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古琴弦歌,非凡的心声浙江博物馆唐琴欣

来源:古琴 时间:2024/12/6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两千多年前的琴瑟之声似乎已穿透时空的隔膜,如风一般扑面而来,纯真的爱情在弦歌雅韵中并蒂莲开。上古之风在这琴声中悠扬飘荡。古琴至纤至微,又至广至大,在它“三尺六寸五分”的身板上,蕴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独特的东方美学;玉指拨弦,散出的就是“中正平和”,“天人合一”的中华哲学观,传递着华夏之大风。

唐琴,来凰

李祥霆-流水06:28来自焕章的小阁子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我们中国极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究其来源,多为圣人之制。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又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的说法。把古琴的创制归为那些具有高盛德行的“圣人”所为,这也说明了古琴的不同寻常之处。一把古琴,从选材到成品,都是用时间和匠心所铸造的。古人云: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这象征着一年的天。琴面上有13个“琴徽”所象征着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琴以凤身而制,古琴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岳山,龙龈,龙池,凤沼,组成了上山下岳,有龙有凤,象征着天地上万象。七根琴弦,经岳山龙龈结于琴底雁足,象征着七星。古琴融入先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感知与敬畏,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古琴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古琴的样式在汉魏之际已经大致定型,至于唐代,其形制,构造已经完全定型,唐宋以后的古琴只是在造型的设计上有所不同,在音色音韵上有着不同时代的艺术追求。

琴书

“琴者,禁也”。琴声清雅幽远,简单含蓄而不矫揉,可以禁人心邪念,正人之心,固有“君子无故撤琴瑟”,“琴音调而天下治”得说法。古琴做为一种音乐器具,弹琴者可以通过演奏来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听琴者可以在琴声中知晓琴之妙境。蔡邕闻弦而知杀心,钟子期听弦而知流水,师旷听弦而知南风之不竟,这些都是琴与人的交流。“善于琴,能移人之情”古琴之道在于通神明,协上下,合自然之心的灵魂感悟交融。受儒家的中正平和,温柔敦厚和道家的顺应自然,大音希声的影响,古琴的琴声从骨子里来说就渗透着我们民族的味道。意境之美在于琴声营造的环境和弹者内心深处的情感的寄托。弦外之音是种心与物,主与客的完美统一。这是中国美学的范畴,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精神境界与审美情趣的体现。体现着我们华夏儿女的安详寂静,洒脱自在的思想内涵。

唐琴,彩凤鸣岐

一首琴曲就是一个故事。《凤求凰》见证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自由浪漫的爱情故事;嵇康临刑索琴弹奏《广陵散》,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高山》,《流水》,《白雪》《阳春》等等在这些古曲中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诉说表达,不同的意境,不同的心声。在这些不同的曲子上古琴需要的是人心与琴声,人心与人心,人心与天地自然之间的交流。古琴之音微妙,乃是天地之间大德之声。琴声不求高亢洪亮,但求宁静温润,恬淡悠远。可为己修身养性,养心宣志;又可寻一知己,默坐弹奏,互通心曲的交融。“大声不震哗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古琴的音色恬美渊静,又兼有透润旷远,松朴古质之意。琴有“九徳”,“齐,古,透,静,润,圆,清,匀,芳”,九徳兼备便是琴中上品。

琴谱

古琴艺术做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赋予的意义内涵已经超越了音乐的本身。古琴在几千年的历史的航程中吸收着不同时代的文化滋养,承载着古老而深沉的内涵。如果让我去选择一种乐器代表中国的国风,那么古琴当之无愧成为这样的代表。弹拨之间,音透千年;超然物外,心声非凡。时代的滚滚车轮无论向何方前进,个人与天地的交融便在这方寸之间。国风就是这么平淡清幽自然。

一首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供诸君欣赏。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参考:《经典博雅.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