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以宽者为上,窄者为下。形体被人格化,上端突出部分为头,最上近边沿处为额,头下内收部位为项,再宽出处为肩,直下内收部位为腰,最下为尾。琴背面、额两角为护轸,名凫掌,项上横开之浅槽为轸池,7个小孔穿轸绒,上端系弦,下边系轸,上音孔称龙池,下者称凤沼,腰部之中左右各开方孔名足池,用以安足,足为雁足,用以缠弦。
琴上紫檀嵌件简称岳尾,横列项上高出琴面者为岳山,岳下平面横木为承露,尾部中间略高出琴面者为龙龈,岳龈架弦便于弹拨,龙龈左右者为焦尾,下者为尾托。
琴横陈案上,头左尾右,其外侧安13枚取音标志名徽,徽多用蚌壳制作,金玉者为贵。琴张7弦由外向内渐细,第1弦最粗。琴弦本为丝弦,晚近乃用西乐之钢弦。弦穿出轸绒外之结曰“蝇头”。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