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较为流行的两种演奏版本是吴景略根据《琴谱谐声》打谱的《梅花三弄》和张子谦由口传心授习得的广陵派的《梅花三弄》,刘少椿的《梅花三弄》与后者属于同源,所以从原则上说,刘少椿的《梅》应该与张子谦的版本是一样的,但由于二人各自不同的经历造成了他们在弹奏上的细微差别。根据不同琴人的《梅》演奏特点对比,戴晓莲曾作过分析,她在文章中总结了吴景略、张子谦及卫仲乐的演奏的不同点,卫仲乐在打谱版本上与张子谦一样,但在乐曲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并移植了琵琶的演奏手法,节奏处理也具特色,但本文只重点选取了戴文中关于张和吴的比较。从节奏的对照可见,吴较多运用二拍子的节奏,并且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用得更多,张则多用三拍子的节奏,另外,张的“吟猱绰注”在乐曲中多以装饰音的作用出现,而吴将左手的技法纳入为旋律的组成部分,并富于鲜明的节拍。下面具体分析张子谦与刘少椿在演奏《梅花三弄》时的不同之处。(1)对《梅花三弄》第一段的处理:开始的两个撮音,二人节奏基本一样,但从第五个音“勾空弦第三弦”开始,二人在节奏、速度、技法、旋律上都出现差异。在节奏和速度上,刘少椿仍保留原先节奏的平稳感,而张子谦则加快了速度,如谱例1:对于“勾六弦、挑七弦”,刘少椿仍然保持二分音符的节拍,张子谦则用了八分音符,再从第五个音上看,张子谦直接用四分音符,刘少椿则稍作了延长,所以,刘少椿的处理更沉着、平稳,张子谦的音乐则比较活泼。在第一段的演奏技法上,刘少椿比张子谦多了左手的“猱弦”,按照《蕉庵琴谱》上的刻印,在第十四个音上是有“猱”的,除此之外,第一段的末尾有左手的长段的走弦、掩弦、掐起的旋律也被张子谦忽略了,而刘少椿的演奏则与原谱更为贴近。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见谱例2),笔者在对照吴和张的演奏时,发现二人在演奏《梅花三弄》的第一段的开头时节奏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可能在平时的演出交流中,张受到吴的影响。因为从全曲看,刘氏在节奏上的处理,前后的风格是统一的。而张氏在刚开始的一些不同的段落中所运用的节奏风格不太稳定。(2)段与段的连接在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连接上,张子谦的速度从第一段末尾的较快转到第二段开始的较慢,第二段为泛音段,其中运用了三拍子的节奏,在张的第一段中几乎以二拍子节奏(如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为主,所以在转接到第二段的时候,造成了节奏上的转换和不稳定感,但在刘的第一段中本身就以带有三拍子的素的散板来弹奏,且在音型的运用上比较均衡即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带附点的四分音符以及八分音符等交错地使用,使得在两段的衔接上节奏、速度基本一致。同样的特征,在第二段与第三段的连接上,张又由第二段结束时的较快转到第三段开始的较慢,原因与之前是一样的,张在第二段泛音中用了三拍子因素的语言,于第三段开始立即转换到二拍子语言上,刘少椿却仍在第三段的开始保留三拍子因素,如谱例3:除了这两处地方,张在其他段落的转接处也有一些速度的变化,而刘少椿在段落之间的处理自始至终没有给人速度的明显变化,段落的过渡非常平稳。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在心理方面,张在每段的开头是否有放慢的倾向也值得思考。(3)气息从第二段上可以看出二人在其气息上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是十分微妙的,虽然乐段的整体节奏特征很相似,如谱例4:对比上面两行的谱例,刘对于每一个音符给予足够的时值,如小乐节的落音,刘给的气息要稍比张多一些,这样的处理使得乐节有充分的呼吸,张在处理时更个性化,他不太注重句读之间的换气,使得某些音符没有充分的停留便匆忙进行到下一个音上,这样音乐的进行就容易产生紧张感,使得演奏者个人的情绪占主导地位,在气息的运用上刘氏更舒缓。(4)技法首先是左手对“吟猱绰注”的运用,《梅花三弄》里较有特色的技法如第五段的“双撞”、第七段的“活吟”,在这些处理上,刘少椿要显得更加得细腻,他对于每个需要“活吟”技法的音都作了“活吟”,且幅度适中,张在处理时,速度在不自觉地加快,而常常忽略了这些细微的左手技法。其次对于同一个音,二人运用了不同的技法。如第七段,在七弦上准位中,刘少椿运用了“虚上”,张子谦弹的是“二上”。对笔者两个技法,后者比前者更“实”,而刘氏追求的恰恰是“虚”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同样的技法,他们在处理中使用了不同的节奏,例如第八段中的轮指,张将其快速的弹奏,刘作分开来弹状,前者速度很快,而后者慢而细致。从以上的比较来看,刘少椿的演奏在总体上比较平稳,没有大的情绪波动,但并不意味着刘少椿的音乐没有起伏和变化,相反,刘在对音乐内部的语言运用上较为丰富,但他音乐中的变化不是通过速度和情绪的转变表现出来,而是在技法节奏的微妙转变下来催化乐曲内部的气息,这一特点使得刘少椿的音乐内部虽有张力但表现得不明显。如第五段中三次出现了“勾弦”和“掩弦”的指法组合,张子谦三遍处理的节奏是一样的,都为一个四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但刘的前两遍都弹成一个八分音符加上一个四分音符,到第三遍才变成四分音符加八分音符。这种细微的处理反映出刘少椿的细腻,而张子谦的音乐处理则反映出张氏的不拘小节和潇洒大度。参考文献:赵烨《从七首琴曲看刘少椿古琴演奏特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