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筝
与
古
琴
——·高山流水遇知音
—PinXin—
几年前给六年级的学生上欣赏课《关山月》时,学生看见古琴的图片脱口而出“古筝”,那时以为只是个偶然。最近上五年级的古筝曲《渔舟唱晚》,又有孩子对着古筝非说是古琴,我才发现,古琴与古筝的混淆,并非偶然。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了解容易认混的乐器之古琴与古筝。
外形
形状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公分)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地;琴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筝,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它的外形近似于长箱形,中间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结构由面板、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
历史形
史学状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俞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古琴的琴台,则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古琴的身影,现存琴曲多首,琴谱多部,琴歌首。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远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境内(陕西省),筝就已经流行,当时称为“秦筝"。此后,又流传到了河南、山东、广东、浙江、内蒙古等地。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地域的影响而造成了地方风格、演奏技法等的不同,并因此形成了当今各种不同的古筝流派,使古筝的发展日趋繁荣。
筝在汉、晋以前设十二弦。隋唐时期,筝由十二弦增至十三弦。明清以后逐步增至十五弦,清末至民国初出现了新制的十六弦筝,这种十六弦第也就是中国近百年来流行的传统筝。
年以后,筝这件古老的民间乐器,通过演奏家们与有关专家的推敲研究在对其形制与弦质改革的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S型二十一弦尼龙钢丝缠弦筝。这种筝由于共鸣体加大,弦数增加,明显丰富了演奏的音响效果和发音的厚度。千古流传的筝,更显得委婉动听,富于神韵。S型二十一弦尼龙钢丝缠弦筝是中国和世界各地普遍流行的常用筝。
音色形
色状
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这里的“静”还有两层意义,一是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抚琴更需安静的心境。
古筝,铮铮作响而得名。音色柔美清亮,可塑性极大,常因乐曲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风貌。
曲形
谱子状
古琴谱有专属的曲谱叫减字谱。现在的古筝大部分使用简谱,据说最早使用工尺谱,现在几乎没有使用的。
一首江湖不同韵味
区分
分
小
贴
士兵
古筝大21根弦一弦一柱
古琴小7根弦13个琴徽
古筝弹奏要用义甲
古琴弹奏用自己的指甲
古筝声音悠扬清亮
古琴声音旷古低沉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