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墨萱荐书
序言
古琴,中国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乐器正统,如一缕空谷的幽香,将满身的优雅气质静默地流泻在人间。它摆脱了时间的桎梏,穿越千年,不改本色,在建立了“雅正之乐”文化地位后,给每一个失路文人一丝精神的慰藉。诸葛亮用它吓退雄兵百万,嵇康用它展现一身洒脱不拘,我相信,古琴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它和拥有它的那些文人雅士,搭建的雅文化系统,锻造出了横亘时空的绝世琴道。
古琴全貌
奏响的是弦歌古韵,撩拨的是文人的千古“心音”
我们都听过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伯牙擅长弹琴,子期是他的知音,能听懂他的琴声表达什么。这就是知音字面上的意思。后来子期病逝,伯牙伤心欲绝,认为从此无人再懂他的琴音,一狠心把琴摔了。当琴毁弦断时,知音的意义升华为知心。
这个故事说明古琴的琴音是可以表达心意的,这是古琴的一个初始意义。
古琴不同于编钟和陶埙、笙瑟,是历史上最早的独奏乐器。重要的原因是它的音乐表现力特别好。表现力好的一个条件就是音域要广,这样在乐曲选择上就不会有太大的限制。
古琴结构图
古琴有7根琴弦,在弦乐器里算多了,常见表现力强的弦乐器有吉他和小提琴,吉他是6根琴弦,小提琴只有4根弦。多一根弦就意味着乐器的音域会扩大,因此在演奏小提琴时还需要大提琴、中提琴,帮他完成更低音域的曲子。所以,古琴的音域之广大,可以让它自如地作为乐器独当一面。
古琴琴弦能够发音的有效长度是厘米左右,吉他只有70厘米。我们经常能看到摇滚吉他手炫技的画面,他们用左手在琴颈上从头滑到尾,让一个音跨越几个八度。于是,你能想象,古琴在琴音的表现效果也是超群卓立的。
古琴与99%的乐器都不同,即使是与中国二胡、琵琶等民乐器相比,也完全不同。古琴没有所谓的旋律,简单点说,用它演奏的乐曲是无法哼唱的。古琴的美不体现在旋律,而是体现在单音的表现力上。一个琴音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有点像戏曲唱腔,虽然只一个音,但咿咿呀呀有好多变化,体现的是绕梁不绝的余韵美感。
古琴能表达人的心意绝不仅体现在乐器的独特上,还有孔子为它赋予的文化内涵。
《史记》记载,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师襄子三次都跟他说可以学新曲子了,都被孔子拒绝了,他说自己还没有感悟到作者是谁。有一天,孔子顿悟了,对老师说:那个人就像统治四方的王者,如果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写出这样的乐曲呢?这可把师襄子吓坏了,起身拜了两拜,说这支曲子就叫《文王操》啊。
孔子学琴图
孔子一生主张恢复礼乐制度,他从琴音中听出周文王的圣德之声,于是,先王之道就有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呈现方式,就是琴声。孔子将古琴变化成为礼乐教化的工具,使无形的思想有了具体的传播途径,就是琴音。这就让古琴成了“圣王之器”,成了文化载体,古琴的音乐也被称为“太古遗音”。
因此,古人操琴有了一种表达心意的奇特意义,演奏者通过手指的轻触,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转换成琴音传达出去。这里有个文化的底层逻辑:弹琴不仅成为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也成为表达自我的一种隐喻。中文里,和表达内心有关的词很多都跟琴有关,除了“知音”,还有“心声”“心弦”等等。
断桥上、残雪中,抚响古琴中不可侵犯的“雅”
古琴剪影
古琴是高雅的象征,宋代人把高雅的事排序罗列为八件:琴、棋、书、画、焚香、挂画、插花、点茶。琴居其首,当之无愧。你想啊,先秦时,毛笔和宣纸都没有发明出来,琴的样子就已经和现在一样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琴的特点决定了成为雅事的标准,甚至可以说琴的气质,决定了中国人对雅的理解。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的文人喜欢给自己的古琴起名字。名字是生命的象征,古琴一旦被主人赋予的名字,那便获得了生命,能和人产生情感的联系。古琴有一些常用的名字“龙吟”“大雅”,还有表现意境的“石上清泉”等等。
蔡邕抚琴意境图
南朝的《雅琴名录》里记载了古代的四大名琴,里面包括了东汉蔡邕的那张“焦尾”琴,这张琴名字的寓意就来自蔡邕和这张琴初遇的故事:
《后汉书》里说,蔡邕听到有人家做饭的烧柴声很特别,认定里面有成琴的良材,于是把它救出来,做了张琴,果然是张好琴。但是这块木头有个地方被烧焦了,所以就叫它“焦尾”,后来“焦尾”了也成了一个成语,比喻受尽磨难的良才。
这张琴还在金庸的小说里露过脸,郭襄在少室山的时候听到昆仑三圣弹琴,弹的就是这张焦尾琴。
予琴以名,本就足够让人感受到雅了,但这并不是古琴塑造雅文化意义的重要原因。试想,我们在看文艺片和娱乐片的区别,就能感受到成为雅的必要条件。文艺片固然主题深刻,回味无穷,可是看起来费脑子,不像娱乐片给感官的刺激直接。所以,学习难度高以及设置欣赏门槛,成为了古琴雅的重要条件之一。
古琴难学,最基本的指法也有54个之多。如果你想学古琴,基本上前几年的时间你都得学习指法。因为指法复杂,古琴还有一套专门的记谱法,叫减字谱,有了它,古琴曲就可以流传下来,但流传的只是指法,却没有节奏的标记,就给后来的琴人留下了很大的传作空间。同一首曲子,不同人演奏,节奏的快慢不同,演奏的方式也不同,从而产生的艺术效果也千差万别。
古琴少女
关于设置欣赏门槛,文人们给古琴的每一个音色起了名字,有本书叫《琴声十六法》,书里用松、脆、高、古等16个字来描述音色,让人有不明觉厉之感。这有点像生活中的行话,行话的出现就是人们有意的向外界设置门槛。古琴故意疏离大部分人,就是为了保持自己雅的地位,塑造自己雅的形象。据琴界名家回忆,抗战前,全中国能弹古琴的人不到人。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文人都得有张琴
有个关于《广陵散》的故事:嵇康有一次夜半弹琴,弹得太好,把鬼都感动了。这个鬼就是“焦尾”的主人蔡邕,他觉得嵇康就是他一直等的懂琴人,就把自己密而不传的《广陵散》教给了嵇康,条件是不能教给别人。后来嵇康被害,死前最后的感慨就是“《广陵散》要失传了”。
嵇康抱琴图
在这个故事里,你能看到文人的交流心意的媒介就是古琴,琴音契合能使人产生向西相怜之感,同时一个文人走到生命的终结,最记挂的也是古琴曲的失传。
在儒家看来,古琴之所以能成为教化的工具,是因为它的音乐有两个特点:禁和顺。禁则去欲淫之邪说,顺则养中和之正气。这个观念也与道教的思想不谋而合。所以,中国文人把古琴当作修行的工具,弹琴能让人的心性更加纯洁。有人反对将琴与棋等同看待,因为棋是娱乐器具,这与文人看重内在精神的自我修行精神不符。
古琴对文人还有一种辩白作用。谁都希望偶尔能俗一下,那种不费脑子的娱乐方式,总是很好的体验。文人士大夫也不能免俗,他们在生活中全然不是孤芳自赏,也需要爆米花电影之类轻松愉悦的体验。但是,中国文人对欣赏俗文化有负罪感,当他们从歌妓的身边离开,从酒宴场所回到家中,古琴就成了他们赎罪的工具,抚弄几下,以示自己依然对纯洁的人性有所追求,虽然一时耽于享乐,但那无非是消磨时间,事实上他崇尚的只有先王的圣乐。
这时,古琴作为雅文化象征的意义就被放大了,它已经成为了精神虔诚的象征。
墨萱说:
要理解古琴的琴道,你就要把握一个关键词,就是“雅”。古琴这个符号是“雅”意义的具象化表现,古琴成为了中国几千年雅文化的代表,或者说,古琴定义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雅。
琴弦扰动,文人用心意拨开半遮面的凄苦;
琴鸣惊起,文人用心音建立雅文化的壁垒;
琴音婉转,文人用心语倾诉精神修行的归属。
参考文献:
溪山琴况[M].中华书局,(明)徐上瀛,
琴史[M].中华书局,(宋)朱长文,
琴与诗书同行[M].四川教育出版社,范煜梅,
《宋代古琴音乐研究》(章华英著)[J].林萃青.中央音乐学院学报.(02)
(我是墨萱,希望在留言区里看到你精彩的分享。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