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更多古琴名曲!
?
??点击上方,聆听最美音乐上观新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跟张子谦先生学习古琴的?
龚一:我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当时是四年制,我跟张子谦老师学了三年琴,他几乎把所有的曲目都教给了我。
那时候上课和现在不太一样,是不按钟点的,一上就是一个下午。我还记得他摇着那把蒲扇的样子,感觉是与他共同生活了一个下午。
上观新闻:张子谦先生的演奏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龚一:张老师一直认为,地分南北,琴无二派。音乐是个人化的,是个人心绪的一种抒发。一个人的个性如何,他的音乐就如何。古琴音乐更是本心在指端的流露。
张老师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很随和,不拘束,他的喜怒哀乐常常写在脸上。
点击下方,上观新闻:古琴的历史源远流长,古琴文化博大精深,对于爱好者而言,怎样才算真正听懂古琴?
龚一:听音乐其实不需要太懂,只要合自己的口味就可以了。前段时间,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做了一个讲座,题目叫作“音乐何需懂”,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欣赏音乐不一定非要听出那些场景、思想、故事,没有必要非要用那些文学化的、美术化的内容去过度解读音乐。在欣赏音乐时,体验重于理解,理解得对不对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感受。
我一直认为,对普通听众而言,听音乐不需要深究。音乐表达的是一种情绪,而情绪是人人相通的,不是只有音乐家才懂喜怒哀乐,普通人也懂。比如《广陵散》的某些段落充满了杀伐战斗的气氛,表达的是聂政替父报仇的愤慨情感。听此曲,只要感觉到这种激烈的冲突就够了。听《春江花月夜》,感觉就像在西湖边漫步,觉得舒缓、优美就行了。
上观新闻:为什么对于同一首古琴曲,不同流派演绎的“味道”会不太一样?听古琴需要学会听流派吗?
龚一:现在的古琴流派,比如广陵派、浙派、虞山派、九嶷派、梅庵派、川派、岭南派等,大多是按照不同琴派所在的地域所分,但流派到底应该按照地域分,还是按照演奏风格来分,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首曲子好不好,关键是演奏得好不好,而不是流派好不好。不论是什么派,前提是要把琴弹好,音准、节奏准确,让人感觉心情平静、安详、舒适,那就成功了。
清代琴家徐常遇曾说:“古琴曲传至今日,大多经过删汰而成其曲。”
比如古曲《平沙落雁》在历史上曾有一百个版本,但流传至今只剩下三五个版本,还有九十余个版本都被历史“无情”地删汰了。音乐是时间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音乐是随着时间,随着演奏者而演化的,它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否在生活中不停地流传,也有赖于演奏者对其正确的演绎。
上观新闻:您认为古琴艺术最深层的魅力是什么?
龚一:现在喜爱古琴的人很多,这是好事,但大多数人崇尚的只是包括古琴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外壳,喜欢的是其外在风雅的形式。
古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美学的表现。听某些琴曲时,内心获得平静、安详,排除了杂念;听某些琴曲时,感受到悲伤或感慨,那就可以说是体会到了古琴艺术的美。
上观新闻:如何更进一步欣赏呢?
龚一:那就是专业层面的东西,比如音乐的结构、旋律动机、音乐的气息以及创作手法等。
喜欢本篇请和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