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他从十几岁开始收藏,四十岁时已经成为名震天下的大收藏家了。他是八大鉴赏家之首,他的藏品占了故宫书画类的半壁江山,世界上许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出自于他。
01
生财有道
项元汴出身名门世家,从宋代到清初,项氏家族中有十三人中举,十一人中进士。项元汴的祖父那一代的家境并不好,家道中兴始于父辈,项元汴的父亲项铨,年轻时靠经营典当业发家,然后到处置地买屋,收取地租。项铨善于理财,广交好友,和气生财,逐渐积累了大量财富。
·明马图《墨林项世丈小像》。上海博物馆
项家的资产到底有多少,与项家是世交的戏曲家兼收藏爱好者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曾写到,“嘉兴一友人”举办生日宴会,这一天到场的宾客大概有二十余人,每一位宾客桌前皆有金台盘一副,是双螭虎大金杯,每副约有十五六两。用餐完毕,用来洗面的是梅花银沙锣,就连漱口盂都是纯金打造的,可称之为“金滴嗉”。
此外,他还看到的奢侈用品还有银水火炉、金香炉等,是夜宾主尽欢后宿于项家,饱受刺激的何良俊又一次吃惊了,他说,就连客房里的帷帐衾裘也全都是锦罗旗缎,豪奢无比,害得他一整个晚上都不能合眼。
·东晋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项元汴旧藏)
项铨死后,把家产以一作三,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比项元汴大25岁的大哥项元淇入仕为官,二哥项笃寿虽在兵部任职,但醉心于文艺事业,天天赋诗作画。豪门财产争夺大战并没有发生在项元汴的身上,作为家中的第三子,他备受兄长们的爱护。为官的长兄项元淇把分给自己的财产转赠与他,所以项元汴在年轻时就继承万贯家财,成为超级有钱人。
·宋李唐《采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项元汴旧藏)
而项元汴,作为一位明代人,他不图官场仕途,不图佳丽美酒,也不像石崇、王恺那般挥金如土,他善于理财,勤俭节约,唯一的爱好是收藏,并且不惜花重金购入法书名画、鼎彝玉石。
项元汴,是一个拥有半个故宫收藏的男人,大家都很熟悉的《女史箴图》、《兰亭序》、《五牛图》等等都曾经是他的收藏。明末清初时期的学者朱彝尊曾用“海内珍异,十九多归之。”来形容项元汴。
·唐李白《上阳台帖》。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项元汴旧藏)
项铨很注重收藏,项元汴深受影响,并把这一点发挥到极致,他十六岁开始投身收藏,并以此作为毕生的事业。项元汴恪守祖业,勤俭持家,过的相当朴实,除了家业之外,他还进行书画、古玩等买卖,既沾风雅,又得暴利。明朝田地房产税很重,于是他就很少购置良田房产,多藏金银与古玩字画,可以称得上是“合理避税”。
02
收藏之路
没有一个收藏家一开始就是收藏家。最初项元汴的鉴赏能力并不出众,但他善于学习,广于交往,把自己的藏品拿出来和众多文人藏友交流心得,鉴赏力在和鉴赏大家的交往中不断得到提升。
项元汴的艺术朋友颇多,其艺术收藏成就很多是因朋友而建成的。文徵明就是其中之一,文徵明比项元汴大55岁,到近90岁时才去逝,项元汴才与其产生了很多交集。在当时文徵明不仅是当红画家、吴门画派的盟主,而且在江南一带的书画鉴藏中也是泰山北斗一样的人物。
·唐韩幹《照夜白》。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原项元汴旧藏)
项元汴与文氏家族的文徵明、文彭、文嘉交往密切,他的很多藏品都请文氏兄弟帮忙鉴定。文氏兄弟经常充当项元汴的顾问,他们为项元汴作书、鉴定、题跋,推荐藏品,甚至推荐好的工匠为其鉴藏活动服务。作为报酬,项元汴会送给文氏兄弟一些小礼物作为回报,抠门如他,并不会拿真金白银作为回报。
当然,项元汴还会购买、收藏文家藏品和文徵明字画,他从文家收藏了扬无咎《四梅图》、张果《自书诗册》、吴镇《竹谱》等。项元汴还曾经到停云馆亲自拜访文徵明,并以润笔四金向文徵明索书,文徵明为他作小楷《古诗十九首》和陶渊明《田园诗》,据统计他至少收藏了三十多幅文徵明的字画。
·明文徵明《真赏斋图》局部。上海博物馆(原项元汴旧藏并题跋)
同时拥有文氏家族和项元汴双方收藏印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不少,例如苏轼《前赤壁赋卷》、赵孟《鹊华秋色图》、黄公望《溪山雨意图》等等。从和文氏父子的交往中,除了获得藏品,更重要的是项元汴学习到文氏的鉴赏趣味以及鉴定方法。
·元赵孟《鹊华秋色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项元汴旧藏)
詹景凤《东图玄览编》中记载“项(元汴)因谓余:今天下谁具双眼者?王氏二美则瞎汉,顾氏二汝眇视者耳。唯文徵仲具双眼,则死已久。今天下谁具双眼者?意在欲我以双眼称之。”
眼力见涨之后的项元汴,为了彰显自己鉴藏界领袖地位,刻薄嘲讽王世贞、王世懋兄弟的鉴赏力如同双眼失明,顾从德、顾从义兄弟是单眼瞎,只有文徵明两眼清明,却已经去世很久,如今的天下只有我有好眼力。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原项元汴旧藏)
有趣的是,项元汴虽与王世贞有很多共同好友,两人却并无什么往来。实际上,王世贞作为当时江南地区有名的文人鉴藏家,和项氏两兄弟都交好,唯独与项元汴关系冷淡。
王世贞嘲讽项元汴也丝毫不留情面,有位卖主曾向王世贞兜售一卷宋代篆书千字文,他先鉴定为北宋初年书法名家徐铉所书,后来又对是否为真迹疑虑就没有购买,卖主后来以百金的价格卖给了项元汴。项元汴买下赝品遭到王世贞无情嘲讽,他引用谚语“若无此辈,饿杀此辈。”意思是说,正是有项元汴这样眼力差的人,才养活了贩卖假画的书画贩子。
而这件《篆书千字文》有残卷存世,经《石渠宝笈三编》和鉴定家徐邦达考证应为南宋时期的书迹。
·宋徐铉(传)《篆书千字文残卷》。黑龙江博物院(原项元汴旧藏)
除了文徵明父子,项元汴还与陈淳、陈继儒、李日华等人来往频繁,他们都是当时最著名的书画名家。“明四家”之一的仇英也跟项元汴关系密切,他自小在项府欣赏学习了项元汴收藏的字画,从中汲取养分,画技大进。项元汴也目光长远的把仇英的画都给买下,曾为《汉宫春晓图》出资高达金。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项元汴旧藏)
项元汴的吝啬一直被人诟病。虽说项元汴在书画收藏上舍得一掷千金,但觉得自己买贵了吃亏的时候,就会表现的茶饭不思,忧形于色,不见任何喜悦,项元汴的二哥项笃寿对他十分爱护,二哥很懂弟弟的习性,总是假装喜爱这些藏品并将其买下,予以安慰。
人们总是喜欢赞美项家大哥项元淇和二哥项笃寿的慷慨大度,来反衬项元汴斤斤计较,刻薄无情,其实兄长们或从文或从政,只有项元汴留在家中打点家务,侍奉母亲,并投身家业经营管理,这也更能证明项氏兄弟感情非同一般,相互帮衬。
03
半壁江山
生在巨富之家,兄友弟恭,又善于经营,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项元汴不想成功都很难。
项元汴曾获一古琴,上刻有“天籁”两字,便将收藏之所取名为天籁阁。后来清军南下,项家宅院也大半毁于战火,天籁阁所藏藏品后来大多归入清宫内府,占了清宫收藏中的很大比例,因此项元汴的名字在乾隆皇帝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明仲尼式“天籁”铁琴。故宫博物院
大概就是看完所有藏品,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当时的人记载“项氏所藏如顾恺之《女史箴图》等,不计其数,观者累月不能尽也。”同时代的文人、画家、书画掮客,包括后来的董其昌,只要曾经看过这些藏品的人,都无比钦羡。
因项元汴而提升了自己艺术成就的也大有人在。一开始只是个工匠出身,靠画画糊口的画工仇英,由于其超高的模仿能力,被项元汴请到家里来临摹古画,一呆就是十几年,终于摹成了一代大家。
年轻时就多次拜访过项元汴的董其昌,在短时期内阅遍了天籁阁历代的精品,终从晋、唐人的真迹中寻找灵感。
·明仇英《天籁阁摹宋人画册》。上海博物馆
再后来,乾隆六下江南,都到过项元汴的家乡嘉兴,八游南湖,登览烟雨楼,专访天籁阁旧址,游览的时候,爱写诗的毛病犯了,就顺手写了几十首诗。
这还不够,由于太过喜爱,于是便下旨在承德避暑山庄按照天籁阁的意境,在承德避暑山庄建天籁书屋一座,并命内府将宫廷收藏的原项元汴所建天籁阁旧藏的书画,选出宋、元、明名家画卷各一卷,移藏于天籁书屋。最后一次南下嘉兴,乾隆是这样写给项元汴的:
《天籁阁》
携李文人数子京,阁收遗迹欲充楹。
云烟散似飘天籁,明史怜他独挂名。
项元汴所藏之物以书画为主,很多藏品都是自唐宋元至明中期流传有序的真迹名作。民国年间,史学家翁同文在故宫博物院的库房,发现近半数的字画上都有一个人的印记,翁同文最终复原了一份藏品目录,推算出这个人的书画藏品总数为余件。那时,据《故宫书画录》统计,故宫博物院的书画收藏一共也就余件。
而由明至清,项氏子孙陆续出现在画坛并留下作品,数目之多唯有当时文徵明一族能与之抗衡。
·明项元汴《仿苏轼寿星竹》。台北故宫博物院
现存经项元汴收藏的书画精品中,常常在画幅右下角,有单字编号出现。这是项元汴将自己收藏的众多的书画作品做了一个编号,按《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的一个字来编排,形成其独创的“千字文防伪系统”。如韩滉《五牛图》的编号是“此”字,王蒙《稚川移居图》对应的是“圣”字。
·韩滉《五牛图》(局部)“此”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局部)“圣”。
他也喜欢把书画明码标价,就是在藏品的题款中把购买的价格也写上去。从这些“标价”中可知,他的收藏中最贵的是王羲之《瞻近帖卷》,价格是二千金;其次是怀素《自述帖》,价值千金;赵孟《书道德经卷》,其值七十金……
·杨凝式《韭花帖》跋尾项元汴标价。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跋尾项元汴的标价。
项元汴收藏的流传至今的名画法书诸如: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平安、何如奉橘三帖》、顾恺之《女史箴图》、唐卢楞伽《六尊者像》、韩滉《五牛图》、韩幹《照夜白图》、怀素《自叙帖》、《苦笋帖》、李白《上阳台帖》、欧阳修《书千文卷》、《梦奠帖》、颜真卿《刘中使帖》、李唐《采薇图》、扬无咎《四梅图》、马和之《豳风图》、《唐风图》、李迪《鸡雏图》、马麟《层叠冰绡图》、苏轼《前赤壁赋》、黄庭坚《松风阁诗》、赵孟《鹊华秋色图》、倪瓒《竹枝》、王蒙《葛稚川移居图》、《花溪渔隐图》、钱选《浮玉山居图》等等,每一幅都是国宝级别。
04
盖章狂魔
宋朝以来,文人和藏家们大多有个习惯,只要经过自己手收藏的珍品,总喜欢在上面盖几个章以表曾经占有过,项元汴也有这种”文人雅癖“,而且,还中毒蛮深。但凡古画上有“项子京珍藏”、“项元汴印”、“天籁阁墨林”或“天籁阁”之类的收藏印章,都是他老人家盖的。
项元汴每当得到佳作,经常在其引首、前后隔水、骑缝、拖尾纸等各部位上,盖满各式各样的收藏印,成为他收藏的一大特色。其疯狂盖章的程度,可能连众人皆知的盖章狂魔乾隆皇帝都会甘拜下风。
收藏家姜绍书曾讥讽项元汴说他“以明珠精镠聘得丽人,而虞其他适,则黥面记之。抑且遍黥其体无完肤,较蒙不洁之西子,更为酷烈矣。”意思是说项元汴在这些众多名迹上钤盖多方收藏印章及标写价格,其举措不但破坏了书画名迹的原貌,还让书画作品犹如账册。
·唐韩滉《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项元汴旧藏)
叶昌炽对此则有“十斛明珠娉丽人,为防奔月替文身”的评论,说项元汴就如对为防止受宠的美人逃走替她纹身一样,虽对这些字画极度宠爱,却为防止落入他人之手满足一己私欲而盖满印章,话语刻薄,却一针见血。
在项元汴收藏品中钤印最多的是《卢鸿草堂十志》有将近方印章,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有88方,怀素《自叙帖》上有70多方。
·唐怀素《自叙帖》(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项元汴旧藏)
项元汴的收藏印章不但体积大,还直接大咧咧地盖到了作品的字上面。在众多的印章中,而那个最大的“群玉中秘”,竟然是项元汴而不是乾隆盖的。
·晋王羲之《兰亭序》。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项元汴旧藏)
有人埋怨,就有人理解。这世界上有一种默契,叫做惺惺相惜。正如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穿越时间,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就与众不同地特别懂项元汴,而这个人,就是乾隆皇帝。
当然,这位大名鼎鼎的皇帝,也将对书画的“黥面”之术发挥到了极致,让每幅收藏的字画都盖满印章。
·宋苏轼《致梦得秘校尺牍》。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项元汴旧藏)
据考证,项元汴所收藏的0余副宋元书画,都盖上了他的印章,而且有很多是反复盖。他的印章并不小,虽然比乾隆皇帝的“八征耄念之宝”小,但乾隆皇帝的大印是盖在引首之外,在引首之内最大的章子是项元汴的“天籁阁”。在画心中盖的章,也不会刻意避开作品。
褚遂良摹写的《兰亭序》为兰亭八柱之二,上有宋、元、明诸家题跋或观款,以及鉴藏印记共方,又半印4方。在跨越百年与乾隆皇帝相隔时空的对决中,项元汴在这幅作品上盖了98枚章,而乾隆只盖了十几方,北宋两方、南宋七方、米芾一人七方,图中黄色圈圈里的都是项元汴盖的章。
·褚遂良摹写《兰亭序》卷首。故宫博物院院(原项元汴旧藏)
而在赵孟的《鹊华秋色图》上各种样式的印章层出不穷,图中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张雨《杂诗册》。上海博物馆(项元汴跋)
但从各种藏品和它们的流转命运中或许可以发现,项氏不仅是位收藏家,更是一位古董商人。许多藏品作为商品买卖,随进随出,并记录价格以便利润的统计。
项元汴去世后,他的藏品归六个儿子所有,后又传至其孙项圣谟之手。顺治二年,清军大举南下,攻入嘉兴,项家未能逃过刀兵劫,“项氏累世之藏,尽为千夫长汪六水所掠”,三代世守,顷刻间,荡然无遗。
项氏藏品于兵燹中失落四散,几经辗转,陆续流入清代鉴藏家安歧等人手中,一部分则进入清宫内府,此后安歧等人的家藏也悉数流入清宫内府,最终成为了紫禁城收藏的那半壁江山。
参考资料:
《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赵柏田
《历代名瓷图谱》项元汴撰StephenWoottonbushell译编年英国牛津出版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