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中尘封的古琴被重新挖掘出来重现于世,所出土的古琴许多都需要修复和保养。出土古琴实物对我国的古琴领域有着极大的意义,那么为了让这些文化遗产长久保存,就需要进行修复工作。
那么古琴到底是如何修复的呢?本期小编搜集整理了一些古琴修复的方法,接下来一起往下看吧!
拿到古琴首先要做的便是审琴,不要盲目、仓促动手,需要先静下心来。分析琴的损坏状况,然后讨论制定修补方案,这一过程总结为“辨症论治”。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总结得出,审琴方法一共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断其代——通过漆木的颜色、断纹、用材、造型等,判断出古琴的年代。
第二步:观其型——观察古琴的琴体以及琴面漆层的破损程度。
第三步:察其色——观察古琴的漆色、木色以及附件色。
第四步:辩其声——腐朽松裂之声、面底坚弱之声、三虚四实之声、拍面刹弦之声、琴音空沉之声。
第五步:别其质——分辨古琴材质的松软程度、表面漆层的薄厚程度、琴体的重量以及附件材质的老嫩。
当琴体出现脱胶开裂或者附件松动的情况,则需要进行补胶工作。补胶方法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去除琴腔内的灰。
第二步:去除需要修补区域的老胶。
第三步:将鱼胶涂入胶面,然后用绳夹捆绑。捆绑前要用称垫片,防止出现绳痕。三、攘木补
琴体出现劈裂损失、残缺时,就需要找质地、木纹、年龄等相近的木材做攘补。攘补时要尽量多地保留原来的琴体。
四、底灰补
分析古琴底灰的材质,选取相同材料进行修补工作。灰补法:漆层剥落的鹿角灰琴,审漆层厚薄区别对待。厚底灰:古人都分粗中细三层,今天仍按古法操作为好,一方面是符合生漆工艺,另一方面对音质有利。薄底灰,以细灰补之。补灰工作的原则是尽最大可能保留原作。
五、刹弦补
根据使用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修补。若用作文物欣赏,则不需要进行修补;若用于演奏,该琴本身音质较好,那是可以进行修复的。修补范围应该控制在弦路以内,修理前一定要细致测量,正确加减,若反复加减,害多益少。
传世名琴的漆色玄多朱少。漆器的修复要做到新补与原作色泽的协调一致是件很困难的事。在漆器行业中,即使修复技术再好,也能分辨出新旧。
在琴界,对于这个问题并不在意。琴人认为使用不同的漆色进行修补,出现色彩相杂和谐、斑驳陆离,更呈旧器之美。但最好还是根据原来的颜色进行补修。
面漆补的最后工序是揩光,传统的方法是用真丝或老棉花团,采用尼龙丝,效果胜于前者。
如果您需要得到更多购琴、学琴经验的分享,了解更多琴学知识等任何古琴的问题都可私信或留言!
我整理了一份古琴知识全套资料包,回复领取,希望对你有帮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