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古琴水仙操逸韵冷然,摹神之作

来源:古琴 时间:2022/6/16

静心

空灵

禅心

悟道

禅音乐

?点击上方,聆听最美音乐

这首古曲《水仙操》最早的记载,来自于伯牙学琴的故事。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而不成,因伯牙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之高。据载,在那个时期,伯牙已是冠绝天下、技艺高超的琴家,但他始终认为,那种神妙的情感,他没有得到。于是成连对伯牙说:我虽能传曲,但我不能移人之情,我的老师方子春,他在东海,能移情,我们一起去拜访他。于是,伯牙随成连同往东海蓬莱山。到达蓬莱山后,成连说:你在此等我,我去迎我的老师。遂离开。伯牙苦等数日,无事时,对着大海弹琴,心里不免有悲凉之感,且四周寂静无人,只听得海水汹涌,天上飞鸟悲鸣,顿时明白师父成连要教授他的东西,他说“先生亦以无师矣,盖将移我情乎”。于是用琴演奏了《水仙操》。成连让伯牙“移情”是需要他忘却学到的指法和技巧、琴曲的特征,忘掉老师,忘掉去东海的目的,甚至忘掉自己,从而一心与天地、日月、海浪、自然融为一体。这便是东方的哲学。无论道家、佛家,一直在寻求超越最后的“我”,这是次第进行的,是在对于“我”的认知的积累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可能会出现一个动作,即是顿,也就是禅宗里讲的顿悟,需要有各种因缘际会,聚集而成的。如伯牙在去往东海之前,琴技已经非常高超,但他觉得始终不能领悟到琴之神,他的老师成连,在伯牙与自然之间搭了一座桥,就是方子春。伯牙等待方子春时,当他的耳朵能听到浪涛、鸟啼,眼睛能看到自然的时候,他也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同时才能出现顿的动作,顿悟的时刻到来,穿透过去,忘却自己,将自己与自然幻化为一。点击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