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这句话,就和怎样用古琴来禅修一样的。
什么是禅修?其实很简单。
当你弹奏出琴音。
虽然有杂念,但是你又回到琴音上,和它的声音呆在一起。
虽然有情绪,但你依然和琴音呆在一起,并允许情绪升起。
虽然有恐惧,但依然和琴音呆在一起,并让恐惧在琴音中放大到你能超越它。
当你看到雪山时,你就已经从雪山中出来了。
一样的道理。觉知比杂念、情绪更大,让它们自由的来去。
无论有多少的念头和情绪,和它们共存,同时心安住在琴音中。
我们只需要保持觉知就可以,觉知到念头、情绪等,但是不对抗它们,而是安住在琴音上,让所有显现自然来去。
琴音是我们的对境,来辅助我们安住在觉知中。
当我们能够意识到情绪、压力等等一切,它就变得不那么强壮和真实了。
当拿掉情绪背后的信念、画面,就找不到恐慌了。
这也是自我慈悲,允许和接纳。
觉知、慈悲、智慧。三者合一。
琴弦可以勾踢、可以绰注,琴乐可以变化多姿,但是你只是有一个觉知,就只是感觉着,在着。这就是古琴的禅修。甚至你起身离开古琴,你的觉知也一直在,自在、放松,与自身同在,纯洁、宁静。它不会因为变化的音而改变。
不论你会弹多少首曲子,或者仅仅只会一个勾的指法,只要按照上面的方法,你就可以用古琴调整自己的情绪、平衡能量。
作者简介:
刘宜环,日巴传承实践者、非遗乐器张第四代斫琴传承人。琴风中正平和、苍劲古朴。
专注于传统古琴教学,教学经验丰富,使学员快速领悟古琴的弹奏方法和心法。广泛学习,十年来拜访各地名师学习古琴弹奏技艺与传承文化内涵,在大量教授学员的经验中形成自己的弹奏风格与教学方法。跟随乐器张第三代传人张俊国先生学习明代古法斫琴技艺。
为尼泊尔曲迦仁波切改编佛教心咒音乐,移植成具有传统风格的弦歌梵呗,擅长于创作和唱诵心咒音乐、教授古琴禅修冥想。
刘宜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