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与中国传统文化根叶相牵,琴文化在声、形等具象方面所展现的样态与特征,无不贯彻着古人的生命观照与情怀。正因如此,琴也是把握传统文化的重要乐器。
光从古琴的形制中我们就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
古琴是由琴面和底板两块木头合精而成,琴面拱圆,是为“天圆”,底板平坦,是为“地方”,天圆地方,阴阳相合。
琴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宽六寸,象征“六合”,指东、西、南、北、上、下;琴面上十三点琴徽,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及一个闰月。
七根弦由一弦至五弦的音高分别为宫、商、角、徵、羽,分属土、金、木、火、水,同时又表示君、臣、民、事、物五个等级;而第六弦、第七弦相传为周文王和周武王所加,是文、武之声,也是君臣合恩的化身;七弦悬于琴上,亦是北斗七星挂在高空的象征。
中国向来是一个崇尚文学的国家,所以要谈中国音乐就不能不谈文人音乐。
文人是中国社会的特殊阶层,他们握有文字利器,具备论述能力,但并不能等同于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可以说,文人阶层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文人角色下,琴很早就已成为进德修身的宝器,所以有“士无故不撤琴瑟”的说法。
在先秦,琴是儒家进德修身之器,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古琴完成大体是在六朝。六朝是道家思想勃兴的时代,身处乱世,文人淑世理想得不到发挥,所以寄托山水,描写山水田园的诗篇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特色。琴因此也转换了角色。从儒家讽诵寄情、进德修身之用,转而为纵浪大化、放情山水之依。
于是,从先秦、经两汉至六朝,琴器型制固产生了变化,音乐角色更是得到了大幅的改变,到此成就了一个真正在音乐天地里自圆、自足的世界——尽管这音乐的形式、内涵仍指涉浓厚的哲理。
虽然古琴蕴含着不少儒家的思想,但多数琴乐更有道家味道。而艺术既然作为生命的重要出口,文人就经常将琴作为重要乃至唯一的音乐寄托。
由于古琴的种种特殊性,它在历史上留下了最多的资料。包括有琴的故事传说,与琴相关的文学书画等,一般人因此也最能看到琴的高士形象。
同时还有很多全面、经典的古琴琴谱或著作一直流传至今,例如《则全和尚节奏指法》、《古操十二章》、《琴书》、《琴声律图》等。这些珍贵的琴学资料,涵盖了古曲的题解、演奏方法、古曲名、左右手谱字、古琴的历史、结构、制琴方法、制琴口诀等内容,对后世研究、发展古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您需要得到更多购琴、学琴经验的分享,了解更多琴学知识等任何古琴的问题都可私信或留言!
我整理了一份古琴知识全套资料包,回复领取,希望对你有帮助。全网同名:古琴王厂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