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表现了古人和自然融合的思想,而不是去征服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体现。今天我借高水流水之音向大家介绍一下古琴文化,同时也将四艺之首古琴的兴衰做一个简介,希望能让大家了解更多的古琴知识。
一、古琴的起源与发展
古琴的确切起源已经很难考证了,根据《尚书》《乐记》《诗经》等文献记载,琴的出现至少已经有年了,这已然奠定了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的地位。如果追溯古籍,我们可知有很多传说也和古琴有关,比如,伏羲作琴、神农作琴、黄帝造琴等,如果传说真的属实,那么古琴的历史将向前推进至年前。其实,世界各国的乐器史,也基本都和神话有很密切的关系,比如,希腊神话中有关于乐器最早描述。
那么,琴这个乐器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最早的一个说法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古人击石为鼓,用木棒击打石头,就会发出很清脆的声音,古人们就以这种方式来传递信号。后来,古人学会了制作弓箭,很偶然的原因,古人发现弓箭在拨弓的时候有振动,这个振动就会发出声音。据传,这就是弦乐最原始的形式。古琴最早的形式非常的简单,上面一块面板,下面一块面板,和今天的古琴做对比,这个制式已经差很远了。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和风淡雅的音乐品格,赋予了文人临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纵观中国历史,很少能找到哪种乐器或者哪种器物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上对中国文化有如此深远的影响。
古琴应该说是其中之一。举两个例子,据《琴操》记载,“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鲁龟山作歌,喻季之蔽鲁也。”这段话是说,据蔡邕的《琴操》记载,周游列国的孔子,得不到诸侯赏识,在从卫国返回晋国的途中,看到幽谷中兰花与杂草混在一起仍出类拔萃,触发了怀才不遇之情,于是写下琴曲《幽兰》。可见,孔子不仅知琴、学琴、弹奏,还是一位琴曲作家。还有一个是空城计,诸葛亮在城头弹古琴吓退司马懿之兵的典故。我们可以看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书生儒士,在古代都非常喜爱古琴。所以,魏晋时期的嵇康甚至给了古琴“重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评价。
今天我们再谈古琴的时候,不光是谈古琴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谈论的是古琴文化。古琴最开始不叫古琴,发展到了周代,期间经过了两次改制,周文王和周武王给五弦琴加了两根弦,一直到现在,随着制式改变,技法也一直在改变,但不管如何改变制式,不变的是它里面的文化。之所以要传承古琴文化,其实就是要传承由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人文理念。
聊到人文理念,我们先谈谈何为文化?“文化”乃是“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此语出于《周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什么意思呢?整段话是说,气候有冷有暖,是天的样子(气象)。文治教化而(让百姓明白)有所止(止乎礼),是人类社会的样子。观察天的样子来明晰季节变化,观察人类社会的样子,以教化世界。古人对文化的解释,就是对自然环境的体悟和对人类社会的反思。因为古人不能用现代科学体系去解释很多的事情,所以,必然对大自然抱着崇敬之心、敬畏之心。这种心态以一种艺术化的结晶——神话传说与物质化的结晶——祭祀作为表现形式。所以,古琴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不单是一种娱乐工具,更多是传达人们的自然顿悟。
大家知道,年美国旅行者1号飞行器飞出银河系的时候带了一张叫《地球之声》的唱片,这个唱片是镀金的,唱片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记录了银河系、太阳系,还有地球的位置和情况;第二部分记录了人类的语言,其中包括了中国的语言,粤语、江浙语等;第三部分介绍了地球上的风貌,包括了风声、雨声、雷声、鸟兽声等;第四部分记录了人类的文化,有贝多芬、巴赫的名曲,有各国的民族乐曲,包括中国古琴音乐《高山流水》等。可见美国人在选择世界文化代表性作品的时候,把音乐当成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先说说古琴的构造,刚才我们提到古琴是来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来源于他们在劳作中对自然的发现,所以古琴在设计的时候包含了古人对于时间、空间还有自然的理解。比如,古琴的上半部是圆的,下半部是平的,这个就迎合了中国人天圆地方的世界观,同时琴长三尺六寸五分,13个徽代表着12个月,加一个闰月。中国人最开始制造古琴的时候不光是把它作为一种乐器,不光考虑了乐器的合理性,还考虑了很多人文、宗教、文化甚至是对自然的理解。
古琴有很多制式,不同的制式之间主要是外形的差别,命名有两种,一种是以外形命名,比如,焦叶式、连珠式;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是用人名来命名,比如,神农式、仲尼式。古琴的设计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琴长三尺六寸五分,就是2米左右。这样的长琴有什么特点,我们想象一下编钟,一敲声音很大、很优雅,实际上这跟它的尺寸有关,振动越长它的延音就越长,古琴也是这样。第二,古琴虽然很长,但是它是一个小腔体乐器,古琴的面板和底板中间的音箱空间非常小,非但很小,而且在两个共鸣点上分别有两个木头,把这两个板连起来,这两个木头会很大程度的限制,古琴的声音。
这听起来自相矛盾,从现代人们的观点和乐器制作的角度来说,声音小是不合适演出的,因为演出是外向的,要让别人听到,声音小就会有限制。
那么,为什么古琴要做成这样?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古琴兴衰的时候就会详细的介绍一下。
古琴的演奏技法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叫空弦,就是右手弹奏,左手不挨弦的方式,这个音量相对大一些,延音最长,声音很低。第二种叫实音,是以右手波弦左手按音,类似于现在的大提琴、小提琴和吉他的演奏方式,通过改变左手的位置控制音高,这样的声音相对来说音量小一些,同时延音短一些。第三种叫泛音,泛音指的是通过琴弦产生声音,非常的空灵,这种声音给人一种抽象化的感觉。古琴有很多不同的共鸣点,所以,古琴被称为泛音之王。
举例而言,假如我想表达一种真实的场景,我可以通过空弦营造气氛,如《渔樵问答》这首曲子,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利用空弦营造了深山的感觉。如果想表达意境,比如流水的意境、空灵的意境,古琴可以利用自己泛音多的特点来表达,其中代表作是《潇湘水云》,它的开曲用了一大段泛音表达潇湘水东去的意境。实音可以表现具像的产物,对于抽象意境的表达,比如空灵的意境,人的心境可以通过泛音来表达。
除了泛音和空弦之外还有实音。实音是构成音乐旋律的主体,通过实音和空弦这两种声音之间的韵律感,可以达到一种很强的对比性,代表曲目是《酒狂》。《酒狂》这首曲子相传为三国时期魏国阮籍所作。关于此曲背景,一说系当时朝政昏庸黑暗,士大夫阮籍深感与时不合。他为避免祸患,便隐居山林,弹琴吟诗,乐酒忘忧,引以为乐。可能有人已经意识到了,这首曲子琴的声音跟前两首不太一样,这个琴的声音更低沉,金属的味道更弱一些,原因是因为刚才这首曲子和前两首曲子用的琴和琴弦不一样,最开始古琴造琴用的是蚕丝,这种弦声音非常软,声音的金属味道非常的弱,但是有很多缺点,稳定性很差,以前演出的时候聚光灯一照,琴就跑调了。还有就是琴弦寿命很短,很容易就断了,不用的时候需要把琴弦松下来,并且琴表面很粗糙,非常地磨手,不适合久弹。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做了一系列的科研,做出了现代古琴的琴弦,在后来得到推广,成为了今天演奏时候用的主要琴弦。
除了刚才我说的空弦、实音和泛音,其实古琴还有其他的演奏方式和出音方法,就是我们说的弦外音,其中一种叫做走手音,刚才那首曲子可以听到琴弦摩擦的声音,那个声音就是走手音。现在演出很多人觉得这个摩擦声音是噪音,如果是放在古代,古代的人会追求这种走手音,他们认为这个是对自然的表达,也是天人合一的体现。
除了古琴的弹奏方法外,古琴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不定音高乐器。如果去看古琴的样子,整个琴面非常的光滑,不像吉他,吉他上面有铁丝,铁丝决定了是什么音就是什么音,具有不同的音高,还有钢琴,钢琴一个键只对一个音。古琴就不一样,古琴更像大提琴、小提琴,是典型的不定音高乐器,从一个音到另外一个音,它的变化不是跳跃性的,而是连续性的。古琴的不定音高,让它的艺术表达形式非常丰富多彩。举个例子,手指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外一个位置,可以前快后慢,也可以直接快速地移上去,还可以在中间停顿,如此自由发挥的空间就给了演奏者一个发挥的余地,同时也给了演奏者表达自己心境的可能。
刚才我们提到一个问题,就是古琴的演奏不像钢琴一一对应,古琴两根弦,高音弦、低音弦,我可以通过按高音弦的低把位和按低音弦的高把位,完全弹成同一个音。西洋乐一一对应的记谱法就不适用古琴。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区别古琴的音阶呢?这个时候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最开始古代是用文字记弦,一首先曲子可能只有五分钟,但写一个谱子可能用半本书,非常不利于曲目的传播。这种记谱法到唐代由一位琴家进行了改革,他创造了减字谱,这种记谱法由文字简化而来,使用拼字完成某种符号来记录,这种方法只记录演奏法,不记录音高,这种记谱法延用千年没有被改变过。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刚刚看到这个谱子,全部都是演奏把位,把位一、把位二,弹这个位置,移动到这个位置,没有对节奏的记载,这个地方该快还是该慢,没有记,古人在教学的时候讲究的是师徒口耳相传,师傅给你看谱子告诉你该怎么弹,具体怎么处理,要师傅演示,手把手地教。
同时古琴的演奏节奏有一个特点叫做散板,自由奔放,节奏和速度变化相对自由,演奏者可以相对不受约束地进行一定程度的发挥,所以古琴这种记谱法很大程度上给了古琴更多的自由。但也会出现一个问题,古琴因为谱子是一样的,没有节奏的记录,导致每个人处理的方法不一样,于是就派生出了很多的派系。那么这种记谱法的缺点是什么呢?就是这种记录法保存不完整,换句话说完全依赖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口耳相传,一旦老师还没有教就去世了,那他所在门派的演奏方式就失传了。虽然减字谱促进了古琴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古琴在一段时间内的文化传承,但它的缺点也使之受到了很多的约束。
作者:杨天林北大新世纪传统文化发展中心古琴文化发展部副主任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杨天林:古琴文化——高山流水之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