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向国
雨,是典型的江南秋雨。它落得零碎,时大时小,不紧不慢,悠哉悠哉。雨中的山岭,沐浴在片片烟雾中,有一些妩媚,有一些若离。举目望去,秋日的杭州,依然青翠,溪水潺潺。
这是江南秋后某个飘雨的下午,我在杭州永福寺看到的情景。成天坐在办公室里,能有这样的机会去山岭放纵心情是件快乐的事。
CFP供图。
我到达永福寺山门时,雨还在悠然地落着。打开车门,清新的山风扑面而来,顿时沁入皮肤,透彻心肺。这是山岭间空气中含氧高的缘故,也是周围环境对人的直接影响。难怪这是佛门圣地,清静脱俗,连空气也有别于闹市。
说实在的,我在杭州生活也有三十余载,过去还不太了解这座隐于崇山峻岭之中,建筑理念独特,主体建筑布局巧妙,与附近山岭天然融合的永福寺。但它确实与江南名刹灵隐寺仅一墙之隔。其实,眼前的永福寺自东晋慧理禅师开山至今已有余年历史,而且曾经在杭州声名显赫,出了不少高僧,明末清初的心越禅师东渡扶桑,传授书画篆刻艺术,复兴琴道,至今在日本影响深远。
“梵吹传松径,招提隐竹林。山僧衣白衲,海客豁尘襟……最羡峰头石,嶙峋阅古今。”古人题写了不少关于永福寺的诗词,唯有这首诗让我情有独钟。古往今来,人生不过百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仿佛沧海一滴水,不知何生,不知何去,于浩瀚宇宙而言,真是微不足道。但是,不同的人生追求演绎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有人为理想而活,有人为财富而活,有人为权力而活,有人为生存而活。不管你如何活法,总是要为之所累。这是俗世的定则,红尘中能有几人逃脱和出世?出世的人不多,庄周梦蝶,老聃西行,僧人大概也算是一种。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可人身上有两种骨头,一根叫风骨,一根谓贱骨。风骨难张,倒是贱骨头伸展容易,真正有几人明白“看山看水看风雨,知晴知雨知深浅”的道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出世不是厌世,人需要有大境界,才能看清自己内心的质地,达到六根通透,心眼俱明。什么是觉悟?就是看见自己的心。我们指划别人简单,却不一定能真正了解自己。都说如今竞争激烈,活得有些无奈和疲惫。为什么活得疲惫?说到底还是为名利所困扰。
走在永福寺的山路上,看走在前面的一身布衣的住持法师,眉宇舒展,脸色红润,声音平和。于是,我便有几分感叹。想当初弘一大师归依佛门,并非一时的冲动。佛门安静,修的不仅是身体,更重要的在于思想。而思想的升华必须有安静的环境,才能独立思考,思接千载,上下贯通;才能三更灯草,独照吾心;才能看到变,看到不变和不可变;才能具备觉悟“一沙一世界,一山一乾坤”大智慧。
风吹草木,雨珠滴落。泉涌山涧,溪水歌唱。一边赏景,一边倾听法师介绍,我们不觉到了寺院听琴的地方。刚坐定,演奏台上就传出悠悠古琴声。念顺法师一连弹奏了《静观吟》《归去来辞》两首古琴曲。这是两首陌生的古琴曲,但法师娴熟的技艺一下子把我浮躁的心安顿了下来,心随琴动,如痴如醉。相传琴为伏曦氏所发明,距今已有数千多年历史。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孔子、蔡邕、李白、杜甫、嵇康等都是著名琴家。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的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我们知道古琴有多个泛音,应该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据说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现存有多部古琴谱,包含着多首流传下来的琴曲。
CFP供图。
念顺法师的琴声使我油然联想到昔欣赏过的《梅花三弄》《广陵散》《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和《胡笳十八拍》《阳光三叠》等几首古琴名曲。《梅花三弄》前半部分旋律悠远飘逸,表现了梅花傲雪的风骨,后半部分则与其前形成对比,节奏急促,描写了凛冽寒风中梅花的不屈性格。乐曲忽静忽动,忽柔忽刚,表现了千姿百态的梅花形象。用泛音演奏更显得空灵剔透、晶莹玉洁。而当年嵇康断头台上弹奏的那首惊世古琴曲《广陵散》,谁听了不会荡气回肠?这是古琴的魅力,更是中国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在寺院这样静如处子的环境里,看出世的僧人全身心投入地弹奏古琴,即使顿悟不了生命的真谛,也能让灵魂接受一次洗礼。
我曾经读过一些诸如《五灯会元》《坛经》和《古尊宿语录》之类的禅宗著作,算对中国佛教禅宗知道一些皮毛。我知道梵是佛语,梵音实际就是安静的声音,那是来自很遥远的天籁之声。今天下午的永福寺之行,既欣赏了雨中的永福寺风景,又聆听了阔别已久的古琴曲,感到很快乐,情怀不觉打开,心灵流淌着自由。我常想,俗世之人是很难听到梵音的。但是,今天我在雨中听到了来自真实世界的梵音,那就是雨滴声、溪水声和古琴声。这使我愈加向往那种焚香抚琴、踏雪寻梅、松下对弈和煮雪蒸茶的逍遥生活。也许我今生永远也不可能获得那样的生活,但我会把梦想叠进心里,一直走向我的最美丽的心灵绿草地。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