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片段:贾宝玉去潇湘居看林黛玉,发现她在看书,书上的字他一个也不认识,就说:“妹妹越发长进了,看起天书来了。”黛玉看的“天书”其实是古琴减字谱。
减字谱和工尺谱是中国古代使用范围最广、历史最悠久的记谱法,古琴、琵琶、古筝、箫、昆曲等中国传统音乐都是以这两种记谱法为载体传承的。工尺谱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属于文字谱的一种。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减字谱,由文字谱简化而来。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
由于西方记谱法传入,中国传统古谱逐渐失去昔日辉煌,在一些领域甚至面临失传困境,留下了大量未破解的音乐文献典籍。打谱者就像翻译家,要把琴谱中的符号翻译成有节奏、有旋律、便于现代人识别的谱子。4月15日,“中国传统古谱打谱中心”在上海印刷集团“传庐”正式揭牌,该中心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与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将以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流失海外、散落民间的中国传统古谱进行打谱、制作、出版。
过去10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在减字谱与工尺谱数字化录入、保存与出版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在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的支持下,先后研发了古琴减字谱输入法、减字谱字库、工尺谱排版软件等,获“第六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创新技术奖”、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等荣誉,并陆续推出《雷激古琴系列——入门琴谱》《雷激古琴系列——经典琴曲》《古琴基础教程》《古琴入门教程》等出版物。
“中国传统古谱打谱中心”成立后,将对以减字谱、工尺谱为代表的古谱文献进行数字化转换、存储,同时利用融媒体技术予以再现,并聚焦海内外珍稀古谱及当代名家的今译版乐谱,陆续推出系列出版物,重建古谱的音乐信息,让记录在文物典籍中的中华音乐在当下重新响起来。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乐器学会主编的《中国当代古琴斫琴师》在当天首发。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其制作工艺一度面临失传局面。年,古琴申遗成功后,“古琴热”渐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余万古琴学习者。《中国当代古琴斫琴师》执行主编董建国说,一代代斫琴师是声音的匠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中国当代古琴斫琴师》编撰历时两年多,以千余张图片和自传纪实形式,展现了25个地区的名斫琴师在制作古琴方面的工艺特点和人文品质。
“这本《中国当代古琴斫琴师》不仅记录了历朝传承下来的琴式,还为当代斫琴师创造的新样式留影,这是古琴艺术流传和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古琴演奏家、斫琴家、修复专家裴金宝说。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