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宇宁
老师眼中的TA:她有一股不轻易服输的劲,有时候在某个知识点和老师意见发生分歧还会据理力争,而不是一味附和老师。自觉主动学习,平时不用老师家长前后跟着各种监督。
杨宇彬
老师眼中的TA:认真、努力、聪明且善钻研是他特有的标签,跟其它同学相比,他总是能在上课时专注听讲,在下课时能及时提出疑问,查漏补缺。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一个谦虚、低调、踏实的孩子。
章鑫
老师眼中的TA:他上课的时候,能紧跟老师的节奏,积极回应老师,也会经常找老师去探讨问题。对于不会的东西,他不藏着掖着,会主动去和老师讨论,学习的积极性非常强。
杨光
老师眼中的TA:热情、执着、刻苦。人如其名,一位阳光男孩。不死学、傻学,博学多才,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能力强,个人见解独到。常常看到他在无人的走廊背书学习的身影。一日复一日,他用汗水铸就实力,用毅力成就了梦想。
张开拓
老师眼中的TA:他思维活跃,开朗大方,看人待事往往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同学关系十分和谐。学习上,他自觉努力,能主动给自己加压;课堂上,他答案在胸,却从不轻易举手;班级里,他满腔热情,却从未启齿表白。
郑应淮
老师眼中的TA:稳重,睿智。不随波逐流,不被肆意内卷。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虽个性鲜明,但深明大义。虽见解独到,但虚心受教。强大和平静的内心造就了如此的他,相信他会一直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稳步前行!
朱乐怡
老师眼中的TA:成熟稳重,明辨善思,积极乐观,具备优秀的思维品格、超强的学习能力和独具魅力的领导才能。在面对荣誉时,她处事不惊,不骄不躁。始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坚持不懈,为她的成长和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他们是平凡的学子
却有着耀眼的光芒
以无数奋斗的日夜
铸就今日功名上榜
优异的成绩万里挑一
但奋斗的艰辛却千篇一律
天才或许不可复制
但优秀一定有迹可循
问卷调查
超强学习力是怎样炼成的?如何获取好成绩?优秀的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我们不妨参考一下有关媒体对年高考优秀考生们所做的系列问卷调查,希望对广大学生和家长朋友有所启发和帮助。该调查共收到27位学霸的有效问卷,涵盖有19个省份的27位高考文理科高分考生,再结合此次组团考上浙大的TA们,我们发现他们有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好心态、勤计划和多自律
好心态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遇事淡定,高考一般人都会紧张,要学会放空自己,从容应对每一场考试。
谢宇宁坦言,考前自己并没有过多地去思考高考和人生深层次的关系,只是不断地努力尽最大程度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只希望能通过高考来证明自己12年的学习成果。明确自己的目标,小到一节自习课的学习任务,大到未来大学的专业选择,如果目标能够尽可能地明确,学习效率就会提升不少,也会少做一些无用功。毕竟如果你有明确的目标,你在起跑线上就胜过别人一大步了。
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好,问卷调查显示经常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的学霸占了77.78%,近三成会按照每学年、每学期、每个月有规律地来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事实证明,自律是很多人成为优秀的关键。
学习和休息都很重要
高三一年学霸们每天除学习、上课、早晚自习之外留给自己的时间有多少呢?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近四成学霸选择了四到六个小时,近三成选择了六到八个小时,选择八个小时以上的只有两成。
那与学习时间相对的自然就是休息时间了,学霸们学习很下工夫,那他们的睡眠时间呢,也能够得到保证吗?在高三每晚12点左右入睡的学霸占了大多数,比例为66.67%,其次是11点左右入睡占了25.93%。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休息时间段,学霸们都普遍比较看重,那就是午间休息,有午睡习惯的学霸占到了85.19%,可见白天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忽视休息未必是正确的学霸养成模式,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
关于校外培训班
学霸们成绩都那么亮眼,一定报了不少辅导班吧,错,还真的没有,调查结果显示74.07%的考生在高中阶段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课外补习班,参加多于两个的仅占14.81%。
至于兴趣班,有70.37%的人表示高中也没有参加过,只有18.52%的人表示参加过一个,那么好成绩到底是怎么练出来的呢?答案是尽可能地提高课内效率,其中一位学霸提到,很多同学在校外参加课外培训班,焦虑地希望通过延长学习时间来取得学习成绩的进步很可能适得其反。
他说,学习效率才是根本,我除了小学上过一次补习班后就再也没有上过,他认为只要按照学校安排,把每项学习任务高效扎实地完成,就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兴趣广泛
学霸们在生活中兴趣广泛,文学、古琴、品茶、篆刻、电影、音乐、游戏、运动等领域都有所涉猎,而看书则是他们最大的爱好,受中国古代哲学的熏陶,他们涉猎了一些国学经典,读过很多哲理性的句子。
通过总结高考这几年的语文卷子,我们不难发现高考的出题正在往知识储备量和课外阅读的方面倾斜。尤其是我们国家正在快速崛起,基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文化自信的时代需要,作文考题会更加注重文史类和中国传统文学,比如有一年的全国卷就出了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有关的作文题。而这些东西,根本不会出现在教学大纲里面,只能大量阅读国内外经典的名著、广泛涉猎,增加自己的积累。
郑应淮说,高中应试压力肯定不小,所以还是要适当有一些放松的手段的。这个放松手段我建议找个可行的难度低的,比如跑步、聊天、吃东西、听歌。他不建议大家用玩手机来解压,倒不是因为游戏有多害人,高三放假回家还经常通宵(别学,幸存者偏差),而是因为手机你不容易玩到,反而一碰就容易变成一种报复性宣泄,这不太益于身心的。
竞赛的主力军
在各种奥数、英语、体育等校区、省市、国际竞赛中,学霸们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有55%的学霸曾参加过英语竞赛,52.5%的同学参加过奥数竞赛,还有32.5%的参加过体育竞赛。
这次考上浙大的好几位同学,都是各类竞赛场上的“活跃分子”。杨宇彬曾荣获浙江省生物联赛二等奖,诸暨市物理竞赛二等奖,数学“希望杯”二等奖等;杨光曾获得全国中学生半月谈人文社科知识竞赛国三,浙江省生物竞赛三等奖;朱乐怡曾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斩获国一,获全国中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竞赛国三,撰写的《赴青春使命,唱时代赞歌》获得第二十二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主题征文省级二等奖,选科生物的她,还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取得过省二等奖的成绩。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从调查来看,状元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基本处于关心却不过度的状况,更多的靠孩子们的自觉性。此外,47.5%受访者在平时与父母的沟通问题上表示,“关系很好,但自己不会什么话都告诉父母”。
谢宇宁就说:“他们从不给我设置考试位次的要求,反而有时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们会在我透支自己的时候及时叫停,鼓励我劳逸结合、学会自我放松。在高考陪考期间,他们也从不会过问我考试的情况,只是默默地为我准备好备考所需,成为我坚实的后盾,让我在高考的考场里能专注作答。”
杨宇彬也表示,父母从小便允许他自主选择,不过多干涉他的决定,他们始终相信未来由他自己争取,责任也应自己承担,这让杨宇彬从小养成了严谨沉默的性格。
结语:
健康的生活作息,高效的学习方法,良好的自律习惯,温馨的亲子氛围,有益的家庭教育,我们总是能够通过蛛丝马迹,找到学霸们身上的共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