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作为文人雅士的“心头好”,其地位自然也很高。对古琴也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千年来,古琴琴谱数不胜数,琴曲背后的故事也反映了我国古人的情操。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三个古琴曲目背后的故事,快来看看吧!
曲目一、《高山流水》
后世将《高山流水》拆分为《高山》和《流水》,该琴曲故事出自《列子·汤问之中》,故事的主人公为俞伯牙和钟子期。
俞伯牙正到泰山北面游玩,怎料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暴雨,无奈俞伯牙只好来到一块岩石下避雨。俞伯牙因此心里感到很悲伤,于是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奏起来。这个时候,山野樵夫钟子期路过,听到俞伯牙弹琴的声音,对此大为赞叹。俞伯牙听到钟子期的赞叹之语,心情渐好,便继续弹奏,先弹连绵细雨之声,后来又弹大山崩裂之声。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摔破琴,拉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曲目二、《广陵散》
相传聂政的父亲给韩王练剑,但因为延误了交剑的期限,因此被韩王杀了。为报杀父之仇,聂政逃到深山,历尽艰苦,用十年的时间,练就了卓越的古琴技艺,也因此引起了韩王的注意。
韩王听说国内出现了技艺高超的琴人,于是便招其入宫弹琴,却不知此人是专门找他报仇的。韩王正听得津津有味,聂政拿出藏着的刀,一刀刺死韩王。事后聂政怕连累其母亲,便自毁容貌而死,因此就没人知晓刺客是谁。韩王的大臣出很高的赏金寻找刺客。聂政之母为使儿子扬名,前去认尸,同时死于聂政身旁。
曲目三、《胡笳十八拍》
相传胡笳十八拍为蔡文姬所做,而此曲凄凉无比,反映了蔡文姬回到了祖国的故事。
蔡文姫(蔡琰)为名儒蔡邕之女,十六岁出嫁,不料未到一年,丈夫便咯血而死,不得已又返回娘家孀居。几年后,家道中落,父亲又死于狱中,后属国南匈奴趁中原大乱叛乱造反,蔡文姫也被南匈奴掳去,被左贤王纳为王妃,生了两个儿子。汉丞相曹操曾经与蔡邕交好,并知文姬颇有文才,当得知文姬遭遇后,乃派使者至匈奴面见单于,以重金赎回蔡文姬。蔡文姬思念家乡,但又无法抛下自己的骨肉亲情,在理智与情感的挣扎中,她一唱三叹写下了《胡笳十八拍》
如果您需要得到更多购琴、学琴经验的分享,了解更多琴学知识等任何古琴的问题都可私信或留言!
我整理了一份古琴知识全套资料包,回复领取,希望对你有帮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