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古琴 >> 古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五声国乐来到这里后,看到了民族音乐艺术未

来源:古琴 时间:2025/3/24

“我庆幸自己遇上了新时代,这个时代也赋予我作为一名国乐传播者、教育者的使命——这不是简单地教给孩子或他人一项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大家拥有融入血液的音乐素养,建立深入骨髓的文化自信。”-郝辛磊

在前不久,我们很在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沁河路交叉口梦想茂的二楼,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地方,这里专注于民族乐器的传承、发扬和教学,就是-五声国乐馆,一见面便被震撼。

徽派式格调的装潢,韵味、宁净;高山流水般的线条,圆润、悠长;门头上“五声国乐”四个大字,如泼墨画般晕染开来,大气磅礴;字的后方一双纤纤玉手拂过铮铮古琴,千年的声音顺着时代的脉搏直击人心。

推开落地玻璃门,仿若进入山水石树融汇一体的世外桃源。清雅别致的绿,隐藏一角的石槽水车,白墙、木门,静待于隅的琵琶、阮……

亭台楼榭,曲径通幽。两侧的书架上是有关国学、音乐文化的教材和书籍。馆内,古筝、古琴、琵琶、二胡、竹笛、陶笛、萧……每一件乐器似乎都在倾诉着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文化和变迁。她们穿过唐朝的风,沐过宋朝的雨,和着元朝的曲,踏过明朝的雪,跃过清朝的日,走过近代的刀光剑影,如今以一种新的姿态展示着现代民族的文化与自信。

墙上,或是挂着各类民族乐器的介绍版画,或是书法文字的卷轴、国画……一点一滴,细节之处透露着“五声国乐馆”的用心。

琴房内,几位孩子端坐于凳,怀抱琵琶,在老师的讲解下正练习着琵琶的基本功“弹、挑”。授课老师没有急于跟孩子们讲理论和技巧,而是先带领孩子们欣赏琵琶作为一件乐器秀外慧中的灵动,不仅外观隽美,声音更是极具特点,“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便是写照。

据调查,类似于“五声国乐”这样建设的音乐文化馆,郑州目前寥寥无几,而仅以“国乐”成馆的更是屈指可数。清末至今近年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卷入近现代历史的车轮,社会在撕裂的阵痛中挣扎蜕变,国乐也随着历史的沉浮断裂缺失。

郝辛磊,是“五声国乐”的创始人。虽然今年才30多岁,但他做音乐培训教育已有11年之久,之所以做这样一家“国乐馆”,还要从年中央民族乐团推出的民族乐剧《又见国乐》说起,那是继《印象国乐》之后中央民族乐团推出的又一部备受瞩目的国乐精品。

“那两部民族乐剧可以说颠覆了传统的民乐演奏形式,像戏剧,有故事有情节,又像音乐会,有大型乐队现场伴奏,高水平的独奏、合奏,再通过舞台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审美表现形式,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新鲜的音乐情境。”彼时,不论是《又见国乐》还是《印象国乐》都给做音乐教育的郝辛磊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同一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晚会上,开场一曲《春江花月夜》,将传统的中国乐器与交响乐团相互交织融汇,中西合璧,赢得国内外众多赞叹之声,古琴《高山流水》展现中国气韵……就连《最忆是杭州》的晚会名称也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名章佳句“忆江南,最忆是杭州”。整场晚会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形象演绎了西湖之美、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为中外嘉宾呈现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文化画卷。这些深深震撼着郝辛磊,也激发了他藏在骨子里的“传播国乐”的热情。

也是从那时候起,郝辛磊开始梳理自己想要的“国乐馆”,他想做国乐的传播者、教育者,开一家能让大家真实感受、体验到的“纯粹的”“国乐馆”。

那一年是郝辛磊从事音乐教育的第8年,选择做“国乐”成为他音乐教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期待五声国乐能够以星星之火之势,让更多人爱上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也祝五声国乐在国乐发展的道路上越来越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