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桥斫琴|斫琴师——古琴制作艺术的传承者#传统文化#
张金桥广陵琴派第十二代古琴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传承人、黑龙江省慈善总会·德韵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负责人、中国首家音乐博物馆——黑龙江音乐博物馆首席古琴专家、吉林省文化科技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黑龙江德韵古琴馆创始人。
推荐忽汗河部落文化艺术工作室
古琴,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一件乐器,从工艺上讲也是一件艺术品。与诸多乐器制作相比,古琴在音声品质的追求方面有着独具特质的要求,如:散、泛、按音质要匀称,各音区虚实的声韵质量,达到“九德四芳,二十况”的声音品质。
在这种高要求下,传统古琴制作工艺非心灵手巧、从业经验丰富的斫琴师不能为之,其斫制过程要经历百余道工序包括选择良材、制作木胎、制作灰胎、髹漆、配件安装及调试等,需要历时两至三年才可能斫制出一张好琴。
广陵琴派第十二代古琴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传承人、黑龙江省慈善总会·德韵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负责人、中国首家音乐博物馆——黑龙江音乐博物馆首席古琴专家、吉林省文化科技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黑龙江德韵古琴馆创始人。
张金桥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在古琴演奏上颇有造诣同时也从事古琴斫制的文化传承人。
张金桥老师自幼随父亲学习笛子、萧、埙的制作及演奏,后有缘拜在广陵琴派第十一代古琴大师梅曰强先生门下,表现出极高的古琴演奏天分,同时也对斫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时常向梅曰强先生请教古琴斫制方面的问题。
古琴“雪清弦”张金桥斫制(年—斫,刀劈斧砍之意也。由此可见,斫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梅先生也曾提醒张老师“斫琴伤手”,日积月累对古琴演奏恐怕会有所影响。但张金桥老师在古琴制作上还是全身心地投入,现在由于教学和一些演出活动的繁重工作,他甚至需要熬夜制作,虽然很累,他却甘之如饴。
斫琴首先是原材料的贮备,在适合斫制古琴的材料——杉木老房梁难寻的今天,这一工作也是颇费时间和精力的。斫琴需要有好的木工和漆工。
比较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古琴龙龈部分要用三个小木块按照一定的角度制作而成,并且不允许有任何缝隙,张老师特别强调连一根头发丝大小的缝隙都不可以有,然后再将这合并而成的部分嵌到面板里。此外还有古琴配件的制作,要在漆面处理完之后再进行微调。
古琴所使用的漆是生漆又称国漆,并非化学漆或腰果漆。生漆是从漆树上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体,一旦接触空气后即转为褐色,数小时后表凝固而硬化而生成漆皮具有耐腐、耐磨、富有光泽等特性。张老师说上生漆的过程中要刮腻子十多次,分粗、中、细、极细几种工序,漆面要达上十几二十几次使之达到一定厚度,并且每上一遍漆都必须等漆完全干燥之后才能上下一遍漆。
由于生漆主要是产在亚热带地区,需要高温高湿的环境才容易干燥,所以在北方在哈尔滨这样的地方很难干燥,这给张老师斫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之成琴更为不易。
为了解决生漆在北方不易干燥的难题,张老师研制出恒温恒湿箱有利于干燥,但正是由于生漆的这些特性以及繁复的上漆程序,古琴同时也是一种精美的漆器艺术品。
由于古琴的斫制对木工和漆工的诸多高要求,在其制作过程中也不是所有的斫琴师都会参与木工和漆工工序,但张老师却是从木匠到上漆再到上弦全是一人独立完成。这也是由于古琴斫制在黑龙江省还处于一个几乎无人能掌握的地步,张老师提到为了将斫琴技艺传承下去,将来在适宜的时候会选择合适的人才将之传承下去。
木工和漆工都算是一种有关性的工作,而审音则是斫琴过程中不能用具体工具衡量的工作。张金桥老师提到一个优秀的斫琴师,也需要具有优秀的古琴演奏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优秀的琴音鉴赏能力,在审音过程中用感觉衡量所斫之琴到目前为止是否满意、还有哪些需要调整修改的地方。张老师说审音也分时机,需要多次审音。
张金桥老师谈及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些作品,如“雪幽兰”、“雪玲珑”、“雪清弦”、“雪璁珑”等,声音均衡、通透、沉古大气。
古琴“雪玲珑”张金桥斫制(年——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