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关于弘道一场演出的启示

来源:古琴 时间:2023/9/17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晚清以来,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趋势呈现为一路颓败,这既包括儒释道等思想学说,也包括文学戏曲等艺术形态。然而近年来不少传统艺术却大有复兴之势,其中有一些经验是值得道教在当前发展中可以借鉴的。《桃花扇》演出常常一票难求(资料图)不久前曾观看一场昆曲《桃花扇》,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悲欢离合、明清易代的国仇家恨,于国人而言并不陌生。反倒是昆曲这一剧种,对不少人来说却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声。令人意外的是在位置相对偏远的大剧院里,楼上楼下一千多位置座无虚席。放眼望去,大多数是青春洋溢、衣冠楚楚的青年人。随着台上的婉转幽咽,声腔起落,全场时时爆发一阵阵热烈绵长的掌声,场景堪称激动火爆。其实,这出戏自17年初始在全国巡演以来,所到之处,无不反响热烈。即使最高票价接近千元,也往往数日之间宣告票罄,在南京的演出更是开票不过四小时就被哄抢一空。这样的场景似乎也正是当前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典型投射。南京朝天宫(资料图)在南京,如果想要找到此剧的演出单位——江苏省昆剧院的话,只需要找到著名的朝天宫即可。昆剧院就在其一墙之隔的江宁府学小院落。朝天宫,是目前江南地区现存建筑等级最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之所以如此,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将此地立为皇家庙观,既是皇家香火道场,也作为朝廷官员学习、演练礼仪之用。在当时,此处聚集了明初的一大批著名高道(如邓仲修、张友霖、傅同虚、宋宗真、周玄真等)在此修炼传道,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身兼多派法脉的长春宗师刘渊然。不免有些萧索(资料图)然而时过境迁,曾经的皇家道观早已钟停鼓歇、香火萧瑟,房舍虽然保留完好,修道者却早已不知所踪,只有墙壁间的野草独对夕阳。倒是隔壁剧院里,轻歌曼舞低吟浅唱,在经历了岁月冲洗后,却依旧连绵不绝。但在戏曲圈有段子说,曾经昆曲最惨淡时,一场演出全场只有三个人:一人在台上唱、一人伴奏、剩下的第三个人在台下打扫卫生。昆曲的再度复兴流行,也不过十余年的时间。这当然与当前社会上“仓廪实而知礼节”,在经济富足之后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相关。这说明一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中依然存在市场需求,人们渴望在厚重、雅致的古典文化中获得精神的熏陶和提升。获得精神的熏陶和提升(资料图)另一方面,在这个审美细腻化、高雅化、精致化的时代(或曰小资化),昆曲、梨园戏等古典戏曲,其伴奏清雅舒缓、唱腔婉转低回、自带沉静感,特别适合生活节奏过快、精神压力需要缓解的现代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此外,静态旅游、小众剧场等文化娱乐形式的出现,无不是这种社会趋向的表现。所谓需求决定市场,这就注定了包括宗教在内的一切精神文化现象,都必然要迎合这种市场规则。不过,当前道教界却似乎未能跟上节奏,乃至如目前流行的斋醮科仪,持续着“吹吹打打”,显得过分热闹。这种做法不仅容易使神圣的宗教仪式沦为“唱大戏”,也不太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势。道教拥有众多的艺术资源(资料图)殊不知,道教同样拥有众多的艺术资源。兹举一例,道教音乐保留了大量古典音乐资源,不少与昆曲等高雅剧种的曲子甚至相同相似(昆曲大师俞振飞就曾经对道教经乐大加赞叹),如《朝天子》、《普庵咒》、《小开门》、《万年欢》等,然而这些音乐资源却未能得到推广运用,不为社会所了知。另一方面,昆曲的流行,是以白先勇先生导演重排的青春版《牡丹亭》为起点的。由于抓住了高校、都市青年群体的目光,才一路火遍全国乃至海外。有人不无戏谑的说,昆曲迎合了所谓“文艺青年”的情趣和审美,遂将其和古琴、茶道、香道等列为文艺青年几大俗等。话虽近乎调侃,却真实反应出这是年轻人主导社会潮流的时代。年轻人特别是高校、都市青年群体是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抓住了年轻群体就抓住了未来(这大概也是许多宗教热切于向高校青年、都市白领渗透的原因)。对宗教的需求不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资料图)需要注意的是,作为社会主导的青年群体,其对文化、宗教的需求,显然不在于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由于某些学者将道教与巫术勾连,以至于有人认为道教就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技术型宗教,这是颇为不妥的——而重在精神的熏陶、人格的升华。因为社会发展到现在,科技的进步已然可以解决许多人生所遇到的技术问题。而现代社会的快节虽然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却增加了生存的压力,使得人类的精神品质趋于扁平和干渴。在此种情况下,包括宗教、艺术在内的精神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需要缓解受众的精神压力。艺术要给予人美的享受,而宗教则宜给予人精神的关怀和开导,提升人们面对苦难、得失、祸福的能力与能量。正如有人所说“给人希望、给人信心、给人欢喜”。(心灵鸡汤的流行,其实就是一种典型表征,表明人们内心对灵性生命、对智慧通透的渴求。)今天谈医药,明天说化学(资料图)而目前道教的弘扬,却似乎显得过于自矜自怜,各种文字一再声称道教之于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道教之于中国文化的重大意义、将七十二行无不与道教扯上关联。一些文字今天说道教和医学,明天说道教和化学,后天又谈道教和天文地理,再过两天又要把二十四节气、茶道等也要收入道教囊中,似乎道教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贡献无所不在。作为产生于本土的宗教,其确实对历史文化起到过重大影响,但是如果今日沉溺于先人的功业,自我陶醉,全然不顾社会现实已经不断前进,则不免被历史的车轮扔在脑后。大概这种宣传无异于阿Q式的“我们从前也阔过”,对当前及以后的发展毫无助益,只能徒惹人厌。理应更为主动地探索路在何方(资料图)试想,如果相关的戏曲从业者抱着“百戏之祖”、“文化遗产”的大旗清高自诩,守着国家福利过日子,不考虑如何吸引观众、扩大影响,不努力练功学戏,继承发展传统艺术,那么肯定不会有如今演出的火爆情形出现。许多年轻的演员拿着微薄的工资,在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正是有了这种专一和近乎献身的精神,才可能呈现出美好的艺术作品,来打动观众,赢得掌声和票房。同理,道教在今日的弘扬,不应该整天说“我们有什么”,而应该说出“我们是什么”。将自己所提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享给社会,帮助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苦,指导和促进社会人群的积极向上,提升人群的生存品质。弘扬正见,破除邪说(资料图)任何宗教之所以为信仰,在于为人群树立一高远的精神理想,号召信徒不断提升自我的精神品质,完善和超越自我,达到人格的净化和圣化。故而道教宜高度重视经教的研习和宣讲,弘扬正见,破除邪说,以免陷入以盲引盲、郢书燕说的困局。当前,传统文化的复苏方兴未艾,可谓天时地利皆有之,然而却只有有准备者才能抓住机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