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文言修辞例解伯牙学琴移情

来源:古琴 时间:2025/7/28

旧说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志专一,尚未能也。

成连云:「吾师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延望,无人。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划船而去,旬时不返。

伯牙近望无人,但闻海上汩没崩澌之声,山林杳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

曲终,成连刺船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手。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

伯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琴大师,高山流水的故事就出自他和钟子期。而这里讲的,则是伯牙早年学琴的故事。

伯牙拜成连为师学习古琴,三年后学成,在技巧上已经无可挑剔,但在情感上却总做不到专一。成连说:「我的老师子春先生现在居住在东海一带,他能够转移他人的情感。」于是,成连带着伯牙一起前往东海。

两个人一起到了蓬莱仙山,成连让伯牙暂居山间,说:「你就在这里练琴,我去迎接先生。」结果成连划船离开后,很久都没有回来。

伯牙一个人在孤岛上,看不到人,只听见海水涌动拍岸的声音,以及山林的寂寥,群鸟的悲鸣。伯牙在自然界感受万籁,不由得感慨万千,他说:「这是老师教我移情啊。」于是拿出琴,一边抚琴,一边吟唱。

伯牙演奏完毕,成连就回来了。从此伯牙琴艺跃升,成为天下妙手。

伯牙学琴的故事,说的是技巧和情感的问题,或者说是形与神的问题。抚琴如此,写诗也如此,作画也如此。技巧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的,但真情实感不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一个作品,如果有形而无神,那必然是失败的。

故事结尾,伯牙感叹说「先生将移我情」,由此,牵出一个修辞——移情。

所谓移情,就是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

举例说,开追悼会时用的「青山垂泪,草木含悲」就是移情。

再比如陶渊明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也都是移情。

传说,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斩,

那年雪早,行刑前下起雪来,金圣叹高声吟了一首诗:

天悲悼我地亦忧,万里河山带白头。

明日太阳来吊唁,家家户户泪长流。

金圣叹这首绝命诗,用的也是移情的修辞手法。

关于移情的作用,朱光潜在其《谈美书简》中指出:「所谓『移情』作用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自然或艺术作品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0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