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当代古琴琅琊榜悉数亮相陶都宜兴唐宋元明清

来源:古琴 时间:2022/9/26

戊戌孟春,古陶都阳羡迎来了她的古琴春天。在宜兴市博物馆,一场横跨千年的古琴文化大赏拉开了序幕。

此次名为“七弦听古今——宜兴首届古琴文化大赏”,不仅有当代斫琴界各位名家作品,还集齐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老琴,当今琴坛十友,传世琴书典籍,展品规格之高,品类之丰富,举世罕见。此次展览由宜兴市阳羡古琴社承办,将为期一个月(3月16日至4月20日)。期间将举办各个流派传承人古琴讲座,古琴公益培训和各种传统文化雅集。

阳羡古琴社社长邵芸菲主持琴展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的琴友和斫琴师们闻讯前来参加。

宜兴市文广新局局长许夕华致欢迎词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会长徐君跃老师对展览表示热烈祝贺

“梅庵派”古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善教老师演奏《平沙落雁》,所用之琴为“金风落叶”。

注:金风落叶,王鹏亲斫,唐健垣根据唐琴古法加以完善,琴铭为刘少椿墨迹。

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广陵琴派集大成者刘少椿外孙陶艺为本次展览提供珍贵展品:刘少椿琴谱墨迹手抄本《广陵散》,刘少椿生前所用琴箫,琴砚,琴形镇纸和沈鹏,吴悦石,言恭达,管峻,顾风;饶宗颐,董欣宾,李长白,张正吟,梅曰强,施正东,周京新,朱新建,李亚如等众位名家题款和题画的手卷。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穿越到唐朝,听一场演奏了两千年的古琴音乐会。

八声甘州传清角,一曲凉词弄苍茫.

盛世唐风:旷代之宝

此琴名为“清角”

唐代著名古琴,神农式。琴长一百二十六厘米,琴额宽二十一厘米,琴肩宽二十二厘米,琴尾宽十五点五厘米。桐梓良材,鹿角灰胎,黄杨轸足,通体黑漆加以朱漆修饰。琴面及琴侧大蛇腹断纹显著,琴背为不规则蛇腹断纹。琴背有铭文,琴名“清角”,大有渊源。

角为五音之一。古人以为角音清,故曰清角,正如晋成公所作《啸赋》中所言:“协黄宫於清角,杂商羽於流徵。”后引为雅曲名。汉代傅毅的《舞赋》有载:“扬《激徵》,骋《清角》。”李善作注,指出《清角》为雅曲名。成语“对牛弹琴”,典故始出于《牟子》,其中所弹琴曲即为《清角》:“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唐代诗人元稹有诗《法曲》云:“吾闻黄帝鼓清角,弭伏熊罴舞玄鹤。舜持干羽苗革心,尧用咸池凤巢阁。”在传说中,黄帝曾作《清角》之曲。《韩非子·十过》载:“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相传,黄帝所作之曲名为“清角”,所操之琴亦名为“清角”,后世虽未见其踪,然而名扬天下。

唐琴名“清角”,有追比圣贤之意。清代唐才常的《论文连珠》曾言:“盖闻清角奏而风雨至,琴之感以末。”

清角琴为国画家、名琴藏家胡若思先生旧藏。胡若思早年拜张大千为师学画,曾任上海国画院画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大千在作画之余,以鉴赏古琴、收藏名琴为人生一大乐事,胡若思自幼受其熏陶,在绘事之余,收藏名琴达百床之多。

年12月4日,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勰一斋长物——胡若思藏古琴专场”拍卖中,拍卖公司认定该琴为“唐·清风琴”。藏家拍得后,经研究铭文,发现原认定的“清风”琴名有误,经咨询专家,细加考证后,最终确定琴名为“清角”。

清角琴的背面刻有“雷威斫琴”,龙池两侧亦有刻文:“雷氏斫之,肇自开元,冯氏宝之。不知几传,我非知音,而理可言;心主于内,手应乎弦,故声和可以仰马氏意杀,形之捕蝉,岂特此哉!大则歌南风,小兮治单父,举不出于焉。嘉泰元年辛酉平园老叟周必大识。”

唐时,雷氏所斫之琴被尊称为“雷琴”“雷公琴”“雷氏琴”,享有盛誉。雷氏斫琴高手中,以雷威的成就为最大。据宋代苏轼《杂书琴事》所载,雷公琴的特点是“其岳不容指,而弦不先文。其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微隆,若薤叶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其精妙如此”。

清角琴的凤沼上部池下另刻有“旷代之宝”四字方印。历史动荡无常,屡经朝代更替,千百年后名琴仍存于世者非常稀有。现传世唐琴仅十余张,往往被视为至宝。清角作为传世之琴,不唯音声品质超凡,其形制、题款、髹漆、断纹等,皆凝聚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收藏品鉴,细加研究。

飞鸣复何远,相顾幸媞媞

宋代:清逸而雅,温润如玉

“飞鸣吟”刘少椿旧藏,宋代古琴。

飞鸣吟,仲尼式,面桐底梓,通体髹黑漆,琴面大细蛇腹断,琴底小蛇腹断,原装蚌微,长方池沼,紫檀池沼,紫檀池沼,玉琴轸(原装在杨时百的(松风)琴上),白玉雁足。

长歌吟松风,横笛弄秋月

明代:形一意观,文心雕龙

明代古琴:松风秋月,仇淼之先生旧藏。

松风秋月,仲尼式,坡仙琴馆旧物。苏州“过云楼”主顾文彬(-)。其三子顾承(-)字乐泉,善画山水。承父志,于收藏不遗余力。曾协助其父筹划营建怡园。又善抚琴,淘得宋代苏轼所制古琴,极为珍爱,于怡园内建“坡仙琴馆”。应顾承所请,俞樾欣然命笔。开宗明义:“顾君乐泉得东坡居士琴而宝藏之,因名所居曰坡仙琴馆,求记于余。”完品,上有有坡仙琴馆收藏之印。

翠巘幽深处,飞泉触石鸣。

跳珠不胜乱,漱玉有余清。

水落千寻险,风传万壑声。

玲珑铿璧韵,激溅破琼英。

清代:格物致知,物华天光

“飞泉”杨大钧先生旧藏,清代古琴。

世纪四、五十年代,北京艺术收藏界都知道有个著名乐器收藏家兼琵琶演奏家:杨大钧。年代高罗佩曾参加重庆琴家杨少五家中古琴雅集。杨大钧先生是上世纪文化界赫赫有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他自30年代开始从事民族音乐的教育和改革工作,与杨少五、徐元白、程午嘉、章士钊、于右任、冯玉祥、高罗佩等各领域的名人雅士一同见证了重庆天风琴社的成立。50年代参与溥雪斋、张伯驹、查阜西、管平湖诸公的北京古琴会,70年代受国家文物局的委托,对故宫博物院及几个省级博物馆的乐器典藏做了一次全面鉴定。杨大钧独具慧眼,他的个人收藏也具有与众不同的可贵之处。

古韵留声,阳羡琴鸣。琴传陶都,品茶听香。

此次“七弦听古今——宜兴首届古琴文化大赏”当代篇章,集结当今琴坛十友与斫林七贤:

参展的琴堂:

钧天坊

汉风堂

正闻琴坊

雷音琴坊

拙琴堂

逸风堂

木子琴堂

板桥琴坊

永乐琴坊

圣弦集

璇玑堂

琴在江南

琴传古今,琴无古今

琴传古今,琴无古今

“神农氏继庖牺而王天下,上观法乎天,下取法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削梧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桓谭《新论》)

“远取诸物”,是指琴的制作符合自然之数,并多用自然界的事物为其部件命名,如岳山、龙池、凤沼、雁足、天柱、地柱等。古人云:“琴制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年岁之三百六十五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有上下,象天地之气相呼吸也。其底上曰池,下曰沼,池者水也,水者平也,沼者伏也,上平则下伏。前广而后狭,象尊卑有差也。上圆象天,下方法地。龙池长八寸,以通八风;凤沼长四寸,以合四气。其弦有五,以按五音,象五行也。”(《五知斋琴谱》)其中有山有水,有天有地,有鸟有兽。在一张琴上,我们就能够看到整个的宇宙自然,感受到胸襟的博大和意境的阔大。

“七弦听古今——宜兴首届古琴文化大赏”

好琴与君共赏,好茶邀您共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