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伏羲发明古琴的地方,如今中国最具古风的城

来源:古琴 时间:2022/9/15
白癜风的症状是什么 http://m.39.net/pf/a_4800901.html

时至今日,我仍然无法尽数那一日黄昏中《静水流深》的曲调。左手按弦取音,右手拨弹琴弦。抹、挑、勾、剔之间,散音松沉而旷远,泛音清冷则而入仙,按音吟猱而多变。天地人三籁借一方古琴纵横交错、变幻无方,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跃然弦上。

曲终众人散去,凝视着横放桌前的古琴,琴身闪烁着木器的光晕,琴穗垂悬而下,我轻轻地拨动其中的一根弦,它便声鸣震荡整个房间,再由外而内撼动我的心房。天水的古琴,仿佛每个声响都漂浮宇内般婉转悠扬,却又穿越千载而经久不息。不同时代的天水人、天水琴,也这样随着古琴的曲调呈现出一个沧桑而丰满的身姿。

起:伏羲造琴,来自上古的呼唤

《琴操》:“伏羲作琴。”《琴当序》:“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太古遗音》:“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

按琴界先德的记述,琴文化的起始,可以上溯到约公元前三四千年的伏羲琴。关于“伏羲造琴”,有着不同的传说,但无论什么样的传说,都见证了琴与天水的不解之缘。传说当年伏羲在天水西山桐林中见一凤一凰栖于梧桐树上。凤凰通天应地,协五音,合九德,非竹不食,非醴泉不饮,非梧桐不栖。羲皇便料定梧桐是神灵之木,决意制成乐器。

他命人将梧桐截成三段,刨除音色过清过浊的上段和下段,只留中段,浸于水中历七十二昼夜,才将桐木取出制琴。当年羲皇手制之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上合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后宽四寸,前宽八寸,下应四时八节之树。然后按阴、阳两仪定下高度,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置宫商角徵羽五音。

《娲羲问对》则描述了女娲在与伏羲成亲前问的三个问题,最后女娲问伏羲要古琴做聘礼的生动场景。“女娲一问大音无声,伏羲一对以力开之。娲二问大雅无曲,伏羲二对以心化之。女娲三问大道无弦,伏羲三对以一贯之。”伏羲一一回答了女娲,女娲便要此琴,古琴也就这样成为了人类始祖夫妇的定情之物。天水造就了古琴,古琴见证了天水。

承:姜维北伐,抱琴《当归》复家国

少年初出天水关,每论战,诸葛善。万里戎机,临危坐不乱。铁马不掩书生气,点江山,图兴汉。九伐争奈蜀道难。常妙算,敌心颤。东风正好,几度伤心还。千古智勇后庭患,易水寒,骚人叹...——江城子忆姜维

那一年,姜维继承了平定羌胡乱时阵亡的父亲的衣钵,成为天水参军。然而少年雄才、蜀汉归心、上峰潜逃,被怀疑的姜维不得不从此投靠诸葛丞相。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回蜀,姜维从此与寡母分开,与天水分离。就这样,奉义将军、当阳亭侯、中监军征西将军.....官阶、军级节节攀升,只是名签里再不见当年的“天水”。

割据三国,悍将布关,智士盈朝,而唯有姜维,闪耀了最后的蜀汉。蜀道艰险,九曲百折萦岩峦,像极了蜀汉叵测的命运。不是多情浪漫的游侠诗人,吟不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千古绝句,却要背负着比蜀道还要艰险的命运。再也不是那个烽火连天英雄捉刀逐鹿中原的时代,再也没有青梅浊酒把臂共剑意气九重銮的英雄。那灼热干燥需要用鲜血来浸润的中原梦,已没人想再圆了。

“吾得伯约,如得一凤也!”如不能承受之重。他见证了足够多的死亡,从恩师,从同袍,从随扈,他从未惧怕过死亡,却难以忍耐孤独。北伐的孤立无援,朝中小人的倾轧,那个中原梦,已渺远得像当年五丈原的那一声轻叹,虽已遥不可及,但从未敢忘记。

蜀山派古琴源远流长,汉代蜀山琴派名家:司马相如、扬雄、诸葛亮等,每个放在他朝他代都是一时无两。姜维从天水来,带着天水自有的古朴与风流,也融汇进这一个深远而悲怆的流派。军事奇才掩盖了他高超的琴技,只留左思《三都赋》一句记载“庭扣钟磬,堂抚琴瑟。匪葛匪姜,畴能是恤?”

他留下一曲《当归》,峻急奔放,气势宏伟。或许连年征战的风沙和蹉跎的岁月已渐渐磨去了少年时那迷人的釉光之彩,当年那个天水关前俊朗骄傲的少年将军,已不复八千里追云逐月的的豪情壮志,露出灰暗的底色。当归,当归,那一刻的古琴虽英雄末路,却梦归天水。天水发扬着古琴,古琴遥寄着天水。

转:北门张氏,千卷散尽还复来

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白居易

“琴曲”两字,听上去便潇洒飘逸,然而真正见识琴曲确是另一番景象。减字谱相传为唐末曹柔发明,一般为四部分,上方记录左手指法,下方纪录右手指法,左上为左手按弦用指,右上为所按徽位,下方外部为右手指法,内部为所弹、按弦。除此之外,减字谱还有续部、注释,一般用来标示音的细微变化。但由于减字谱无法记录每个音的时长,故而造成了大量琴曲的失传。

年8月,张大千先生携夫人从敦煌到天水小住。一时间,天水名人每日欢聚作陪,或赋诗词,或品茶论茗,度过了一段文人雅集的欢欣时光。偶尔,张筱辰来了兴致,还会为众人演奏一曲家传的琴曲《金门待召》。这首琴曲在当年的中国大部分地区失传已久,能亲耳听得其中美妙,可谓人生快哉。这一切都源自张先生生活在古城天水的一个诗书之家——北门张氏。

祖籍山东清河一带的北门张氏,先祖走云、贵、川、广毛衣,明万历七年入秦州坐庄,清顺治十六年在城北居住至嘉庆初元移居至西关北门内,张氏家族有了北门张氏之称,并成为天水老城以琴棋书画传家的鼎盛家族。如此一个赫赫有名、彪炳秦州史册的家族,积五百年之传承,书风盎然,绵延永续,令人景仰。

如果从清乾隆年间算起,直到现在,北门张氏历经八代,每代都不乏琴曲专家。他们精于操缦,传承着“张氏家传琴曲”。咸丰进士张庆麟及其父张泰武俱善操琴,张家藏琴谱、琴曲数十卷,自撰《北门张氏琴谱》。之后张氏家族的张拱辰、张楠、张筱辰、张受名、张汝祥等均善古琴,张拱辰编有《操慢旨要》一书。北门张氏曾保有古琴二十多床,现遗存者为宋代的红琴、山水趣和明代的钟鸣、女琴等。

中国古琴在甘肃,甘肃古琴在天水,天水古琴在北门张氏,这句话既是《操慢旨要》艺术带来的荣耀,也是北门张氏古琴艺术盛极一时的最好写照。琴曲,已经逐渐消失在历史之河里,而天水在岁月的蹉跎和历史的洗刷中,深沉而静默地将其小心收藏。天水珍藏着古琴,古琴铭记着天水。

合:一弦古琴,千年以后的诗意生活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轼

今日天水,走在大街小巷,总有一种别样的踏实。这里如同中国其他城市一样在日出日落间忙碌地生活,却又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让人心生安详的沉稳。走进一弦古琴馆,琴馆虽处闹市,却清净雅致,古琴爱好者们在这里身不染尘,从淡泊闲静的古琴声中体味身心的愉悦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由简到难,只要有心学琴,石斛兰老师便从最基础的古琴构造、古琴减字谱讲起,从开指小曲《仙翁操》教起。泡一壶香茗,焚一炉檀香,看窗外半天红霞,远山雾霭氤氲。如今天水人,并没有执拗于风骨,也没有着意于情操,只是在一拨一弹间继承了千百年的不自知的过人天赋。

其实,最早的古琴著作《琴操》认为,当初伏羲造琴,是为了“反其天真”,人们会用琴声将被禁锢的心灵放牧到大自然中去,让人们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今日天水,古琴让时光从熙熙攘攘中抽离。那一段延续不绝的琴脉,那一弦刚劲润朗的琴声,在耳边幽幽地响起,这是来自千年以前的声音,这是足以慰藉世事风霜的声音。天水延续古琴,古琴诗意着天水。

贴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