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问答》
作者:邵雍(作《渔樵问对》,北宋儒家五子之一)
曲谱简介:《渔樵问答》优美清逸,以对答式的旋律,描写渔夫与樵夫的对话。部分学者认为,据《渔樵问对》推演出中国十大名曲之一的《渔樵问答》,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年)。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杨表正修订曲谱,配制歌词。清代琴家又略去歌词,将曲调稍加改易,成为独立的器乐曲。
曲后故事:历史上最有名的“渔”的代表是东汉的严子陵,早年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历史上“樵”的代表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渔樵问答》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渔樵问对》中的主角是渔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在书中,渔父已经成了“道”的化身。
《胡笳十八拍》
作者:据传为蔡琰,字文姬
曲谱简介:《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用胡笳的音调翻入古琴中而创作的具有新颖风格的音乐,诗中有“胡笳本自出胡中,绿琴翻出音律同”,“笳一会兮琴一拍”等便是汉胡音乐融为一体的证明。全曲气贯长虹,感情深沉,完整统一。《胡笳十八拍》采用宫、徵、羽三种调式,共18段,两大层次。前一层十拍诉说身在胡地却时刻思念故乡;后一层描绘离开胡地之时,与幼子惜别难舍的隐隐哀怨。
曲后故事:蔡邕死后,关中地区又发生李傕、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也跟着难民到处流亡。那时候,属国南匈奴趁机反叛。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南匈奴兵,被他们抢走。匈奴兵见她年轻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南匈奴的左贤王,左贤王便逼蔡文姬做他的妻子。蔡文姬在塞外度过了12个春秋,生了两个儿女。虽然左贤王很宠爱蔡文姬,但她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渴望有朝一日“归汉”。
建安中,随着曹操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吕布、袁绍等的割据势力被逐步削平,中国北方遂趋于统一。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曹操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再嫁给陈留人董祀。
这首《胡笳十八拍》就是她在重返中原故土的途中,百感交集,借用胡地的胡笳音调创作的琴歌作品。
《广陵散》
作者:嵇康(魏晋琴家)
曲谱简介:《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今存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傀曲》看作是异名同曲。曲后故事:一、东汉蔡邕的《琴操》谈到与该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于是,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已当然也是壮烈身亡了。
二、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而《太平广记》里更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公元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临死前,嵇康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平沙落雁》
作者:暂无考证
曲谱简介:《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曲后故事: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远望去,雁群、沙岸、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
《阳春白雪》
作者: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曲谱简介:《阳春》是由古代歌曲《阳春白雪》演变而来的古琴曲,表现的是万物回春,和风淡荡之意。《阳春》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为八段,后有十五段、十段、十七段等不同传谱,且多数传谱增设分段小标题。据朱长文《琴史》记载:“刘涓子善鼓琴,于郢中奏《阳春白雪》之曲。”按《神奇秘谱》之说,此曲至唐高宗时完全失传。显庆二年(公元年),吕才根据琴中旧曲修订而成。
曲后故事: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yángēxièlù)’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宋玉进而说:“鸟有凤而鱼有鲲,自然非凡间俗物可比”,“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最后,宋玉引出了自己的结论,即“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宋玉的意思是,但凡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后世阳春白雪也多作为高雅艺术的代称,而下里巴人成为通俗艺术的代称,更衍生出了曲高和寡这个成语。
注: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阳阿薤露:《阳阿》和《薤露》都是古歌曲名,是春秋时中等水平的歌曲。比喻能为较多的人所接受的文艺作品。
阳春白雪:原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强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泛指高雅的文学艺术。
声明:此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