少。我们看到大多数的古琴曲都是明朝以后产生。
有这么一种说法,叫半曲平沙走天下。也就是说你只要会弹《平沙落雁》这首曲子的一半,你便可以游遍天下,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平沙落雁》的技巧难度之大,同时也说明了古代的人都喜欢这个曲子,所以你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能遇到懂这首曲子的人。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这首曲子非常流行,走到哪里都能遇到知音。
即时是到了今天,在任何的古琴音乐会上,一定都会有人弹这首古琴曲。
而平沙落雁之所以广为流传,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被听众所理解。比如乐曲开头,秋天黄昏时分,宽阔而宁静的江面呼之欲出,音色空灵,节奏舒缓,而随着大雁群的出现,旋律便转而活泼生动,充满了欢悦和勃勃的生机,而乐曲快要结束时,仿佛大雁已越飞越远,这时的旋律又重新回到和谐。只是通过旋律节奏的变化,便将此情此景表现得栩栩如生,仿佛自己就置身于场景中。
平沙落雁的清微淡远,实际上就是一种中正平和的含蓄之美,这种偏好也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一种行为艺术,一种生活态度,随着琴曲的流传,它更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普遍的生活方式和气质追求。
大家对于平沙落雁的评价是什么呢,欢迎留言告诉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