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面张七条弦,上面最粗弦为一弦,依次往下最细为七弦。古琴最早为五弦琴,《淮南子·泰族训》中记载:“舜为天子,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可见太古时期琴为五弦,后传说由周文王、周武王各加一-弦,从此成为七弦琴。所加六、七弦称文弦、武弦,其声与一、二弦同,只是高了八度,称为“半”或“少”。如一弦为黄钟律高,那么六弦也是黄钟,只不过它高了一个八度,为少黄钟。加了六、七弦虽仍是五声,但它的音域变宽了,同时表现力也丰富了很多。
古琴的琴弦
古琴琴弦及徽位示意图古琴琴弦及徽位示意图
五弦配五音宫商角徵羽,称五正声,中国传统古琴音乐采用五声音阶。
五弦配五音也和传统文化中的五行相配。
此中有先民对自然宇宙的朴素认识,亦有由原始社会发展而来的神秘思想和社会制度观念给予的牵强联系。
古琴的五声反映着中国古代关于五正声的观念。当然中国很早就有了几种丰富的七声音乐,但宫商角徵羽仍然是传统的正声概念,其余声音皆为正声之变,如清角(角声高一律)、变徵(徵声低一律)之类。
古琴的音色
关于音色的审美,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问题。宏大,奇古,圆润,甜美,清雅....不同的斫琴家有不同的审美,各自赋予古琴独特的个性,一张古琴集齐各家所长,那是不可能的。斫琴正如世间事,哪造的出九德俱全之琴,求几德致极必损其它,中庸则俱损。取舍是必须的。
01:01古琴有三种振动方式,琴弦振动,木体振动与空气振动,三者相合,相得益彰。
琴弦振动与木体振动不相合,就会影响古琴的灵敏度,琴声浮于面,有一种剥离感,相合则入木三分。物体振动与空气震动不相合,或声焦干涩,或声疲中虚。
三者相合才会谐振相互补益,声音凝实,音色有一种渗透浸染的感觉,自带场效。
古琴样式对音色的影响
说古琴的样式对音色有影响不如说,古琴的槽腹和材料对音色的影响准确。
基础音色取决于琴的材质,宽窄,厚度,腔体大小形状,底板,灰胎会在基础音色做一定影响与修饰。不同的器型均衡调整也有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器型宽大,声音宏大浑厚,越窄声音越清丽紧细。越窄越难做。但万变不离其宗,不同的材质在不同的腹腔与琴体的比例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整体振动与局部振动,就会有千变万化的音色。
每个斫琴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其实不神秘,就是长期实践练出的感觉,或看摸敲听,或用试音架,通过自己感官去判定虚实的取舍,音色的走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