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一、漠不关心
很多时候,孩子教育不好的主要原因,不是没有在孩子身上花钱,而是没有花时间陪伴孩子。学古筝也一样,尤其是初学打基础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陪同,过了5级,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家长陪同反而没有那么重要。
陪同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孩子的付出和成长,都被父母看见,那是她学古筝最大的动力。这也是同一个年龄段的两个孩子一起报名学古筝,后期进度和水平都不一样的主要原因。
漠不关心型家长的典型特征就是把学古筝当买卖:
1、三不管家长:只管交钱,不管接送、不陪练、不配合老师。表面上送孩子学古筝,实际上孩子还在上托班;
2、学的玩家长:学古筝能租不买,要买就买最便宜的,交学费送古筝最好。绝不参加比赛、考级和音乐会,赠票也不去;
3、将军型家长:她家孩子可以随意请假,但是老师必须免费补课,一年考不过十级就是老师教学水平有问题。
这样学古筝,她们觉得划算。
话语尽音乐始——海涅
二、关心过度
这种类型的家长,大多数是自己很喜欢古筝,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小时候没有学,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就把自己儿时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高估孩子的能力,高估自己的耐心,还有不切实际的梦想:非中央音乐学院不考——万里挑一的概率。
还有一部分家长是没有主见,什么事情都喜欢跟风——心急火燎随大流。不仅自己没有准备好,孩子也没有准备好学古筝,看到别人家孩子学古筝,硬逼着孩子学;看到特长生减分的新闻,立刻把古筝当成文化不好的救命稻草——文化不好,古筝也好不到哪里去。
关心过度型家长的典型特征就是事无巨细:
1、试听百家课:别人家孩子已经学《渔舟唱晚》了,她团购的体验课,孩子一半还没有上完,自己风雨无阻,孩子疲于奔命。
2、买古筝百事通:一次工厂没去过,一台古筝的安装、调音、换弦和保养没做过,就靠度娘成专家,自作主张买回了名师亲斫、千年老料、专利无数、各大媒体推荐的名牌古筝——售后要求老师来免费完成。
3、上课干涉教学:老师在台上上课,她在台下当助教,回家不忘上网做功课,买了鱼龙混杂的视频资料瞎琢磨,还质疑老师为什么教的不一样;
这样学古筝,她们觉得值得。
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尼采
低估或者高估了古筝的作用
为什么会有这两类家长的存在呢?说到底,还是对古筝不够了解。但凡选择让孩子学古筝的家长,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之所以漠不关心或者关心过度,是因为低估或者高估了古筝的作用。
低估:学校都要求孩子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和音乐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略,体育可以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把德育放在首位,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高估:人人都需要懂音乐,但不是人人都需要学古筝,你也可以选择声乐,或者其他器乐。西方的钢琴、小提琴可以,中国的古琴、二胡等也可以。
只不过古筝是国人目前的首选,当地球村真的到来的时候,小语种和小众乐器不可避免的会消亡,就好比城市化让孩子们慢慢忘却了方言。
在我个人看来,学古筝还是一个社交工具。我的儿子女儿都学古筝,外甥侄女也学古筝,他们之间,以及他们和一起学古筝的同学之间,比游戏、动画片多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多年以后,这也是他们的童年回忆。
每一次消费都是选择合作对象
这句话我要对家长说,更要对我们做古筝培训的老师们说:每一次消费都是选择合作对象。对于家长来说,是花钱帮孩子找老师学习一门技艺;对于老师来说,是在固定时间出售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得报酬——双方都是“消费者”。
生活中最基本的出行方式,步行、公交、打车、代驾,我们都会选择,参考的标准不外乎时间、金钱,在效率和感受之间找一个平衡。
业余学古筝考完10级,一般需要5年时间。老师们也不要再感慨上面2种家长的孩子,神仙也教不好,我们不仅要普及古筝艺术、专注古筝教学、扩大校区规模,也不要忘记劝退不适合学古筝的孩子——我们希望和孩子、家长一起度过愉快的5年。
请你记住
我说的话不一定是对的但一定是筝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