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如果要夸一个男子或者女子非常的有实力或者有才华,那么肯定是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琴放在了第一位,可见琴在古代的重要地位,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四种古代艺术性技艺,又称雅人四好。对于琴棋书画的起源文献记载追溯到了三皇五帝时期,据说是伏羲发明了琴,上古十大神器中就有伏羲琴。
琴瑟的由来
琴瑟是两种乐器,但可以搭配使用,不然也不会有琴瑟和鸣这样的成语,当然,要声明一点,这里的琴指的是古琴,并不是现代的西洋乐器钢琴、手风琴之类的,古琴并不是古代的琴,而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传说中伏羲发明琴瑟。琴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初为五弦,后改为七弦;瑟二十五弦。这李硕的梧桐木,不是现在大家经常看到的什么浪漫的法梧桐,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梧桐树。
那么琴瑟在古代是如何使用的呢,这里简单做个解释,琴其实就像现在的钢琴独奏,观众都不出声,侧耳倾听表演者弹奏,而瑟则更像背景音乐,比如古人在吃饭或者谈话亦或者作诗的时候要来点背景音乐,这样文人更能够进入状态,西方人的自助式酒会其实都是中国玩剩下的,琴师一般都是主人或者是美女,或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而瑟师由于在幕后,所以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可以是中老年男子都可以,琴瑟可以联合起来演奏,还是一样的规矩,琴师在宾客前,瑟师在幕后,这能够给人一种更高级的精神享受。
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现存琴曲《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唐彩凤鸣岐七弦琴前世
前文普及了很多关于古琴的知识,是为了能够让大家对于接下来的这个国宝有个比较好的认识,它就是唐彩凤鸣岐七弦琴,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国家宝藏》第一季中曾经代表浙江博物馆出现在了观众面前,彩凤鸣岐七弦琴是典型的古琴,彩凤岐鸣琴底龙池处有琴铭——彩凤鸣岐,且于龙池腹腔内有用正楷所书——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题刻。这个古琴的名字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不凡的寓意,凤鸣岐山这个典故也是耳熟能详,说的是商朝要覆灭,而在周所在的西岐,也就是岐山上有凤凰的鸣叫,意味着周代商兴,唐朝当时也在西安,彩凤岐鸣琴的寓意也是希望大唐能够日益强盛。
至于制作这把古琴的作者雷威,史书上记载较少,在苏轼《杂书琴事》中曾经有记载雷氏家族的琴,但并不是雷威,通过彩凤鸣岐七弦琴背后杨宗稷的说明以及一些宫廷材料,我们能够得到部分雷威的一些资料,据记载雷威绝对是一个古琴的狂热爱好者,也是一个古琴制作的大师,他认为琴的声音应该来自自然,因此他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喜欢将选择交给直觉,他常常在大风雪的天气,拿着酒畅饮一番,然后跑到深山老林里去听树发出的声音,因此雷威选择的材料都是上等的材料,制出来的七弦琴也就是上等了。
雷氏世居四川,隋朝时的蜀王杨秀非常喜欢古琴,在他的倡导和推广下,诞生了雷氏家族制琴,到唐朝时,人人都以拥有古琴为荣,而蜀地成为制琴基地,雷氏家族也成为著名的制琴世家,他们所制的琴被尊称为“雷琴”、“雷公琴”、“雷氏琴”。
唐彩凤鸣岐七弦琴今生
彩凤鸣岐七弦琴诞生以后,肯定演奏了不少的名曲,但是他的去向去成迷,根据后续发现它的线索追溯,彩凤鸣岐琴有可能一直被宫廷收藏,一直传到了清朝,在清朝末年混乱的时代,到了朗贝勒手里,也有可能是彩凤鸣岐琴当做嫁妆就到了民间,辗转之后到了朗贝勒手里,这个名古琴能够有如此坎坷的命运保存下来,对我们现代人来说真是极大的幸运了。
朗贝勒就是爱新觉罗·毓朗,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六世孙,定安亲王爱新觉罗·永璜五世孙,定慎郡王爱新觉罗·溥煦之子。定慎郡王是个爱好风雅的人,他的府上藏了大量的珍宝,这其中可能就有彩凤鸣岐七弦琴,在庚子国难的时候,这些珍宝都失散了,而这把古琴也流落人间,民国琴学大师杨宗稷偶然从一名女子手中购得这把古琴,这才让这把古琴绽放光彩。
杨宗稷是湖南宁远县平田村人,原姓欧阳,近代琴学大师,中国古琴重要门派“九嶷派”创始人,他用21年时间写成《琴学丛书》,约四十万字,是集古今此类书之大成。
如果说雷威是彩凤鸣岐琴的第一任知音,那么从唐朝到清朝末年的这千年时间里,或许它真的没有在碰上一个知音,如果有,那肯定会在史书上大书特书,直到遇到了杨宗稷,这才再次遇到了知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